社会自组织之隐性特征初探——以山东省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为例*

2012-12-27 11:15袁承蔚
关键词:莒县救援队隐性

袁承蔚

社会自组织之隐性特征初探
——以山东省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为例*

袁承蔚

(安顺学院马列部,贵州安顺561000)

通过阐明“非生命世界是一个自组织世界,生命世界也具有自组织现象,人类社会亦不例外”这一观点,揭示出社会自组织的主要隐性特征有系统开放性、非平衡非线性、自下而上性等,以区别于社会自组织的自愿性、组织性、灵活性等显性特征,有利于更进一步探究其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社会作用,并以山东省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为例对其客观存在性进行了例证。文章的独到之处是把社会自组织的系统开放性、非平衡非线性、自下而上性等特征界定为隐性特征。

社会自组织;系统开放性;志愿救援队;隐性特征

在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里都存在这样一种情景:某些事物从最简单的初始物开始,不断从外界吸取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发展成为比较复杂的发展物,再到更复杂的成型物,它们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从混沌(或无序)到有序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森林、河流、大海、星系以及各种生命和人类社会等等都是如此。这说明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与人类社会演变发展的共同特点在于都具有自组织性,我们可以将它们统称为自组织现象。而在人类社会及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的自组织,我们称之为社会自组织。常绍舜曾指出:“自组织系统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系统形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种带有自组织性的系统,它不仅具有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揭示这些特殊属性及其变化规律,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利于其功能的发挥。[1]”笔者以汶川大地震震后救援过程中山东省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为例,初探社会自组织的一些隐性特征。

1 社会自组织及其隐性特征

1.1 自组织与社会自组织的概念

赫尔曼·哈肯把自组织定义为:“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是外界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的。[2]11”这个定义包含两个义项:①系统是自动地获得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②强调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钱学森认为:“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就可以称作系统自组织。[3]10”钱老这一定义包含了两个义项:一是自组织系统必须是一个有序结构的系统;二是这个有序结构的形成是自发的,没有外界的干预。

从上述观点及分析来看,自组织不但是一个没有外部特定指令干预的过程,是动词,也是一个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自动形成的有序的结果,是名词。因而笔者认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是指在没有外力干预的特定情况下,事物按照某种特定规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自我发展的过程及其构型。

同样,社会自组织是指在没有外力干预的特定情况下,人们按照某种特定规则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自我发展的组织过程及其构型,这里的“组织构型”是指这一社会自组织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组织形态,它也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当前,社会自组织一般的表现形式有:农民组织、社区组织、行会、某些职业性组织及工会、信仰团体以及各种志愿者团体等等。

1.2 社会自组织的隐性特征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特征和主要性质,社会自组织亦不例外。

1)系统开放性。在现实世界里,不管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还是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都是不存在的。“孤立”和“封闭”只是被有意识地人为设定或强加的,也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社会自组织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与构型。作为一个演化过程,它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否则就会缺乏自组织演化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不开放,系统就不可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也就没有自组织。

2)非平衡非线性。非平衡态,亦即远离平衡态,是自组织的主要隐性特征之一。非平衡性是指系统因其物质、信息、能量等总是保持着不平衡状态而使其不断地演化发展的特性。只有不平衡,才有发展,才有进化。系统也是如此,自组织系统更是如此。平衡态只存在于意识设定的或人为强制的孤立系统中,只存在于观念意义上的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中。普利高津的最小熵原理告诉我们,系统达到近平衡线性区,处于近平衡态时,亦即系统熵最小时,且当环境使系统逐渐接近孤立系统时,此近平衡态平滑地变为平衡态,系统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有序结构。只有在远离平衡态,系统处在(作用)力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流的非线性区时,才有可能演化成有序结构。远离平衡态是系统出现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系统开放的进一步说明。只有开放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离开平衡态,开放逐渐加大,外界对系统的影响变强,将系统逐渐从近平衡态推向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才可能形成有序结构,否则,即使系统开放也不能形成有序结构。正如曾国屏教授所说:“从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的角度看,系统能否发展演化的前提条件是系统远离平衡、处于非平衡态。[4]90”

非线性也是系统自组织的重要隐性特征之一。非线性是与线性相对应而言的,是指系统包含有大量的杂乱耦合起来的要素,在其自组织过程中的演化是耗散性的、非线性的。也就是因为这些“大量杂乱耦合起来的要素”的作用以及系统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及“扰动”,使得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元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呈直线或比例的关系,而是非线性的关系。因而在数学上用线性方程或比例方程解决不了,而必须用非线性方程、非线性动力学才能够解决。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就是经典例子。后文例析的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的组织特征分析4)也说明了其非线性特征,说明了社会自组织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因为这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才演出了一幕一幕复杂多变的自组织构型来。[5]346”

社会自组织系统的对外开放与非平衡非线性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外开放是形成非平衡非线性的源动力之一,非平衡非线性促进了对外开放;没有系统的开放,系统最终会处于平衡线性状态,从而走向无序,进而消亡。从图2可知,如果没有救援队系统的对外开放和处于非平衡非线性态,就不可能有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这一社会自组织系统的存在。

3)自下而上性。系统自组织的自下而上性是指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的演化过程。这也是社会自组织的又一重要隐性特征。

系统的自组织演化通常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微观层面的相互作用。演化运动之初人们一般无法觉察,但是当微观层面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变化的征兆(如大小、形态、声音的轻微变化),最后形成宏观层面的“秩序”和“构型”,即自组织结果。如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的成立最初只是刘中明一个人的思想动向,有了这一想法后他就去联系其他村民,从第1个村民到第2个、第3个……这是一个在微观层面上逐渐演变发展的过程,直到第10个队员加入。当他们共同商量好、准备好各项事务时,这个微观层面的演化就发展成了一个宏观层面的自组织救援队系统——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这一过程就体现了其从低级的微观层面到高级的宏观层面的自下而上性。

社会自组织除了具有系统开放性、非平衡非线性和自下而上性等主要隐性特征外,还具有自创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等主要性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与性质充分认识社会自组织,以期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使其能够充分作用于社会,实现其更大价值。下面以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这一社会自组织为例进行例证分析。

2 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的隐性特征

2.1 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简介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活跃着许多志愿者团体,如由山东省莒县10位村民组成的被誉为“最牛的农民志愿救援队”、由河北省枣强县23名村民和大学生组成的“爱心救援队”、由近五百名志愿者组成20多支救援队的“唐山兵团”、北京的绿野救援队、四川的“崇州16姐妹花”等等。本文仅以“最牛的农民志愿救援队”——山东省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为例简要介绍这类组织的基本情况,分析其自组织隐性特征。

据人民网·天津视窗、《成都晚报》等媒体的报道:2008年5月14日凌晨1时许,山东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10位村民,携带50公斤山东大煎饼,驾驶一辆农用三轮车颠簸四天三夜,终于抵达四川安县并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天从凌晨3时到晚上10时,他们不间断地干着搭建帐篷、搬运物资等繁重工作,却从无怨言,还一直用快要发霉的大饼充饥[6]。这些“把在当地救援的解放军都感动得落泪”的朴实的农民志愿者们,被誉为“史上最牛志愿救援队”。

2.2 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的隐性特征分析

1)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是一个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现代系统研究的开创者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7]33。贝塔郎菲这个定义包含有两个逻辑义项:①一个集合中至少有两个可以区分的对象;②所有对象按着某种可以辨认的特有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只要具有这两个性质意义的义项的集合都是系统。由此可知,山东莒县的农民志愿救援队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刘中明、刘光波等10位农民组成的“集合”,是一个因为“自愿无偿地去汶川大地震灾区救援”这一共同的愿望而联系在一起的“集合”。他们在这一共同目标的驱动下,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团结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因而是一个包含了10个元素或组分的系统。

根据钱学森对系统的分类[8]109可知,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是一个由10个个体(要素)组成的简单系统,在此我们姑且把这10个人分别称作刘A、刘B、……刘J,那么这个系统的组织层次结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系统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2 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系统结构关系示意图(点虚线箭头表示两两之间的非平衡、非线性关系)

2)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实的系统,无论它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乃至是社会的,总是处于与他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换之中,即总是处在开放之中。[4]88”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是一个社会组织,因而它是一个开放系统(见图 2)。

据上述资料可知,这个系统从5月12日晚上开始到救灾过程中,都是处于完全的开放状态的。5月12晚上,刘中明听到汶川大地震消息后,就去联系本村的第一个村民。此时,救援队即处于开放状态,任何村民只要志愿去汶川地震灾区救援,就可以参加这个组织,直到组成了共有10个要素(人)的系统(救援队)。之后,他们凑钱购买矿泉水、山东大煎饼和方便面等。做这些准备工作的过程中,救援队一直是开放的,否则就不能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正是因为这个救援队组织的开放性,外界才能知道有他们这么一个救援队组织,才知道包括他们在内的许许多多志愿者“帮助别人,乐施好善”的志愿精神。

总之,正是因为其开放性,救援队才能从外界获得各种所需的物资,才能获知汶川大地震灾情信息,才会与外界有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如图2所示。

3)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系统。“远离平衡态只是一个定性的说法,它的基本意思是并非平衡态和近平衡态,离开平衡态和近平衡态足够的距离以免于遭受平衡条件的破坏。[5]343。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这个系统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这是因为一方面,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并非孤立系统;另一方面,它的10个成员(要素)的能力是不可能平衡无差别的。救援队的内部组织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领队刘中明,是中心层;第二层次是其他9个成员(要素)(如图1所示)。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在汶川发生地震之前是混沌的、无序的,只是当刘中明去联系村民商量志愿救援之事时才开始逐渐走向有序。从此时直到后来在灾区救援的过程中,这个救援队系统经过了从无序(混沌)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过程。

4)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系统在其产生、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扰动”影响,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不能用线性函数来描述。首先,在组建过程中,救援队可能由于队员亲属或外人的不理解或误解而受阻,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于队员受到其亲人和外人的支持与称赞而又顺利起来。经过多次波折后的运行系统,就无法用线性函数关系来表示了;其次,在去地震灾区途中,救援队曾受到一些“误解”、“嘲笑”,但也受到过路人的称赞、羡慕、欢迎,因此其系统行为的描述也不是线性函数所能及的;最后,在灾区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同样会受到“扰动”,其系统的运行同样是非线性的。简言之,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系统并不是10个人的简单叠加,它还需要矿泉水、方便面等多种物质支持,以及他人的鼓励与支持等精神支撑,这些都使得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体现出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上述隐性特征是典型的自组织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救援队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完全符合哈肯所定义的自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9]”这就证实了社会自组织之基本隐性特征的客观存在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究社会自组织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社会效用,以期形成更多的社会自组织,并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更快发展。

[1]常绍舜.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组织性的六大特征[J].系统科学学报,2008(4):91-94.

[2]Haken H. 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M].Sp ringer-V erlag,1988.

[3]胡皓.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4]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颜泽贤,范冬萍.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26日电.山东10位农民扛100斤煎饼驾三轮车赴灾区[EB/OL].http://www.022net.com/2008/5-26/47224336267172.htm l.

[7]Betalanffy Von.General System Theory[M].New York:George Breziller.Inc,1973.

[8]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新世纪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9]哈肯.信息与自组织[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Exp loration of the Recessive Characteristic of Soc ial Self-organization——Take Farmers Volunteer Rescue Team in Juxian,Shandong as an Exam ple

YUAN Chengwei
(M arxism-L eninism Teaching Department,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61000,China)

The paper illustrates a view- “A non-life world has the phenomenon of self-organization,but life world has it and human society is no exception”.It exp lores the recessive characteristics of sel for ganization such as system openness,non-equilibrium non-linear,and bottom-up,and it finds out their differences with social self-organizations, such as voluntariness, organizations, and flexibility. It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exp lore the forming mechanism,operating mechanism and social roles.And taking Farmers Volunteer Rescue Team in Juxian as an example,it illustrate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The paper is unique in classifying system openness, non-equilibrium non-linear, and bottom-up into the recessive characteristics.

social self-organization;system openness;volunteer rescue team;recessive characteristic

C916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4.009

1673-1646(2012)04-0041-04

2012-05-06

袁承蔚(1973-),男,讲师,硕士,从事专业:科学、技术与社会。

猜你喜欢
莒县救援队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钟灵毓秀 千年莒县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莒县高中化学微格教学展示在莒县四中召开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