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踏板的简易综述

2012-12-31 13:38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钢琴家踏板演奏者

万 慧

(南京晓庄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世界著名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曾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钢琴的踏板运用在钢琴演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刚刚接触钢琴的初学者,还是海内外非常有名的钢琴家,在演奏中都要使用到踏板。踏板使用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由于在演奏时使用最多的是制音踏板,即右踏板,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制音踏板的使用,在下文中提到的踏板,都是指“制音踏板”。

钢琴演奏中我觉得最有个性的部分就是踏板的运用,没有任何一个演奏者在每次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时候会用完全相同的踏板踩法,在两个不同的演奏者之间,也不可能使用完全相同的踏板踩法,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乐曲效果都很好。速度、力度、奏法、音乐厅的共鸣效果、钢琴本身的质量、演奏的表演时的情绪这些具有可变性的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演奏者对踏板使用的临时调整和改变。不管乐谱上标记的踏板方式有多么详细,有的甚至是作曲家标注的,但是在演奏中有时候也需要演奏者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当时的情境进行再创造。只有耳朵,才是艺术性演奏的永远的最终裁判。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制音踏板的机械原理并不是很复杂,踩踏板时,原来压在琴弦上的制音器会离开琴弦,放开踏板后,制音器会重新压住琴弦。当我们踩下踏板时,会产生以下作用。

1.被弹奏的音可以持续和延长。

2.泛音列中的音就会与其他相关联的音产生相应的共鸣,可以使音更加圆润,更加丰富。

3.由于声音得到了延续,产生了共鸣,演奏者先后弹奏的音就得以结合、堆积,因此就增大了音量。

总之,有了踏板,就等于有了一种音的“美化”手段。弹奏时需要连贯、变化力度、增加厚度、“润色”等等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借助于踏板。踏板就相当于我们的另一只手,可以完成单靠手不能完成的声部。

踏板的出现,对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技术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踏板使音乐充满了活力,更加富有生气、更有光彩、更加迷人。不过,上面提到的踏板种种美妙的作用,都要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才能够达到效果。如果我们不正当地使用踏板,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比如旋律模糊、乐句不明、和声混浊、节奏紊乱等。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1.脚的位置

一刹那的配合往往是必要的,尤其当使用1/4、1/2、3/4或抖动踏板技巧,或是当利用部分地松开制音器的声音层次时。因为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敏感的相互作用,在运用踏板时通常脚要放在脚腕活动最灵敏、最自如的位置,脚跟不要离开地面,用前脚掌踩踏板。

2.踏板的四种踩法

踏板在运用时非常讲究技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应使用不同的踩踏板的技巧。从踩踏板的时间角度来分,通常有四种踩法。

(1)正规踏板,又称直踏板或节奏踏板,主要在较有节奏感的音乐中使用(连贯的和弦或旋律不适合用此踏板法)。

(2)连音踏板法,也叫“切分”(sybcopated)踏板法,又叫做“跟随”(following)踏板法,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在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要尽量变换踏板,不然就会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

(3)碎踏板,又称抖动踏板或颤音踏板。制音器的抖动动作应该越快越好,以避免声音中有阻塞或砍断。任何时候不能让踏板在被提起或完全踩下时发生碰撞。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4)预备踏板,即在弹奏之前先把踏板踩下去。这种踏板法只能用于乐曲或乐段的开始,通常是为营造一种气氛而用,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在弹奏《夕阳箫鼓》或者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开始之前,有的演奏家就经常使用这种预备踏板,让所有的制音器先全部打开,从而达到一种意境和声音的最佳效果。

《夕阳箫鼓》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3.踩踏板的深浅

踏板踩下的深浅不同,其音响效果也完全不同。为了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富,有时候需要多层次地使用踏板。从踩踏板的深浅程度来分,通常有以下几种踩法。

(1)全踏板。当制音器从弦上完全提起时,完成了声音的全部释放。

(2)半踏板。踩下或放开1/2。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有时也可踩全踏板,放半踏板。

(3)部分更换踏板。踩下1/4、1/3、2/3、3/4等。这种踏板法对演奏者的音乐理解能力,脚变换深浅的功夫,以及听觉的灵敏度等要求很高。

三、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

1.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

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家有巴赫、亨德尔和斯卡拉蒂等,其中以巴赫最为突出。巴赫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视为钢琴艺术中的《旧约全书》。它代表了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钢琴作品,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钢琴家没弹奏过他的作品。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要不要使用踏板,这一直都是大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当今多数人认为还是可以有节制地、较少地使用踏板,其原因是:当时的古钢琴没有制音器,琴弦振动的时间要比现代钢琴不用踏板时稍长一点,古钢琴上弹出的音本身就有一点点延音效果;当时古钢琴的琴键比现代钢琴的琴键更窄,因此在现代钢琴上有时仅靠手指不能连奏的声部,在古钢琴上则更容易把它们连贯起来;在许多舒缓的曲子和宽音程的乐句中,为了线条更好得连贯,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踏板,使音质更丰美,其次更流畅。巴赫的在结尾处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风琴”的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册第二首c小调赋格的结尾部分就可适当踩一点踏板。

《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册第二首:

总之,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基本上是复调,它要求每个声部的进行都要非常清晰、连贯、均衡并富有歌唱性,因此在踏板的使用上要非常谨慎,必须踩得浅、换得勤、用得短,尽可能地用手指来达到连奏。若使用不当就会把旋律的线条弄得浑浊不清,甚至让四部赋格中出现五个或更多的声部。

2.古典音乐时期钢琴音乐作品中踏板的使用

以这个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海顿、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为例。

海顿和莫扎特时期的键盘基本上也是为古钢琴而作的。海顿很少在乐谱中标明踏板的使用,而莫扎特的作品中几乎就没有踏板标记。实际上当时已经出现了控制制音器的膝部杠杆,在晚期甚至已经有了分裂式踏板,只是这种钢琴在当时还没有被广泛使用,而两位钢琴家在创作时也没过多地考虑制音器的运用,但这并不等于演奏他们的作品时就不能使用踏板。在他们的音乐中,为了保持音乐织体的清晰度,也为了保持古典音乐的风格,踏板一定要用得很“节约”,要踩得浅些,换得勤些,用得短些。

贝多芬一脚跨在古典时期,一脚跨在浪漫时期,他是沟通两种风格的桥梁。他集中了古音音乐的精华,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他大大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了交响性的戏剧效果。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中也没有踏板记号,从1800年创作的《降A大调奏鸣曲》开始第一次亲自标明踏板记号后,以后的作品中就陆续大量使用了踏板。贝多芬是个非常喜欢用踏板的人,他作品中的踏板标记又多又复杂,而且据车尔尼说,贝多芬本人在演奏时使用的踏板总是比标在乐谱上的记号要多得多。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一般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使用踏板:为了保持均匀地渐强和减弱;为了有助于连奏,增强乐句的连贯性;为了使印象更加丰富饱满;为了获得色彩性效果;为了加强力度对比。

3.浪漫派音乐时期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

浪漫派音乐时期是钢琴音乐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卓越的钢琴家,如肖邦、舒曼、李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格里格、柴可夫斯基等。在这闪烁的群星中,最耀眼的当属肖邦和李斯特。

如果说有些钢琴家在演奏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时不用踏板就可以演奏得很出色的话,那么在演奏肖邦和李斯特作品时若不使用踏板就想演奏得很完美,几乎是不可能的。肖邦和李斯特对踏板的效果做了富有创造性的开发,在使用上比以前更复杂、更精细了。他们在使用踏板方面是真正的先驱者,之前还没有一个钢琴家如此巧妙地使用过踏板。可以说如果没有踏板的使用,这两位钢琴家的音乐就不可能拥有宏伟的气魄和辉煌的效果。肖邦和李斯特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时有以下特点:在他们的作品中已开始大量使用切分踏板了,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先进的技术。他们经常用长踏板来达到复杂的、浑厚的、具有交响乐队般的音响效果,有的中间还包含着许多不协和的和弦外音甚至不同和弦;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采用模糊踏板。就是换踏板时稍微推迟一点,使两个踏板的交接处界限模糊;有时为了音乐表现的需要,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要求用抖动踏板、半踏板或1/3踏板等。这对踩踏板的技术和听觉的灵敏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在使用踏板时必须准确而谨慎。肖邦和李斯特在作品中如此细腻地运用踏板,主要是为了达到音乐的某种气氛和烘托真挚的情感,有时甚至体现了明确的诗意和哲学思想。

4.印象派音乐时期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

印象主义风格是介于10世纪浪漫主义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彪西。他受印象派绘画和派诗歌的影响,作品多以诗、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使用色彩性和声和泛音效果,着意于表现其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可见,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美丽、多变,以及音色混合等特定的效果必须通过触键和踏板才能实现。但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标记非常少,我们无法想象在他的作品中如果不适用踏板,印象主义的朦胧飘忽、神秘奇特的效果将如何去表现。因此,弹奏德彪西的作品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乐感和技巧要求都非常高,演奏者必须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谨慎而敏感地使用踏板。

总之,踏板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有在掌握了基本原则和方法之后,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和音响效果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踏板,才能创造出变化无穷、气象万千、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

[1]列文.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朱雅芬.海顿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2,(2).

[3]沃尔甘夫·裴苏,黄家忻.莫扎特和贝多芬延音踏板技法比较[J].钢琴艺术,2001,(1).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5]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6]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7]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8]格尔曼·诶.钢琴踏板的使用及标记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钢琴家踏板演奏者
单踏板不可取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我是小小钢琴家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克服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