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靖安塞地区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

2013-01-06 11:28彭晓清龚福华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砂体油层分流

彭晓清,龚福华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100)

冯毓品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陕西 延安716000)

刘 亚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南泥湾采油厂,陕西 延安716000)

李 飚 (中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 唐山063004)

1 区域地质背景

志靖安塞地区处于陕北斜坡中东部,陕北斜坡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陕北地区区域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近南北向展布的西倾单斜,平均坡降缓。志婧安塞地区沉积类型属于毯式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盆地边缘稳定古缓坡、沉降速度慢的古构造背景下形成,砂体形态是大型长轴状朵状体,剖面呈向盆内倾斜的大型楔状体形态,但楔状体延伸较远。沉积补给主要来自曲流河,距物源距离较远,虽然补给量充足,但补给速度缓慢。沉积构造主要为冲刷充填构造,发育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与楔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岩石以细砂岩为主,分选好。志靖安塞区块由多个小油区组成,化子坪位于其西北方向。

2 构造和沉积特征

化子坪构造主要为在西倾单斜背景上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一系列由东向西倾的低幅度隆起,鼻状隆起轴线近于东西向,宽度3~4km,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砂体相配合,形成了良好的鼻隆背斜型圈闭,这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化子坪长2油层组位于三角洲分流平原的沉积环境,分流河道发育,走向近于北东-南西,以分流河道微相沉积为主。河道宽度在6~8km左右,化子坪地区油藏位于分流河道的交汇处,砂层厚度10~30m,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砂岩相当发育,其主要的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微相。

3 储层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化子坪长2油层组砂岩为一套中-细粒长石砂岩,其中石英含量30%~40%,长石含量30%~50%,岩屑含量在20%左右。化子坪地区平均孔隙直径为95.54μm,砂岩粒径主要集中在中砂级和细砂级,含量分别为24.25%和73.54%,分选好,其中镰127井区镰127井的平均孔隙直径为124.14μm,砂岩粒径也主要集中分布在中砂级和细砂级,含量分别为16.18%和82.08%,分选好-中等。砂岩中填隙物成份有绿泥石、铁方解石、硅质、高岭石、铁白云石等,其中铁白云石最为常见,大多数沿岩屑边缘生长或呈连晶状充填孔隙。因此,长2油层组砂岩高硬度矿物含量低,成岩矿物的分选、圆度及转化比较充分,具有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

3.2 物性特征

化子坪长2油层组储层的孔隙度为10%~15%,平均14.21%;渗透率为 (0.3~30)×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透储层。化子坪长2油层组不同沉积微相的岩性不同,分流河道微相岩性较粗,以中砂、中-细砂岩为主,天然堤、决口扇等微相稍细,以粉细砂、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因此反映在物性上以分流河道微相较好 (见表1)。

表1 化子坪长2油层组不同沉积部位(微相)物性统计表

3.3 孔隙结构

化子坪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和微孔等,其中原生粒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其含量在4.1%~12.7%之间,长石溶孔的发育程度次于原生粒间孔,其形成和分布受到解理和交代矿物含量的控制。孔隙结构与油层的埋藏深度有关,油层埋深越深,原生粒间孔的损失越大,又由于砂层经压实,胶结后较致密,地层水渗流不畅通,溶蚀作用不明显。化子坪地区的平均埋深为872.8m,其中镰127井区的平均埋深为1100m,导致该井区的砂岩面孔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原生粒间孔的变化对总面孔率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4 油藏特征

化子坪长2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层发育良好,近北向东的河道砂体在区域西倾和局部鼻状构造的配合下,形成构造-岩性油藏。油藏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且鼻状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鼻状隆起幅度较小,宽度为3~4m,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分流河道砂体交叉。河道砂体上覆的分流间洼地、平原沼泽相的泥质岩石形成有利的油藏封盖条件,构造上倾方向分流涧湾洼地发育具有良好油气藏遮挡条件的泥质沉积。砂体物性自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变差。油藏形态多为透镜体状,剖面方向与河流主流向垂直,油层呈透镜体状,横向不连续,可见3个油藏相间分布 (见图1)。

图1 化110井-化109井-塞430井-化111-井-塞225井油藏剖面图

5 结 论

1)化子坪长2油层组的储集性能以河道中心主流线部位最好。

2)化子坪长2油层组储层物性较好,填隙物绿泥石含量较少,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

3)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发育的特点为河道砂体和鼻状的走向基本一致,鼻状构造与河道砂体及上覆泥质盖层的有机配置,是形成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的基本条件。

4)沉积相带的展布、河道砂体的发育程度是控制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的基本因素。

[1]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 .石油地质学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裘亦楠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杨华、刘显阳,张才利,等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J].岩性油气藏,2007,19 (3):1-6.

[4]杨俊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5]雷晓兰,赵靖舟,刘昊伟,等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6油藏分布规律 [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6):706-710.

[6]梅志超,彭荣华,杨华,等 .陕北上三叠统延长组含油砂体的沉积环境 [J].石油与天然气质,1988.9(3):261-267.

[7]杨小萍,陈丽华 .陕北斜坡延长组低渗储集层成岩相研究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4):38-40.

猜你喜欢
砂体油层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NSA架构分流模式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