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典型试井曲线解释方法研究

2013-01-06 11:28郭康良孙晓瑞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试井储集均质

李 婧,郭康良,景 欢,任 婷,孙晓瑞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沉积期主要发育东北部和西北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西-西南部辫状河-浊积岩沉积体系、南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湖盆中部深湖-浊积扇沉积体系,储层无大型裂缝但是微裂缝广泛发育,其沉积体系的多样性以及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导致测试井地质模型具有多样性[1]。为此,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典型试井曲线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

1 长6储层试井曲线类型

在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试井曲线特征[2]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地质、沉积、裂缝特征和理论试井地质模型,将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试井曲线主要分为3类,即均质型曲线、裂缝型曲线和复合型曲线[3]。

1.1 均质型曲线

该类曲线主要分为4个阶段:①早期段压力及导数曲线合而为一,呈45°直线,表示测试井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②过渡段开口较大,峰值一般不高;③水平直线段,表明地层出现径向流;④晚期阶段导数曲线上翘或下掉 (见图1),表明油层受到边界影响或者受到临井影响 (不出现该阶段的曲线也划分到该类曲线)或者外围物性变差所引起。建议选择具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均质油藏+边界模型进行解释[4]。

1.2 裂缝型曲线

该曲线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段压力及导数曲线合而为一,呈45°直线,表示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②压力导数曲线分叉后呈平行直线,斜率为0.25或则0.5(见图2);③径向流动阶段压力导数曲线呈水平直线。建议选择有限/无限导流+均质油藏+边界模型进行解释。

图1 均质型曲线 (W11-25井)

图2 裂缝型曲线 (X19-16井)

1.3 复合型曲线

该曲线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段压力导数曲线呈1/2斜率平行。②分叉后出现平行直线段,表现出内区径向流特征。③末端上翘斜率≥1/2[5],一般不出现第二平行段 (见图3)。建议选择具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复合油藏+边界模型进行解释。

图3 复合型曲线 (X58-22井)

2 恢复程度法

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物性差,即使增加测试时间也无法获得径向流资料。针对该情况,利用恢复程度法进行解释。该方法利用压力恢复早期资料推算地层压力和计算地层参数,是根据关井后油井压力不断恢复的原理导出的一种新方法,其考虑了续流的影响,通过零值检验,由此解释早期压力恢复数据。

2.1 基本假设

假设在无限大均质等厚孔隙介质地层中存在单相微可压缩流体,渗流满足达西定律,考虑变井储与变产量的影响,不考虑重力作用,地层中心有一口生产井,初始时地层流体处于静止状态;生产前地层中各点的压力为Pi;以定产量qo生产tp时间后关井测压。

2.2 方法推导

根据Duhamel原理[2],关井tD时间的井底压力为:

式中,PCD为tD时刻没有井筒储集效应的稳定层面压力解(P′CD为PCD的导数);PSD为无因次压力;tPD为无量纲流动时间;τD为无因次时间常数。

3 应用实例

F86-92油井是位于宁夏盐池,JY油田黄39区块的一口生产油井。本次测试采用井口关井进行压力恢复测试,测试小队于2012年5月5日11:30到达井场,于5月5日12∶20加电开始下井,12∶40下至油藏中深 (2787m)关井,2012年5月26日14∶00再次到达井场,14∶20开始取仪器,15∶30提井结束,仪器在油层中部停留测试21d。

3.1 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F86-92油井压力导数曲线图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由于早期测试时压力大,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呈斜率为1/2的直线,直线重合在一起时间较短,表明测试资料受井筒储集效应影响较小;随后进入过渡段,压差曲线与压力导数曲线之间开口大,储层渗透性较好;测试中期曲线快速上翘,这是由于储层物性的平面非均质造成的,而测试末期曲线又快速下降,表明在测试中有恒压边界的特征。因此,对该类曲线建议选用井储+表皮+复合油藏+恒压边界模型进行解释,解释结果如下:F86-92油井压力为37.01MPa,渗透率为0.27×10-3μm2,表皮系数为-3.9。

图4 F86-92油井压力导数曲线图

3.2 恢复程度法

F86-92油井压力近似曲线如图5所示,图中的2条曲线分别表示在T时间上生产前和关井恢复段的压力变化情况,据此利用恢复程度法解释,解释结果如下:F86-92油井压力为37.5MPa,渗透率为0.40×10-3μm2,表皮系数为-4.1。与常规试井方法解释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解释结果十分相近,说明利用恢复程度法解释试井资料是可行的。

图5 F86-92油井压力近似曲线

4 结 语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的地层非均质性和沉积相发育的不同,结合测试井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等资料,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常见的3种试井曲线类型,并详细阐述了一种试井解释方法,即恢复程度法。实际应用表明,该试井解释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试井资料的解释提供参考。

[1]郭康良 .非常规测试资料解释及利用地层测试技术进行油藏早期评价技术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刘能强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庄惠农 .气藏动态描述和试井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4]Dominique Bourdet.现代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 [M].张义堂译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5]聂贵岭,杨奎,高录科,等 .试井解释双对数曲线上翘分析 [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16):83-86.

猜你喜欢
试井储集均质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梅山组碎屑岩储集性及成岩作用研究
川中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储集特征研究
聚合物流变性对非均质油藏波及效率的影响
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黏弹性聚合物驱油藏渗流规律及试井模型探讨
反褶积试井技术在计算低渗储层渗透率中的应用
非均质岩心调堵结合技术室内实验
汽油机均质充气压缩点火燃烧过程的混合气形成
反褶积在大庆外围中浅层气井试井解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