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01-13 08:07山东省栖霞市松山中学闫美卿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五环学案内容

☉山东省栖霞市松山中学 闫美卿

☉山东省栖霞市教体局教研室 王志进

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栖霞市松山中学 闫美卿

☉山东省栖霞市教体局教研室 王志进

一、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探索

1.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概要

“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实施过程着眼于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直指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在三种学习方式的帮助下,由学会、会学至乐学的境界,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自主、健康的长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环”是指学生的五个学习环节:备学、自学、互学、践学、检学.这五个学习环节适合于所有学科,不可增删;“十步”是指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具体的学习内容做增删.

在“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明线是“五环”,暗线是展示和评价.有展示才有比较,才有互学的机会与标杆;科学评价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动力.

2.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架构

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

3.“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环节一:备学

第一步:复习旧知,衔接铺垫

复习旧知、衔接铺垫的目的是承上启下,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起过渡、衔接或铺垫迁移作用.

复习铺垫要重点突出,服务于新课.复习铺垫的时间要短,效率要高,能为学习新知抛锚打桩,架起认知桥梁.复习铺垫要平淡而精练.复习铺垫的练习和设问的难度要适宜,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感.同时,要在适宜的练习和问题中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

第二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的导入要求能创设情景,活跃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导入过程,既能显示教学目标,酝酿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还能完成向既定教学内容的过渡.

第三步:出示目标,明了内容

出示目标就是出示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明了内容就是明确学习内容.

实行目标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学习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恰当、清楚、实用、完整.这一步通过目标定向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在实验初期学习目标的确定,是由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定学习目标,在经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总结提炼以后形成正确的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更清楚,更明白,更能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也真正体现了“还权”给学生.

环节二:自学

第四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看书、做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主学习.

教师一定要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指导要做到“四明确”:

(1)明确时间: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

(2)明确内容: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例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从哪一框题到哪一框题.

(3)明确方法: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例如:看书、做记录、观察图、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

(4)明确要求:①自主学习时对学生的要求:中上游学生能做会基本的练习题,优等生要做会有创意的练习题;②对小组长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了解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如询问成员是否完成提纲内容,有哪些问题不明确需要组内成员帮助解决等,这样也培养了小组长的责任意识.

环节三:互学

第五步:对组群学,展示点拨

对组群学指的是三种学习方式,即对学、组学和群学.

对学是指两个同学之间的学习方式;组学是指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同学相互学习的方式;群学是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的方式.

围绕对学、组学和群学这三种学习方式展开,首先要根据个人的自主学习情况,同学们把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先进行同桌间的交流;同桌解决不了的,提交小组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解决;全班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展示的过程.

学生展示的内容包括本组的疑难问题、对知识的创新性认识和对知识的解题步骤的还原过程.展示的目的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扫清疑问(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展示创新、还原过程、达成共识.

点拨包括学生的点拨和教师的点拨.点拨的实施是在小组展示的同时或展示告一段落后,一般先学生后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追问、纠错、补充等,这里一般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者组织抢答等.

教师的“点拨”要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点拨”的特点是“要言不烦”,“点拨”的时机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是点石成金、画龙点睛;“拨”是“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点”是点结构性、规律性内容,讲延伸性、创新性内容;“拨”是纠正补充学生易混、易错和易漏的内容.

环节四:践学

第六步:学以致用,反馈矫正

此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深化新知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分层教学课题,通过小组之间相互通过提问、抽查和教师的出题检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如何运用新知识,在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并探究出一般性的规律等.

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能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巩固正确的操作.及时的反馈、矫正既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着力强化矫正学生做题中的错误行为,查缺补漏训练中尚未完成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系列反馈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是:

(1)当堂反馈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要“精练”,就是练基本功、练思维、练方法、练能力,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训练题要精,数量要少,质量要高.

(2)当堂反馈题要分层次设计,进行系列训练.可设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3)当堂反馈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一般较简单训练题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的题目、多数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

(4)课堂上一定要留足当堂训练的时间.

(5)要因材施教,根据所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确定当堂训练题.

(6)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环节五:检学

第七步:知识梳理,整体构建

知识梳理和整体构建的实施首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本质内容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重新整合,构建符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做的是:搭建平台、引导归纳、知识整合.学生的活动是:自我总结、交流互评、共建网络.先由学生个体自我总结,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再是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最后是教师引导组间交流,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总结整理,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

第八步:分层堂检,实时达标

分层堂检和实时达标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准确掌握“堂清”的对象,要把没有“堂清”的学生转为“日清”对象.“日清”对象的工作由任课老师和小组长共同负责.

堂检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的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堂检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易错问题分层设计;当堂达标检测题学生要独立限时完成,明确正确答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矫正.

第九步:分层作业,深化新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分层布置作业既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又能满足学生的持续发展需要,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

教师要跟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有梯度、有趣味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认知在练习中加深,兴趣在练习中增进,情感在练习中陶冶,习惯在练习中养成,目标在练习中实现.

第十步:把握学情,同步评价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和评价方式又是合作学习的指挥棒,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制定科学的、多元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和高效课堂的关键.

评价主体要多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和分类评价相结合.

整体评价可以是捆绑式评价,主要原因:一是控制优秀生在课堂上所占组内时间,给学困生以机会;二是促进组员合作互助,尤其是共助学困生.分类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是丰富评价的层次,让小组凸显个性和闪光点,防止“强组通吃”;二是细化评价的目标,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如评价最勤奋、最活跃、最守纪、最团结、最平衡的团队等.

评价内容要多样,对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测试成绩、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所涉及.

二、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实践

1.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实验

为了验证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我们选取了两所学校共三位教师进行实践,收集数据如下:

表1:栖霞市寺口中学六年级2012/13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学科考试班级平均成绩

表2:栖霞市寺口中学九年级2012/13学年数学学科考试班级平均成绩

表3:栖霞市蛇窝泊中学2012/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各学科平均成绩以及总平均分

表4:栖霞市蛇窝泊中学2012/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各学科平均成绩以及总平均分

在上述表格中,带“*”为实验班级或者实验学科,在表1中6(1)班、6(3)班是同一个老师任教,实验是从期中考试以后开始,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学科成绩从期中的三个班级排名第二、第三上升到第一、第二,实验初见成效.

表2是九年级各班级的成绩对比,其中9(3)班的学生比较均衡,基础较好,任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教研组长,而且三个班级的任课教师都是单人单班,应该说实验班级9(2)班的对手较强,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状态发展趋势良好.

表3、表4分别是栖霞市蛇窝泊中学七年级期中与期末八个学科平均成绩以及总平均分的对比,7(1)班、7(2)班分别由年富力强的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数学学科的教学,而7(3)班、7(4)班的数学学科是由同一个年轻教师任教,该教师同时担任7(3)班的班主任,7(3)班所有学科都根据班主任的要求参照初中数学“五环十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好:八个学科由期中考试的两个级部第一、总平均分级部第四上升为六个级部第一、总平均分级部第一,而且7(3)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学习氛围良好!

另外,7(3)班、7(4)班虽然是同一个教师任教,但成绩相差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7(3)班是所有的学科都参照初中数学“五环十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形成教改合力,因而效果较好,而7(4)班只是数学单科实验,单“兵”作战,效果较差!

2.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实验反思

第一,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是小组建设.

分组要合理,力求小组内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关键还要选好小组长,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1)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2)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3)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4)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5)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寻找原因,汇报给老师;(6)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第二,导学案的质量决定课堂效率.

实施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载体是导学案,所以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效率!因此,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导学案编写要规范.

导学案应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导学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完成达标练习后及时反思本节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

(2)导学案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达标训练、体系拓展等.

(3)关于导学案的使用.

①备案,课改前两年教师必须备两年导学详案,一年细备,一年修订;备详案能够促使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法、落实课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②使用,导学案的使用采用“六详七略八、九无”的原则,即六年级使用详案,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七年级使用简案,简案就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八、九年级不使用导学案,学生经过六、七两个年级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方法,放弃导学案是为了防止教师的预设对学生思维的桎梏.

第三,学习课时不足的问题.

由于实施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先学后展示,因此,课标要求1课时的内容,实施起来往往需要1.5课时,相信随着学生熟练地掌握自学与互学的要领,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寺口中学六年级数学还不能够达到课时内容当堂结束,但是蛇窝泊中学的七年级数学基本上能够达到课时内容当堂结束.课时不足虽然导致学生习题练得少了,但学生学得比较扎实,不易错、很难忘! FH

猜你喜欢
五环学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主要内容
“比例尺(一)”导学案
五环数阵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