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全面改革新蓝图

2013-01-19 00:38
中国报道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并不是不重视其他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系统地规划了我国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指导我国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同以往有关改革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表明中国改革已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根据《决定》精神,最重要的是我国今后仍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论是全面建成惠及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都要求我们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破除各种体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各种社会活力,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够更好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至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特别是城市化的任务还很重。我们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不应有任何的动摇。经济是基础,物质财富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使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物质财富有大幅度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进步,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长期粗放扩张带来的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面临从追求数量扩张规模到追求质量讲求效率转变的迫切任务,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核心是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困难重重的过程,靠理论宣传、完善政策法规效果不大,主要要靠深化改革,形成激励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这里包括,继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主要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要素价格要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生态损害成本,微观经济主体竞相通过创新驱动提高活力和竞争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公平共享等。一句话,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上和深度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力争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还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引作用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要求市场经济法治化,从而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方兴未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直接带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领域改革的深化,并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改革与之相适应,要求建立生态文明体制。

政治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最突出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就要抓住政府改革这个关键点,简政放权。政府改革和职能转换,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经济活动的法治化,完善社会治理,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并不是不重视其他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深化改革。

多年沿用提法的继承和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那以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经济领域蓬勃开展,到上个世纪末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起飞和快速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加上改革步伐在进入新世纪后有所放慢,因而存在不少体制性问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重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必须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就提出了“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年来,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是逐步往前走的。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外实践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为有效率的,市场经济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新的提法,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原来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能够更加确切和鲜明地反映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支配作用,反映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

这是经济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在市场化改革推动下,比较快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还不完善,还存在不少体制性弊端,突出地表现在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存在多种形式的行政垄断,一些部门在非自然垄断环节阻碍竞争;政府对市场和价格的不当干预妨碍全国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某种歧视性政策,也妨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和完善;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还不完善,对市场的监管不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也远未到位等。这说明,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方面存在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市场机制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图解15个改革领域的核心要点

《决定》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涵盖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15个改革任务中6个关于经济,而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

《决定》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代替过去沿用的基础性作用的提法。这意味着,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并且不会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都要交给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都不要干预。各个市场主体在遵从市场规则范围内,根据市场价格信号,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优胜劣汰。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像一条无情的鞭子,督促着每一个市场主体努力再努力、前进再前进,永不停滞,永不懈怠,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局面,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这正是价值规律革命作用的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有很好的条件使价值规律的革命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决定》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具体包括:要搞好宏观经济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防止大起大落,这是专属中央政府的职能。《决定》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政府主要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即使对国有企业也要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决定》要求“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还特别提出,为促进公平竞争,“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要做好公共服务,这方面现在做得很不到位,需要加快补上去。《决定》提出:“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完善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保护环境和生态,这是针对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突出而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五位一体建设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决定》在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部分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可见,政府职能转换到位,对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两大要素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作出重要新论断:“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指明了方向,为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与其他资本平等竞争指明了方向,是今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着力点。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由于国有企业大量上市,大大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今后,要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新投资项目要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总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决定》第一次提出要探索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竞相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进行恶性竞争,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今后,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与此同时,着力深化市场化价格改革,《决定》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同时,明确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还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等等。

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决定》明确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