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问题的系统经济学分析

2013-01-21 22:11昝廷全昝小娜
关键词:造纸厂科斯外部性

昝廷全,昝小娜

(1.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4;2.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学院)

1 引言

外部性(externality)源于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Marshell)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马歇尔的嫡传弟子庇古(1912;1920)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外部性问题,在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的基础上扩充了“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和内容。对外部性研究影响最大的是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科斯,他最著名的论文就是《社会成本问题》(1960)。本文不同于这些已有的研究工作,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外部性产生的必要条件及处理方法。

2 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2.1 外部性的定义:

经济学中对外部性的定义很多,其中最权威的有如下三种。

第一个定义是,当一个行为个体的行动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到另一个行为个体的环境时,我们称存在着“外部性”[1]。

第二个定义是,外部经济(或不经济)是这样一种事件,它可将可察觉的利益(或可察觉的损害)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的[2]。

第三个定义是,当某个(些)人的行动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3]。

现在经济学文献中所说的外部性主要是指上述第三种情况,即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本文的目的是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透视,提出外部性问题的系统本质。认知科学认为,分类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随着分类的不断加细,就意味对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遵循这个规律,我们下面从外部性的分类开始我们的讨论。

2.2 外部性的分类

我们对外部性的认识先从外部性的分类开始。外部性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即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性最典型的表现是污染问题。污染型企业既对周围居民造成污染,又不对他们付费。这是一个经典的外部性问题。工厂对居民造成污染后,居民在治理污染时是需要成本的。但在造纸厂看来,在它的生产成本中并没有计入污染的成本。那么在这个时候,对造纸厂来说它的生产成本是小于社会成本的。这种外部性对周围居民造成了损害,所以是一种负的外部性。正外部性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学校。每个人读书时家庭都要付出一定的投资,如学费、生活费和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等,严格说来还应当包括因为上学而不能工作的机会成本。这种教育投资的结果不仅是个人长了知识,自己有了收益。实际上社会也有收益,个人的收益是小于社会收益的。例如,学校周围的房子(经常被人们称为学区房)的价格普遍高于同类型的其他房源。因此,学校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2.3 传统经济学外部性研究的缺陷

在系统经济学之前,人们就外部性问题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如科斯最著名的论文之一就是关于社会的外部性问题的研究。外部性问题的处理,一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税收,对于负的外部性来说,通过税收将它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对于正的外部性问题,通过补贴使得这种外部性达到一定的数量。当然,还可以用发放许可证的办法来处理。污染问题可以发放污染许可证,包括对污染许可证的拍卖来进行处理。但以上这些处理方式都没有揭示到外部性的本质问题。这些处理办法都是停留在对社会外部性现象的唯象观察和技理层面,没有涉及外部性的本质问题。例如,科斯的研究讨论了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分几类。其核心思想是要将外部性产生的社会成本通过赋税内部化。正的外部性通过补贴使供给达到一定的数量。但对于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所以我们认为,必须真正搞清楚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才能真正为解决外部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4 外部性的系统经济学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什么时候会产生外部性?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科斯所给出的最经典的具有外部性的例子就是造纸厂。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污染问题会产生外部性呢?因为造纸厂和附近的居民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造纸厂污染的是附近的居民。比如说兰州的造纸厂是直接污染不到北京的居民的。那么首先他们之间空间上是比邻的,所以才能污染到它。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属于一个大系统。如果他们不在一个大系统里,造纸厂是污染不到这些居民的。因此,就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科斯给出的第二个外部性的经典例子是一个机器的生产厂和一个大夫。厂房和诊所比较临近,机器生产的噪音干扰了医生的正常行医,使得医生的听诊器没办法使用。另外也使大夫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思考。撇开技理层次谁给谁钱的问题不说,我们考虑的是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外部性问题?显然是因为诊所和工厂距离很近。如果他们两个距离很遥远,甚至属于不同的国度,他们互不干扰,自然也没有了外部性问题。所以说,产生外部性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比较近,也就是说,他们处于同一个大系统之下。

科斯给出的第三个经典例子是一个养牛的人和一个种田的人。养牛人饲养的牛越多,牛可能走失的机会就愈大,牛走失后就会损害种田人的庄稼,最终使农民的粮食产量受到影响,这就产生了外部性问题。其实,通过简单的分析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还是他们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或者说牛群“能够”跑到庄稼地里去。这还是一个大系统的问题。所以说,只有相关各方属于同一个大系统才可能产生外部性问题,这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3 外部性产生的必要条件与类型

3.1 外部性产生的必要条件

虽然科斯列举的三个外部性例子都是空间比邻的,但是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来的结论是:空间比邻并不是必要条件。产生外部性的必要条件是他们之间必须是一个系统,是显化的或者是未显化的(潜在的)系统。也就是说,相关各方构成一个显化的或者未显化的系统是外部性产生的必要条件,但这一条件不是充要条件。

3.2 外部性的类型

根据上面的讨论,系统化是产生外部性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多少种系统化的方式就有多少种外部性类型。我们知道,从宏观上讲,可以把系统划分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

现在我们再返回来看看科斯列举的三个例子。对于造纸厂的污染问题,造纸厂和当地居民构成了一个区域生态系统,是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系统,属于生态外部性。科斯列举的诊所与工厂和牛群与农田的例子所对应的都是生态系统,因此,也都属于生态外部性。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外部性的问题可能超出经济学的范畴,在经济学的范畴内它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知道了外部性的类型,就可以分类对策,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供基本思路。

3.3 外部性问题出现的范围

从上述关于外部性类型的讨论自然可以看出,外部性问题可以在经济学的范围内出现,但更多的是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它可能是在生态、社会、政治和各个领域的范围内发生。比如说教育,教育是一种正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问题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受教育的人越多就越可能有一个好的政府,这就自然进入到政治的领域。同时,受教育的人多了自然带来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供社会生产率和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就进入到了经济和社会领域。所以说,外部性的问题往往会超出经济学的范围,进入到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

4 外部性问题的处理办法

由于系统化是产生外部性的必要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就是解耦。解耦办法的本质就是将原来属于一个系统的元素变成不属于一个系统。解耦之后,他们之间特定的相互联系影响没有了,自然也就不再存在外部性问题了。比如诊所和工厂的例子,他们本是比邻的,如果将其搬离很远,他们不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也就不存在外部性了。在系统科学中,有很多关系解耦的算子和具体操作方法,它们都对处理外部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Varian Hal R.Microeconomic Analysis[J].W W Norton &Company,1984,259.

[2]Meade James E.the Theory of Economic Externalities[J].Instinct Universities De Hates Etudes Internationals,1973,15.

[3]D C North,R P Thomas.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2-3.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8-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造纸厂科斯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美国老爹”性侵案被推翻引众怒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造纸厂污水处理设施上游来水异常排放及其应对措施探析
探析造纸厂沼气回收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石家庄某造纸厂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卷纸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
“严格遵守”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6期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其它文章
本刊声明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