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3-01-22 11:25李洪建
种子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制种辽宁省

李洪建

(辽宁省种子管理局,辽宁 沈阳 110034)

辽宁省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现状与发展建议

李洪建

(辽宁省种子管理局,辽宁 沈阳 110034)

种子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及种子生产加工能力提升,是保证种子生产安全,提高供种保障能力,实现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玉米种子;基地;现状;建议

1 现状

1.1 基地设施条件差,制种产量较低

近几年,辽宁省玉米制种面积徘徊在1.33万hm2左右。种子基地主要分布在铁岭、锦州、朝阳、鞍山等地半山、丘陵区,由于多数基地土壤肥力不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没有水浇条件,缺乏抗旱排涝功能,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脆弱,玉米制种平均产量在3 750 kg/hm2左右,且年际间、地块间波动较大。

1.2 基地生产规模小,生产难度加大

目前,辽宁省具备玉米种子生产资质的企业近70家,60%的企业在西北的甘肃、新疆、宁夏、内蒙等省(区)安排了玉米生产,省外制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制种基地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两省(区)。制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多数转移到西北生产,省内生产的品种规模小、数量多,制种地块分散,隔离区设置及种子基地管理难度加大,种子质量埋下潜在隐患。

1.3 制种比较效益低,种农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随着近几年商品玉米价格的攀升,种植大田玉米的平均产值为19 500~21 000元/hm2,玉米制种的平均产值为24 000~27 000元/hm2,产值差距 4 500~6 000元。制种田费工、费时,亲本费用高,各种约束条件多,以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导致制种效益降低,农民制种积极性不高。

1.4 生产加工能力不足,种子安全难保障

截止2012年末,辽宁共建成种子成套加工线37套,籽粒烘干设备80套,果穗烘干设备两套,果穗烘干远不能满足生产加工需要。加工设备大多建在企业注册所在地,距离种子生产基地较远,设施与使用不配套,遇到极端不良气候条件,很难保证第一时间进行种子生产加工。种子生产抗灾风险减弱,种子安全生产难以保障。

2 发展建议

2.1 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针对当前种子企业起点低、规模小,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差的实际,完全靠企业自筹资金投资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从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稳定种子生产基地,保证种子生产面积,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2.2 探索新型种子生产模式,提高制种专业化水平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过去“公司+农户”的种子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种子产业化发展要求,探索新型的玉米种子生产形式成为必然。目前,辽宁省部分企业逐步尝试“公司+制种大户”或“公司+承包户”、“返租倒包”等几种生产模式,在铁岭、锦州、朝阳等地区取得成功经验并广泛推广。实践证明,新型种子生产模式,不仅有利于制种技术的落实和管理,形成一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及标准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种产量、质量和效益,一举多得。

2.3 推广优质高产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

根据品种父、母本特征特性,选择最佳播种方式、适宜密度、父母本行比。做好制种田隔离区设置。推广地膜覆盖、种子包衣、父本错期播种、母本行间父本零星点播制种技术。加强制种田田间管理,严格去杂去雄、果穗降水晾晒收获。育种者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重视高产母本自交系的选择及制种技术的研究,保证制种产量。

2.4 加强种子管理,创造种子生产良好环境

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应充分履行职责,规范执法,为制种企业、种子基地和种农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净化种子生产秩序,坚决打击品种假冒、侵权、抢套购等违法行为。加大品种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1005-2690(2013)03-0066-01

S513.038

A

2013-01-23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制种辽宁省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探讨玉米种子室内检验的几点做法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