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平教授运用对药临证经验举隅

2013-01-22 22:07辛松根
中医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肝肾病机月经

辛松根

( 襄城县中医院,河南 襄城461700)

王自平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妇科教学及临床工作,对治疗妇科疑难病症造诣颇深。王师认为,治疗妇科杂症,谨守病机,虚实兼顾,各司其属。药对又称“对药”“对子”,早在春秋战国即有《雷公药对》,北齐医家徐之才著《药对》,惜已失传。药对将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病机、中药性味功效有机结合,由博返约,执简驭繁,或相须相使以增效,或相反相逆而见功,常可“游于方之中,超乎方之外”,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之效。笔者有幸随师临诊,领悟颇深,兹将吾师用药之心得,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1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 d 以上,甚至10 余天一行,并达到连续3 次以上。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在于阳热。但阳热仅是标证,多是在肝肾阴虚的前提下形成的,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使月经先期而至。《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三子享方论》指出:“经者常候,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其来必以月。太过不及皆为不调,过于阳则前期而来……”傅青主云:“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月经先期固然与阳热有关,但根本在于肾水之不足,火旺水亏,以致虚热内生,迫血妄行,月经先期而至。以清热补虚、止血为要,不能予以单纯的止血,“慎用温燥走而不守之品”。因肾藏精、主生殖、主宰着天癸的生成和冲任二脉的通盛,有“冲任之本在肾”、“胞络者系于肾”之说。肾气是月经产生的原动力,肾精是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肾在产生月经中起着主导作用,故有“经水出诸肾之说”。肾气旺,则月经胎孕正常。肝肾同源,故滋养肝肾在治疗月经先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师多采用女贞子与旱莲草、海螵蛸与茜草炭、生地黄与大小蓟。女贞子,又名冬青子,性甘、苦、平;旱莲草,或称鳢肠草、甘酸凉;2 药均入肝、肾二经,补肝肾,强腰膝,退虚热。因女贞子采自冬至之日,旱莲草须采自夏至之日,故名二至。在《扶寿精方》及《摄方众妙方》中命名为“女贞丹”,2 药既能滋补肝肾之阴,又能止血,是治疗肝肾阴虚出血的著名方剂。2 药合用滋补而不留邪,降邪而不伤正,洵为调补月经的良方。海螵蛸,禀水中阳气,有收敛止血、止泻、固经止带、制酸之功;茜草,凉血止血,炒炭入血分,有增强止血之意,行瘀通经。海螵蛸以收为主,茜草以行为要。2 药伍用,一涩一散,一止一行,动静结合,相反相成,共收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耗血之妙。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功效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大蓟、小蓟,味甘,性凉温,功效破血行瘀,凉血止血,祛痰消肿,保精养血,退热补虚,坐补诸经之血。《本草述》曰:“大、小蓟类以为血药,固然。第如桃仁、红花,皆言其行血破滞,而此味则曰止吐血、鼻衄,并女子崩中血下,似乎功在止血也。夫小蓟退热固以止血,而大蓟下气更是止血妙理……”生地黄、大蓟、小蓟伍用,共收凉血止血而不留瘀,寓意见配伍之奥妙。

2 湿热带下

湿热带下是妇科常见多发病,多因妇人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肝经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失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常选用金银花与连翘,败酱草与桂枝。金银花,味甘,性寒,质体轻扬,气味芬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可用于疗疮疡肿毒、泻血痢脓血等症;连翘,味苦,性微寒,轻清上浮,能泻心火,破血结,散气聚,清肿毒,利小便,为疮家之圣药,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发热、温病初期等症;败酱草,味辛、苦、微寒,清热解毒,清痈排脓,活血行瘀;桂枝,味辛、甘、温,发汗解肌祛邪,温经活血通脉,能通阳化气利水,还能下气降逆。桂枝与败酱草相伍,一阴一阳,相须为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行气活血以开痹。其意有3:一是散火之邪,二是开血之闭,三是温脾之阳,共奏清热除湿通阳之效。常用于急、慢性盆腔炎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炎症性阻塞。

3 月经过少

王师认为,认识疾病,贵在深究其病因病机,再行根本之调治。《素部·奇病论篇》指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在男子则化为精,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女子以血为用,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为阴中之阴。所以在调经的方药中,要考虑到女子的生理特点,加入滋补肝肾之品,滋阴助阳,阴阳并重。选用菟丝子、枸杞子、桑椹子相配。菟丝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气味辛、甘、平、无毒,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脚软弱无力、阳痿遗精,以及妇女带下、习惯性流产等症。桑椹子,味甘、酸、微寒,归肝、肾、心经,清凉质润,入血分,润阴补血,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等症。枸杞子、甘、平,归肝肾2 经,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诸症;或与当归、丹参同用,以补血活血养血。菟丝子、枸杞子、桑椹子3 药联合运用,补而不腻,不温不燥,不论肾阴虚、肾阳虚皆可使用,是平补肝肾之佳品。

4 癥 瘕

癥瘕一般是指肿瘤类疾病,其中尤以子宫肌瘤多见。《灵枢·百病始生》指出:“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积块的形成是3 个因素:寒气、痰饮、瘀血。3 个因素一般有所偏重。治疗用药不宜过于峻猛,要在扶正的前提下,缓缓消之。桂枝温阳散寒、化瘀;三棱与莪术皆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破血力强,莪术破气力宏,两药配伍,消积散瘀力强,尤宜于瘀阻癥瘕等有形之坚积(如血滞经闭、瘀阻痛经,以及囊肿、肌瘤、癌症等),是妇人癥瘕积聚之要药。或与太子参、白术同用,以免损伤正气。白术健脾强胃,三棱、莪术善消痞积,一补一消,一守一攻。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等症。益母草,味辛、苦、凉,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之功,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痈肿疮疡等症。茯苓、益母草2 药相伍,渗湿利水、活血、祛瘀,可用于脾虚痰凝血瘀之经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5 体 会

王师的临床经验,凝集了50 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常以对药并用,取效于临床,寓意见配伍之奥妙,可谓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既有疏方用药的科学性、先进性、开拓性,又有稳定疗效,经得起千百次反复验证的实用性。今整理王师对药临床应用,以窥其治疗妇科经验之一斑。

猜你喜欢
肝肾病机月经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