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枣树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2013-01-22 06:41姚太梅张朝红武媛林
中国森林病虫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防河北农业大学冬枣

姚太梅,张朝红,武媛林

(1.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园林系,河北张家口 07513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所,河北昌黎 066600;3.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随着病害研究的深入,枣树病害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枣锈病已基本得到控制,而对枣疯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病等病害的防治也取得一定效果。作者仅从抗病种质筛选、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这三大防治技术方面做一综合阐述,以期为枣树病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枣树主要的病害种类及病原

枣树原产我国,在历史上多为粗放管理,有关其病害的研究较少,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重视[1]。一大批病害如枣疯病 Phytoplasma、枣锈病Phakopsora zizyphi-vulgaris(P.Henn)Diet.、枣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冬枣浆胞病Macrophomina phaseolina(Tassio)Goidanich等相继报道。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枣树病害种类达38种(详见表1),以枣疯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病(生理性病害)等危害最为严重。

2 枣树病害的抗病种质筛选

利用抗病品种控制植物病害是植物病害防治研究中最为有效、经济和易行的措施之一。在枣树病害的防治中,已通过对大批抗病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了一些群体中抗性种质或基因,并用于品种培育或生产。

我国枣树病害的防治中,枣疯病、枣裂果病、枣缩果病抗病种质的筛选和利用的研究中,以枣疯病最为成功。在枣疯病的抗病育种过程中,刘孟军等在婆枣重病树上用高接方法鉴定种质抗性,经10多a研究成功地从29个品种的200多份单株材料中,筛选出了7份高抗枣疯病的种质,南京木枣、壶瓶枣、秤砣枣、骏枣、屯屯枣、清徐圆枣和火石沟铃枣[2],其中骏枣的高抗病单系已审定为‘星光’[3]。温秀军通过嫁接病皮的方法,筛选壶瓶枣和蛤蟆枣2个高抗枣疯病的种质[4-5]。卢艳清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筛选出茶壶枣、河北龙须枣等10份极抗枣裂果病的种质[6]。另外,抗裂果的‘相枣 1 号’[7]和‘木枣抗裂1号’[8]也相继选育成功。张朝红 等对枣种质的缩果病抗性多样性进行研究,初步选出了一些高抗缩果病的种质[9]。

现有的抗病种质均是研究人员多年调查和筛选的结果,其变异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自然变异,而通过人为操作创制种质尚无报道。原因是枣花小、人工去雄易伤害花器官、花量大而坐果率低、存在胚败育现象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枣树杂交育种工作的发展;其遗传规律的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报道的主要是一些生物学性状[1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病基因的克隆和利用为种质的创制提供了新条件,枣疯病抗病基因的 发掘正在进行中[11-12]。

表1 枣树病害汇总表

3 枣树病害的生物防治

随着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报道日益增多,以及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越来越关注,生物防治被逐渐重视。枣树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多数用来防治果实病害,主要是通过化学物质、中草药、拮抗菌,药剂与拮抗菌结合的方式。

3.1 化学物质及中草药的应用 周绪宝研究了碳酸氢盐对冬枣病害的防治,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4% 碳酸氢钾处理果实后在-2℃贮藏95 d,好果率为67.7%[13]。姜娜从23种中草药中筛选出了五倍子、霍香等7种含有抑制枣铁皮病的物质[14]。甘瑾用滤纸扩散法,从连翘、大黄等22种植物提取液中筛选出灵武长枣采后病菌的防治制剂——连翘、丁香、百部的醇提液和大黄、桑叶、高良姜、广霍和黄连的水提物[15]。刘青研究认为丁香、甘草、苦参对青霉、酵母菌的抑菌作用较好[16]。

3.2 拮抗菌的应用 与用中草药防治果树病害相比,生防菌株制作过程简单,且价格低廉,易获得而更受青睐。

薛梦林研究冬枣采后病害的防治,筛选到1种拮抗细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3种拮抗酵母菌,其中P.agglomerans B501和梅奇酵母XY201(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 XY201)能有效抑制采后病害的发生[17]。刁小琴研究认为,壳聚糖对冬枣采后浆胞病病原菌孢子繁殖抑制作用显著,臭氧亦对该菌有强烈的杀灭性,两者结合对降低枣果的腐烂率、抑制病斑的扩展速度均优于二者的单独处理[18]。王建国研究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的毒力后发现,其效果与咪鲜安和异菌脲差异不显著,并且其1 000 mg/L处理枣果60 d后,商品率达87.3%,显著高于对照[19]。罗军研究认为,3%中生菌素800倍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30%福连悬浮剂1 000倍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效果最好,苹果益微800倍对壳梭孢菌Fusicoccum sp.的抑制效果最好[20]。牛晓科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灰枣红点软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结果表明龟裂链霉菌CN124(Streptomyces rimosus CN124)拮抗效果最好[21]。李艳辉对枣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研究,以枣缩果病的3种病原为标靶菌,筛选出生防效果较好的2个菌株——沙雷氏菌081(Serratia marcescens 081)和沙雷氏菌113(S.marcescens 113)[22]。

3.3 拮抗菌与杀菌剂结合的应用 化学试剂和生防制剂相结合防治植物病害也是防治研究的一大新趋势。

Wan等研究认为,添加碳酸氢钠和钼酸铵可显著增强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和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的生防效果[23]。Qin 等采用C.laurentii单独或与Imazalil和醚菌酯混合对枣果采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病害防治(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标靶菌)结果表明,在20℃时C.laurentii与杀菌剂混合使用,防效显著提高,同时认为采后病害的综合防治应为杀菌剂、拮抗菌和气调贮藏的结合[24]。薛梦林认为,拮抗菌 P.agglomerans B501和 M.zizyphicola XY201的生防效力可以通过改良剂氯化钙而得以提高,而且与低浓度化学杀菌剂扑海因或施保克的组合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7]。

4 枣树病害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防治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和便于使用等特点,然而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栽培抚育等预防病害的措施,一旦发病即大量依靠药剂防治,因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等问题十分严重。

化学防治在枣树的应用较晚,目前仍有一些地区不施用化学药剂。但近年来枣缩果病等病害危害日益严重,损失巨大,杀菌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20世纪60—80年代为害最重的枣锈病目前已完全可以控制(在7月上旬喷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化防近年来主要集中在枣疯病、枣缩果病及枣裂果等病害的防治上。刘孟军等通过多年研究,筛选出兼具治疗和康复的复配药物“祛疯1号”,在枣树萌芽、展叶期进行树干滴注治疗,有效率95%以上,当年治愈率80% ~85%[2];苯醚甲环唑(世高)、嘧菌酯(阿米西达)、氟硅唑(福星)等对冬枣树皮疱斑病Phoma persicaeSacc.的防治效果较好[25]。

5 展望

枣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枣树病害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仍是枣树病害研究的3大主要方面,前两者可能是以后枣树病害防治的主要方向:筛选出的抗病种质的果实品质、栽培性状、产量等方面能否与现有品种抗衡,进一步挖掘更多的抗性资源或基因以及进一步研究抗病性状的遗传规律;枣果实病害的生物防治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研究的重点仍主要集中于采后果实病害的防治,其效果多数仍不理想,应对现有体系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其防治效果,包括进一步探明生防物质的防治机理,同时加大生防菌株或材料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析和利用。

[1] 曲泽洲,王永惠.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59.

[2] 刘孟军,赵锦,周俊义.枣疯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3-136.

[3] 刘孟军,周俊义,赵锦,等.极抗枣疯病枣新品种‘星光’[J].园艺学报,2006,33(3):687.

[4] 温秀军,孙朝晖,孙士学,等.抗枣疯病枣树品种及品系的选择[J].林业科学,2001,37(5):87 -92.

[5] 温秀军,郭晓军,田国忠,等.几个枣树品种和婆枣单株对枣疯病抗性的鉴定[J].林业科学,2005,41(3):88 -96.

[6] 卢艳清.枣抗裂种质筛选及其抗裂机理初步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16-23.

[7] 杨俊强,杨自民,闫奉学,等.枣抗裂果新品种‘相枣1号’[J].园艺学报,2010(10):1701 -1702.

[8] 张志善,刘平贵,贺润平,等.枣抗裂果新品种木枣抗裂1号的选育[J].中国果树,2010(6):5-7.

[9] 张朝红,刘孟军,孔得仓,等.枣种质缩果病抗性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4):539 -545.

[10] 马庆华,续九如,王贵禧,等.枣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174 -178.

[11] 宋蓓.枣cDNA-AFLP技术体系优化及其在抗枣疯病相关基因片段筛选中的应用[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7-37.

[12] 乔勇.抗枣疯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9 -31.

[13] 周绪宝.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32.

[14] 姜娜.枣铁皮病有效药剂的筛选[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30-31.

[15] 甘瑾,唐文林,潘禄,等.灵武长枣采后病原菌的分离及天然抗菌物质的筛选[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35(10):81 -86.

[16] 刘青,许牡丹,曾令军,等.木枣病原真菌抑菌试验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28(5):48 -51.

[17] 薛梦林.拮抗菌对冬枣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36-45.

[18] 刁小琴.冬枣贮期浆胞病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37-48.

[19] 王建国,姜兴印,张鹏.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的毒力及保鲜生理效应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6,8(4):313 -318.

[20] 罗军.河北沧州枣果病害及防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31 -36.

[21] 牛晓科.灰枣红点软腐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28-35.

[22] 李艳辉.枣(Zizyphus jujuba Mill.)内生细菌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13-55.

[23] Wan YK,Tian SP,Qin GZ.Enhancement of biocontrol activity of yeasts by adding sodium bicarbonate or ammonium molybdate to control postharvest disease of jujube fruit[J].Letter in Applied Microbiology,2003,37:249 -253.

[24] Qin GZ,Tian SP.Bio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jujube fruit by Cryptococcus laurentii combined with a low dosage of fungicide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J].Plant Diseases,2004,88(5):497 -501.

[25] 常慧红.冬枣树皮疱斑病的病原鉴定与病害防治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32-35.

猜你喜欢
生防河北农业大学冬枣
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一种防治蚜虫寄生曲霉的分离与防效试验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