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教授督脉膀胱经皮部刺法结合多针速刺法治疗痹证经验

2013-01-23 21:02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刺法痹证膀胱经

刘 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35)

董建,主任医师,首都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师从北京名医吴效仁、孙博伦、栗蕊。其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更博读经典,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由浅表刺法的“毛刺法”进而提出督脉膀胱经皮部刺法结合多针速刺法(亦属于浅刺法),突破了浅刺法仅用于治疗“浮痹”的限制,治疗广泛痹证,疗效确切。现将其经验特色简介如下。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临床表现是以关节及其周围筋肉酸楚、疼痛或麻木、重着,并活动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董老师认为,痹证病因多种多样,非单一因素引起,除与我们熟知的风、寒、湿邪有关之外,还与先天禀赋、年龄、情志、饮食、外伤及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各种病因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导致全身或局部经络气血闭阻不通或气血不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乃痹证病机关键。风、寒、湿、热、瘀、痰及虚相互夹杂乃病机主要特点。由于痹证发病多内外合邪,病程迁延,常既有不通又有不荣,故治疗应通补合用,通而不伤正,补而不滞邪。董师以督脉膀胱经皮部刺法结合多针速刺法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操作方法

取7根直径0.25mm的毫针,以拇、食、中指持针柄,针尖对齐,沿着督脉、膀胱经循行在颈至腰的皮肤上划刺,手法轻柔,以皮肤呈带状发红为度。划刺结束后再取多针速刺,视患者症状位置的经络所属选经,取穴多为该经脉五输穴。

讨论

毛刺法为经络理论中的一种独特刺法,又可称为“皮部刺法”,其理论基础起源于经络结构。两条经脉之间带状分布的皮腠部分为皮部,是经络系统中最表浅的部分。《素问·皮部论》载“皮者,脉之部也”,“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外属肌腠、皮肤,内连脏腑,疾病由此传至经络脏腑,反之脏腑经络病变亦能反映到皮部。所以皮部主病不能单纯理解为皮肤病、表浅病,还可反映本经病。由于皮部循行于体表,呈带状分布,故皮部刺法的特点是多针浅刺,似毫毛一样轻、浅、多、密。董师督脉膀胱经皮部刺法正是属于上述刺法。

董师认为,针灸治病意在调整,痹证以经络阻痹、不通则痛及气血不足、不荣则痛为临床辨证之常见。但是临床四诊合参,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多取背部督脉、膀胱经,通行一身之阳气。督脉总行一身之阳,膀胱经通调脏腑、通行阳气而达于百脉。故两经相合,结合“生阳”与“通阳”于一身,使正气得复。再根据患者症状位置的经络所属选经、取穴,行多穴位速刺,达到引经气、通经络、驱邪气的作用。刺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为痹证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的针法思路。

猜你喜欢
刺法痹证膀胱经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