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浮针治验案

2013-01-24 04:41张新艺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浮针背痛气虚

张新艺

(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300)

1 案例

2011年3月27日,患者姚某,男,70岁,金沙镇狮子桥村。因“背痛,寒10余年,加重2月”求诊。患者背部痠胀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2月前,觉恶寒发热,咳嗽,后背疼痛加重。经当地两家医院输液治疗后,发热已退。刻下,两肩胛骨之间寒痛,夜间尤甚,难以入眠。晨起,咳嗽阵阵,痰色白,泡沫状,约1小时方止。时自汗,似恶寒,视若瞀,神不精,心无主,行则气促。查见:神萎,面色暗,少气不足以息,苔薄腻。背部菱形肌区域胀痛,按之则舒,无明确压痛点。无颈椎病体征可循。X片提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正常。证属卫阳不振,肺气虚。治予振奋肺阳,疏通背部经络。中号浮针4支,附分透大杼,肺俞外侧透向肺俞,浮针常规操作。术毕,嘱口服替硝唑1 g,顿服。次日,患者来告:背一夜未疼,要求取出浮针。为加强穴位刺激量,嘱第3日来取针。3月29日,取出浮针时,患者背两夜未痛,眠佳,晨起未咳,稍活动后未喘。3月31日随访患者背痛、咳喘皆止。

2 体会

患者背痛,局部无伤科阳性体征可寻,经筋病可除外。结合临床症状,符合《灵枢·经脉》“是主肺所生病者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的描述,故诊为肺经气虚证,治当补气益肺、疏通经络。传统方法为灸取肺俞。然3月天气寒冷,背部施灸,恐患者受寒,更伤肺阳。《浮针疗法》[1]中有治疗颈椎病时意外治愈感冒的记载。取穴思路:一方面,四支浮针取穴位置符合浮针疗法止痛取穴原则。另一方面,患者外感迟迟不愈,实乃卫阳虚弱,肺气虚无力驱邪外出之故。肺俞外侧透向肺俞,旨在益肺气、实卫阳,脏病取俞也;附分透大杼,膀胱经穴,意在治疗“项背强几几”的膀胱经表证。

本例疗效提示,浮针治疗虚人感冒有优势。外感邪在皮毛,内舍于肺,肺卫主之。浮针浮刺皮下,治在皮毛,与《灵枢·官针》之“半刺”、“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浮针留置24~48小时,大大增加了治疗量。从本例效果来看,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推广。

[1] 张亚平.浮针疗法[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1

猜你喜欢
浮针背痛气虚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号
背痛, 你需要 了解更多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后背痛怎么办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浮针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