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1-25 19:08刘海林
中国林业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风险信用

刘海林

(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34)

1 信用管理的概念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1]。企业信用管理(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以筹资或投资为目的的管理活动[2]。信用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商账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赊销逐渐取代了传统销售方式。由此,也带来了信用风险,即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政策而带来的风险,客户到期不愿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损失[3]。

2 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目前,企业成功的信用管理的国际标准是坏账占销售金额的比重为0.2%和1%之间;DSO不超过10~15天的信贷期。例如,放账期是30天,DSO便是40~45天,放账期是60天,DSO便是70~75天;而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的DSO,顾客延误付款比例超过50%,远远高于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根据2010年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逾期账款状况较2009年有所改善[4]。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大部分企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逾期账款状况方面。我国企业逾期账款占应收账款的比例高达60%,而在西方国家,这一数字低于10%[5]。而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的预期额在2%~5%,而在我国这一数字预计20%~50%,而相当大的数量超过三年以上,难以收回,这是导致企业资金损失[6]的直接结果。

2.2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企业缺乏信用管理意识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只有30年时间,信用的基础还很薄弱。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是一个大型企业,各单位之间进行配置的稀缺经济资源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执行的,在资源配置中配置信贷仅是一个小的辅助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信贷管理系统仍然薄弱,发展缓慢,相当多的企业对信用的重要性、信用管理的意义缺乏了解,很多商界领袖认为信贷仅仅停留在道德水平,信用文化仅用思想教育来培养,而忽视体制和管理。

2.2.2 企业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

①企业内部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效果差。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赊销收账方式分别是业务部门主管和财务部门主管。但这两种方式均需要继续完善。前者负责赊销和收账,可能会出现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后者也可能会出现管理水平低下,业务萎缩的现象。

②缺乏有效的信用防范与管理的办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信用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企业、银行和政府需承受各种风险,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直接威胁。

2.2.3 缺少对客户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很少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客户大量的数据只是分散在企业的各部门,缺乏系统的管理和专业分析,很不利于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开放信用数据等问题尚未明确界定,信用信息的开放是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的一个必要的前提。由于我国目前对信用数据共享和开放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尤其是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相对滞后和不公开平等开放,造成信用资料采集的难度大、成本高,直接阻碍了信贷管理的发展。

2.2.4 缺乏对市场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

企业虽然对信用正逐步提高重视,意图防范信用风险,但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及条件限制,很多企业都还未能找到加强信用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办法。信用环境并不乐观,很多企业为了回避信用风险纷纷采取抑制信用交易的方式,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又走向了新的误区。现如今,信用交易范围正逐步扩大,资信评级公司、征信公司等一些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开始出现意在有效防范信用交易的风险。目前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已发展成较大规模,初步建立了社会信用的风险揭示与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并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在防范信用风险的问题上,进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不过由于企业信用意识还很单薄、发展时间不够长、国家信用法规和管理的滞后、市场并不具有一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规范性不够完善,规模也较小,还没能在市场中树立起权威性、独立性的形象,其作用也未能在信用服务中介的功能之上很好地发挥,因而不能很好地控制市场信用风险。

2.2.5 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基本阶段,而与其有紧密联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尤其与信用制度的建设有紧密联系的法律法规尚不完整,类似《公平交易法》、《信用法》、《信用中介机构管理条例》等这类条例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

2.2.6 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它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中介机构在执业时会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其中有的中介机构为了将信用等级提高,不顾实际的情况,违背公正诚信的原则。同时,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正是建立规范监管体制的重要阶段,但各个有关部门基本都是根据自身业务的关系出发,从而制定相关的法规。主要体现在:①会使社会上的信用服务机构出现多头管理,从而对其开展造成了诸多障碍;②也不能形成高效的监管机制,从大体上来看,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当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部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还处在一个没有人管理的阶段。

2.2.7 国家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上还有诸多的不诚实的行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所以对这类行为的惩罚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对大量的还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不诚实行为进行惩罚。同时,社会也还没有建立信用的防御系统,信用信息的不对称,使不诚实者的“黑色记录”不能够有效传播和合法收集,造成这种现象的多次出现。这方面机制的欠缺使不诚实者的嚣张气焰逐渐增长,同时,也使诚实者的信心间接的受到打击,也使人们混淆了社会上信用道德评价的标准。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新惩罚机制。虽然《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规原则,《刑法》当中也会对诈骗等行为处以刑罚的条例,但还是不足以有力的约束社会上诸多的不诚实行为,执法不严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是极其严重的。

目前,还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惩罚,又或者惩罚的力度尚不能震慑住这些失信者。这种情况使违约的机会成本过于低下,而守信者良好的行为也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鼓励和尊重。

3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建议

3.1 管理层应重视企业信用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市场经营中,信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良好的信用可以使一个成功的企业的经营规模超出自身资金的几倍。企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在财务总监或相关副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以便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3.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管理体系

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应该是由政府建立征信数据库,然后由指定征信企业进行商业化经营。这种信用数据模式是由具有相应由政府认可资格的征信企业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独立地由信用公司进行商业运作。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能仅仅依靠相对缓慢市场力量的作用,在外国机构的压力下,国内产业是难以发展的。在现阶段,政府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政府应在此基础上巩固现有的信用信息的公司和机构的信贷公司的信用管理服务的各种技能开发和培训,资格和特许权。由于企业信用尚未建立,应按照原则来编制、鉴定信用管理制度,并经授权开始工作;②政府应成立信用管理行业协会,要求加入行业协会的所有信用公司,严格履行相关义务;③政府要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关系,共同给予征信企业的数据库技术以支持,将其持有的非机密数据向具有经营资格的征信企业开放,并可以收取少量费用;④政府要建立征信数据及其他有关技术的通用标准;⑤政府要加强规范和管理征信企业。由于信贷是一种商品,自然也应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其质量。

3.3 建立实施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制度是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客户资信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客户考核档案,充分发挥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才能,使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管理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既从与客户的交易中获得最大收益,又将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目的。企业在客户信用评级工作实施时,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评级准备;②客户资信调查;③级别初评;④级别审查和审定;⑤跟踪监控;⑥监督检查。

[1]李亮.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31):150-151.

[2]莫君.论企业信用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23):120.

[3]金文莉.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10):60-63.

[4]樊鹭.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09(18):59-61.

[5]孙晓娟.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60-61.

[6]何燕仪.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8):16-17.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信用风险信用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风险管理:从理论到实务》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