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中的固守

2013-01-31 11:46时金芳
中学语文 2013年1期
关键词:杜郎教案语文课堂

时金芳

这些年山东一个偏僻的农村初中——杜郎口中学,总是在不同场合被人们提起:学术会议上,谈到新课改,总有学者会以杜郎口为例;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员们也总会拿杜郎口说事;到中学听课,一线老师对杜郎口则表现出几分好奇。最近,借在聊城参加学术年会之机,走了一趟杜郎口,观摩了语文随堂课和展示课,听了崔校长的介绍,还买到了一本杜郎口中学的“内部资料”《杜郎口中学教案(语文)》。

这里确有许多可谓独特的“风景”:且不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收费、发胸卡,如同旅游景点一般;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谁是参观者。就说那语文课堂,学生争先恐后上台展示:读一两句课文,要争、要抢、要到台前;指出同学朗读中的一个小错误,也是要争、要抢、要到台前;展示的最大特点就是表演性:几人一组,读一段课文,谁读哪一句,分工明确;做什么手势、动作,预先设计;尤其是所谓拓展性展示,更见课前排练的功夫,学《陋室铭》一文,学生竟然能展示出“三句半”(一种文艺形式)。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颠覆!颠覆了学校管理的理念:学校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颠覆了学校教学的基本图式:学生的“学”似乎可以不需要教师的“教”(不知数、理、化之类的课程是如何操作的);颠覆了语文课堂的常态:不见咬文嚼字,鲜有沉思默想,教师更是靠边站,语文课堂俨然成了时下的综艺舞台。从校长的介绍中得知,如此改革的初衷就是:使学生上课不打瞌睡,有勇气站到台前展示自我,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而此初衷源自于崔校长的苦衷:1997年他调任杜郎口中学校长时,这是一所中考成绩全县倒数,生源流失严重,面临撤并的生存困境的学校,颠覆性改革可谓背水一战。十多年过去了,杜郎口中学居然绝处逢生,似乎还生机盎然!催生蓬勃生机的既有人的基本欲望——表现欲;又有最基本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激励。学生每天面对那些陌生看客,岂有不好好表现之理?小组合作,打擂评比,哪里还容得下偷懒懈怠?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之树长青,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固守了应试之根。以语文学科为例,从手头的这本《教案》来看,教师备课的重点还是放在语文知识上,教案的第一部分是“知识储备”,包括:作者、背景、生字词、分段、课文分析、中心思想等,且教师的准备非常充分;在课堂实施时,则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将这些知识逐一夯实,这就为应试提供了保障。至于拓展展示环节,则让学生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准备、演练,其中教师指导、帮助的心思没有少花,只是到了课上展示时,教师将学生推到了台前,自己则退到幕后而已。当然,即使是表演性展示对学生某些方面的训练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譬如:大胆自信,勇于表现,善于表演等等。

由此可见,杜郎口中学改革颠覆中的固守,既无奈,又悲壮。据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教师个个加班加点,人人不甘落后,很是辛劳。想必他们的学生也不会很轻松,试想,每天要展示,课课要争先,得花多少时间准备,得卯足多大的劲儿呀。假如杜郎口中学的师生真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这倒是比他们的改革本身更值得研究。

猜你喜欢
杜郎教案语文课堂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过骊山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感受杜郎口的“课改旋风”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