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融入学生的心灵

2013-02-01 09:33胡红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代沟大人教师应

胡红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也曾脆弱过,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向孩子们眼中所谓的“大人”。我们小时候种种有意义的往事,依然在各自的心头萦绕。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听到“代沟”这个词,我们也深深记得小时候每次和父母闹得不愉快,也曾发出感慨,为什么大人就不能理解小孩子,为什么大人和小孩子之间永远存在距离呢?参加工作以后,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跟我诉说他们和父母之间那条不可逾越的代沟。在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类似的话题是否引起人们的重视呢?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幸福的未来,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明天。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定义,所谓“健康”,不单单指身体无病,还应该包括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善状态。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听到或从电视上看到某个孩子因为和父母吵架,或者考试成绩一时不理想,或是被老师批评后等一些原因造成自杀身亡的消息。这样的情形,看在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的眼里,是否有更深一层新的思考?怎样和孩子友好相处,融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已变成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做才能融入学生的心灵呢?

第一,要想融入学生的心灵,最重要的是必须多关心体贴学生,参与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许多父母往往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把他们抚养长大,就是关心、体贴孩子,而从未去关注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他们在成长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这样,往往造成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和父母间难以沟通的局面,更有家长甚至简单地认为,小孩子的思想简单得像一条直线,根本不需要知道他们的思想。其实,孩子也和大人一样,非常复杂和深奥,要不然,他们怎么可能问出有时连大人都无法解答的问题呢?

第二,教师态度应该和蔼、亲切,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都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时代特有的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和被认可,同时又有些叛逆的性格让我们难以忘怀。有的家长往往在学生做错事后以打骂了事,而不是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分析后再批评引导,这样,学生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挨打受骂,往往导致自尊心受挫,久而久之,有的学生由于叛逆性格使然,会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来。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有的母亲给孩子的压力过大,致使孩子把亲生母亲活活打死的人间悲剧。更有的孩子,尤其是离婚家庭子女,甚至认为父母根本不爱他,把他视为包袱、累赘而走上自杀的道路或者自暴自弃。如果教师能和他们亲切交谈,友好相处,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让他们觉得你是他的朋友、知己,而不是一个长辈,是一个可以敞开心扉诉说衷肠的地方,一个没有任何代沟存在的地方,有的只是理解、尊重。倘若这样,我们身边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了。

第三,教师凡事都应以身作则,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学生树立榜样。想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教师必须要具备被他们认可、尊重的地方。作为教师,都必须凡事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和形象,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切不可认为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是一件可耻的事,更不可像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在不敢承认错误的同时,还违心地去批评指责学生。

第四,教师应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学生在为某一件事作解释时,一些老师还没听完他们解释就打断或根本不听解释,往往主观认为怎样就怎样,从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形成心结。假如教师在仔细听完学生的解释之后,再判断是对还是错,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也许根本就不会有那么多误会产生,更不会有心结存在。

第五,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师以前所学所接触的未必一定都是对的。也许很多时候教师是对的,也是为了学生好,但不可否认,可能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地方存在着缺陷,世界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让思想和学生共同进步,才能彼此成为永远的朋友。

最后,教师应适当表扬学生,实行多鼓励、少惩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虚荣心,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当学生做出一件漂亮甚至是令人喝彩的事情之后,教师切不可吝啬应该表扬学生的语言,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达到更好,以满足他们的荣誉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教师可以批评学生,但须适可而止,过度的处罚只会让学生自尊心严重受挫,批评起到教育的目的就可以了。有些学生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点点的失败与挫折就会使他们一蹶不振,失去信心,更有的学生甚至不敢面对失败,而走上自杀的道路。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学生的内心还是外表,都非常需要帮助,需要有人能安抚他们脆弱的心灵。此时,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和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失败与受挫的原因,告诉他们“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使他们早日走出挫折的沼泽地,重新扬起意志的风帆。

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得以理解与体贴则是学生的期盼与梦想。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明天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像孩子一样彼此间多些心的交流,消除那份代沟,共谱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代沟大人教师应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聆听爱的声音,让代沟化为无形
如果没有了大人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