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

2013-02-02 00:32黎鹏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6期
关键词:系膜肾炎尿蛋白

黎鹏玲

系膜增生性肾肾炎(MsPGN)是一种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主要以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和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为特征[1]。该疾病在临床以蛋白尿或者无症状性血尿为主要类型;根据免疫病理分型,系膜增生性肾肾炎又能分为IgA肾病与非IgA肾病两种类型。其中非IgA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比重大约为24.8%~31.5%[2]。目前尚未有特效的治疗办法出现,一般治疗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者对症治疗为主,但是这些疗法都存在一定毒副作用,疗效不甚理想[3]。近年来,有学者针对中医药治疗MsPGN展开研究,企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药理机制,研制出许多中医药治疗方案,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8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本组病例纳入的标准有:(1)尿蛋白 <1.5 g/d;(2)血肌酐 <200 μmol/L;(3)尿红细胞大部分属多形型,少部分为混合型;(4)经肾活检,确定为系膜增生性肾炎;(5)初诊时作膀胱B超、肾输尿管等检查,确定排除结石或者其他异常;(6)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大幅度升高;(7)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组患者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6~64岁,平均(34.17±13.65)岁;病程30 d~5.1年。将全部病患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43例。观察组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湿热证23例,血瘀证14例,湿瘀证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中医药治疗 主要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医药方。肝肾阴虚的患者给予祀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茯苓15 g,山茱萸12 g,山药15 g,生地黄15 g,泽泻10 g,女贞子20 g,牡丹皮10 g,枸杞12 g,旱莲草12 g。脾肾气虚者给予大补元煎加减:党参12 g,熟地黄、黄芪、茯苓各15 g,枸杞、杜仲、当归、白术各10 g,甘草6 g。阴虚气虚并合者给予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药15 g,党参12 g,黄芪20 g,旱莲草10 g,泽泻10 g,茯苓12 g,山茱萸12 g,女贞子10 g,生地黄12 g。血瘀者加用益母草、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血尿严重者加小蓟、白茅根、石韦等凉血止血药,易感冒患者加用玉屏风散,有热毒表现者加用蒲公英、金银花、雷公藤等清热解毒药,蛋白尿明显者加用莲须、芡实等固涩药。水煎顿服,1剂/d,6个月为一疗程,1个疗程之后作疗效评估。

1.2.2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每天予阿司匹林口服,1次/d,1次的剂量为50 mg;潘生丁口服,3次/d,1次的剂量为25 mg。

治疗过程中,病患每天早上起床后,利用醋酸法自测尿蛋白,24 h尿蛋白每月检查1次,尿常规检查每个星期进行1次,查肾功能检查每3个月进行1次,观察期为半年。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研究的治疗效果评判标准以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标准作为参考。治愈:尿检测显示尿红细胞持续消失,尿蛋白显示持续阴性;显效:尿红细胞持续减少50%,尿蛋白持续减少50%;好转:尿红细胞减少25%,尿蛋白持续减少25%;无效:尿红细胞或者尿蛋白无任何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3例(52.27%),显效12例(27.27%),有效4例(9.09%),无效5例(11.36%),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治愈13例(30.23%),显效11例(25.58%),有效6例(13.95%),无效13例(30.23%),总有效率为69.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治疗前后24 h尿红细胞和尿蛋白变化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不明显。

3 讨论

MsPGN是一种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主要以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和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为特征,目前尚未有特效的治疗办法出现,一般治疗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者对症治疗为主,但是这些疗法都存在一定毒副作用,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有学者针对中医药治疗MsPGN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中医辨证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主藏精和命门之火,宜藏不宜泄,慢性的肾脏疾病因为病程长,久病伤正,所以大部分的MsPGN为虚证[5]。肾虚还会使得人体阴阳及气血失调,就会造成气滞血瘀、生湿化热等问题,外邪也容易乘虚而入。因此,中医药辨证施治要从正虚方面入手。卜庆丰等[6]的研究主张,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对不同类型的MsPGN进行治疗。本研究对湿热证、湿瘀证、血瘀证与MsPG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进行分析,结合病例的一般资料,MsPGN中医辨证主要以脾肾气虚证最常见,气阴两虚证为其次,继而到瘀血、外感,所以观察组的中药治疗法中,参照了中医辨证分类,肝肾阴虚的患者给予祀菊地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气虚者给予大补元煎加减,阴虚气虚并合者给予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血瘀者加用益母草、丹参等活血化瘀药。上述的中医药药方在促纤溶、抗变态反应性炎症、增加肾血流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缓解肾脏病理损害方面作用比较明显[7],从而通过调整人体的免疫力以及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系统,最终作用于肾脏病理,显示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24 h尿红细胞和尿蛋白变化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MsPGN,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率相对西药组低,对其研究的临床价值较大,应用前景较广阔。但是目前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8],缺乏深入系统的机制研究,要明确其临床治疗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钻研。

[1] 楼季华.知柏地黄汤用大剂量生地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11(40):479-480.

[2] 王俊宏,丁樱.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40例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9):641-645.

[3] 王淑芹.厄贝沙坦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3(7):30-35.

[4] 胡瑞,姚煕慧.真武汤加味对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10,18(6):3-4.

[5] 肖青.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102-104.

[6] 卜庆丰,元红伟,王铁良.王铁良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撷菁[J].黑龙江医药,2011,12(1):13-14.

[7] 吴社泉.叶任高教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证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4(12):687.

[8] 张克非,张亮,吴雄飞,等.商陆皂甙甲治疗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5(5):662-664.

猜你喜欢
系膜肾炎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