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城市精神相融合的苏州统计服务品牌

2013-02-15 04:33吴继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苏州精神服务

吴继明

(苏州市统计局,江苏 苏州 215004)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词道出了城市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是人类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每一座城市都有它别样的历史品质和文化积淀。在城市发展的要素中,精神文化资源是永不枯竭和可以世代绵延继承的。城市之间的竞争除了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建筑等硬件展开外,越来越集中到城市精神这一软件的竞争上。

长期历史发展的累积,使苏州具有了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苏州城市精神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为提升苏州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凝聚力,苏州市委、市政府根据苏州千年的文化底蕴,确定“崇文、融合、创新、致远”为苏州城市精神。要求各行各业把培育城市精神贯穿到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把实践城市精神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人因城市而聚集,城市因人而美丽;人因事业而共处,事业因人而精彩。和城市一样,同样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空间的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在队伍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寄托。

在长期创新实践中,苏州市统计局从2005年开始着力建设“忠诚统计、和谐进取、求真务实、服务发展”统计文化。通过统计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原动力,为苏州统计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形成和规范行业的运行模式、工作状态和价值取向发挥了导向作用,为苏州统计工作开创全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2010年,苏州市统计局响应市委、市政府机关部门创建服务品牌的号召,在统计文化16字基础上确定了“统计求实、服务创优”统计服务品牌和品牌标识。

良好的品牌是一个行业人文环境的重要标识,是一个行业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凝聚和结晶。苏州市统计局就是希望通过品牌创建,如同苏州提炼城市精神一样,塑造统计系统自己的名片。通过这张名片,展示全市统计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风采、价值追求和工作业绩。往更高层面看,通过品牌创建,精心地总结、培育和塑造苏州统计系统的先进服务理念,在全市统计系统进一步强化“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思想,进一步树立率先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精品意识;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措施、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竞争力,努力为苏州统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那么,在创建“统计求实、服务创优”统计服务品牌过程中,苏州市统计局是如何融入苏州城市精神呢?这里不妨从苏州城市精神四个主题词来加以透析。

“崇文”,即崇文重教。苏州“人尚文”、“多儒学”,自古以来就有“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之说,被陆文夫先生称之为积淀丰厚的“文化高原”。早在一千多年前,苏州的文风就已倍受世人瞩目,为人们所称道。崇尚知识、勇于进取也成为了苏州各行各业的普遍追求。统计作为一项业务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其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坚实的业务功底、没有通达的业务素养,很难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如今,追求“统计求实”的品牌理念,就必须积极倡导“崇文”精神,秉承苏州崇文重教、尚智好学的优良传统,把打造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复合型统计人才队伍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市统计部门必须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积极投入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中,使学习成为全体统计人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要全面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树立“注重统计人员培养,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要严格学习制度,努力创设浓厚的学习风气,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促进每一个统计干部认真钻研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统计方法和基层的实践经验,努力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要求出发,切实增强全市统计干部和广大统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放手使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统计人才队伍,为苏州统计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为苏州统计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融合”,即倡导和谐。与吴地山温水软相映衬,苏州人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的心态。讲究自然随和的形态、曲折柔和的线条,追求淡泊深远的意蕴、含蓄隽永的美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心胸豁达、谦恭温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桥水巷多。”水,是苏州的生命源泉;水,给苏州造就了迷人的神韵;水,为苏州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水谦下利物,大度容物,随器而形,又能以天下之至柔,克天下之至刚。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因水而兴、由水而荣。在将苏州城市精神融入统计服务品牌过程中,就是要引导统计干部职工像苏州的水一样,具有博大的胸襟,包容开放、和谐谦让,刚柔并济、动静和谐。这,需要各级统计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人心、人情、人气、人缘来感召人。要抓住教育、培训、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为干部职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开拓发展空间、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系,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融洽干群关系,实现整体的每一个成员同舟共济、相得益彰,每一个成员优势与特性的优化组合。通过“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管理,使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保持一种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创新,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固步自封、不沾沾自喜;创新,就是要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在苏州的城市精神中,“创新”是一个重要亮点。应该看到,苏州的发展得益于的正是这适时顺变的创新之举。苏州人民乐于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一直能得风气之先,使苏州始终处于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前列。对于统计部门,实施统计创新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优化地开展统计服务。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新鲜活力。在推进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建设中,立足苏州发展实际,充分研究统计管理体制变革和统计生产方式系统再造,解放思想、冲破定势、深化改革、奋勇争先,在全市统计系统形成上下协同、专业互通的联动机制,在部门之间形成左右协调、互助共赢的协作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发扬争先创优、不甘落后、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鼓起励精图治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和敢于争先的志气;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突破传统统计方法、制度、手段的束缚,大力拓展统计调查范围、加强统计信息传播和统计数据宣传解读。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实现从传统的事后分析向现代的全程统计分析转变,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提供服务的转变,实现为领导服务向为领导、社会公众全方位服务的转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服务创优”上开拓一条创新之路。

“致远”,即宁静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苏州人自古就具有突破陈规、超越自我的气度和任重致远的精神品质。在长期的历史锤炼中,苏州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治世思想,胸怀大志、放眼未来。面对未来,苏州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建设“三区三城”,基本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全市各行各业应该把追求“致远”作为部门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胸怀远大理想,践行奋斗目标,成就事业抱负。对于统计部门,就是要以前瞻视角高标准定位统计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创优统计工作。要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诚统计事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实际行动之中。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人民”的统计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统计人员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精神品质、价值追求和思想境界。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尊重客观事实,自觉维护统计法律的权威性,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要树立勇于进取、勇于拼搏,潜心钻研统计业务、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有利于统计事业发展的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历经2500年的沧桑巨变,苏州形成了浓郁的吴地文化。这是包含着追求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创造精神,是面临挑战和机遇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吴文化也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的转型,演绎成“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作为城市一员的苏州统计人,首先应该是塑造和延续城市精神的主体,在创建统计服务品牌、塑造统计形象、打造统计文化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城市精神的深刻内涵,把弘扬城市精神与树立统计服务品牌联系在一起,更好地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在建设统计宏伟事业中,努力塑造敬业奉献、乐于求知、善于学习、科学严谨、求真务实、团结进取、争创一流的统计人形象,进一步增强统计凝聚力,提高统计信誉度,扩大统计影响力,为苏州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为苏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苏州精神服务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