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现象对政府统计工作影响分析

2013-02-15 06:20许筱静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大数据部门

许筱静

(台州市路桥区统计局,浙江 台州 318000)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视频监控、电子商店等的广泛普及,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政府统计部门面对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有必要对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抓住时代契机,提出切实的应对策略。

一、大数据时代对政府统计工作的潜在价值

“大数据”的出现是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数据量的激增,数据结构的演变,给大数据的迅速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对于大数据时代,目前通常认为有四大特点:Volume(海量)、Variety(多样化)、Velocity(快速)和Value(价值密度低),简称“四V”特征。面对大数据时代呈现的特征,政府统计部门在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时,要正确认识到数据背后的信息,搞好数据治理,并积极投入到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工作中去,在统计名录库建设、统计工作宣传、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发掘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潜在价值。

1.有利于提高名录库建设水平。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统计“四大工程”之一,也是做好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之间的交换、共享渠道将更加顺畅。政府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摸清企业现状,利用大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汇总名录库在库单位的行业分布和发展动向,查找原因,挖掘本地经济可能潜在的增长点。并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部门协作,改变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靠统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及时更新的名录库。而且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有利于统计名录库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营造统计知识宣传氛围。随着政府统计作用的提升和受关注程度的提高,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政府统计制度和统计数据的质疑也越来越多。但是,许多质疑都是由于对统计知识不甚了解造成的。进入大数据时代,“微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将会使数据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增广,传播方式增多,这为宣传统计政策、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快捷的平台。抓住这个契机,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广泛开展统计宣传,使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得以认同、统计知识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统计法律法规广为人知。全社会统计素养的提升,必将为政府统计工作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营造出良好的统计环境。

3.有利于改进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是统计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数据采集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统一业务流程,规范企业入库,保证数据质量,但也存在平台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不合理等缺点。大数据时代将为政府统计部门提供一个更好的信息系统,以便在相对统一的数据收集框架下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结合实际,深入认识各业务系统中数据质量的差异性,及时处理存在的数据冗余、空缺、错误、更新不及时等不同问题,从而不断合理优化数据取舍,提高和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4.有利于强化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当前政府统计基本都局限在业务处理层面,以提供固定报表的功能为主。管理、决策者只能获取有限的静态业务信息,且信息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关联。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大量的信息,静态的呈现已远不能满足政府、企业、公众决策的需求。践行大数据战略,借助云计算等有效工具,分析海量数据,深度挖掘流量与数据价值,在孤立的数据间建立关联,探寻出数据间,数据与人、环境、政策间的各种相关性,掌控数据增值的“金钥匙”,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全面的分析,更准确的预测,发挥出统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辅助决策功能。

二、大数据时代对政府统计工作的挑战

1.由“数据采集”走向“数据分析”。当前,我们的统计工作虽然也很关注数据的分析处理,但是数据的采集仍然占据工作的重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对的不再是数据的匮乏,而是数据的严重超载。对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让这些静态的处于休眠状态的数据焕发活力,发挥价值,展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预测性,是未来统计工作的重心。政府统计部门作为数据统计工作的主体,对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与服务作用,同时数据的重要性使得政府越来越成为数据分析应用的关键环节,这不仅对政府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分析数据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2.由统计数据“实报”走向“精报”。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大家需要的不是大量数据的实时发布,而是需要政府统计部门删除冗余数据,筛选出对公众有用的,具备相关性的数据,以形成精准的报告公诸于众。这就意味着公众对数据的要求不仅仅是“实报”,还要“精报”,也就意味着对政府统计工作的压力无形之中业已加大,对数据的处理技术要求更完善,对统计事业的信息化趋势更加迫切。面对社会公众对数据的需求特点以及接受认可程度,政府统计工作如何在详实与快、精、准之间寻求一种适度平衡,来符合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是当下政府统计部门面对的一大挑战。

3.由“信息孤岛”走向“部门协作”。现在的统计部门,多数仍然是一种孤岛式的信息收集和利用结构,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基本上是处于不相交的两条线,国家统计与地区统计数据之间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衔接上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统计数据数出多门的局面,影响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也难以适应“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的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加深,加强部门协作,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刻不容缓。而且数据的价值链延伸过程也体现了数据只有得到社会多元主体的支持和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据统计工作的社会意义。

三、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可抗拒,拥有大量数据的政府统计部门就要有所作为,积极采取转变理念,革新技术,创新机制,培养人才等措施从容应对时代需求,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实现华丽转变。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理念。应对大数据时代,首先需要有一种大数据思维。针对海量即时数据,绝对的精准不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就像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认为的,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所以,大数据思维提倡接受混乱,接受不精确性。其次,我们要改变长久以来固守的因果关系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须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为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因果联系,往往会徒劳无功。再次,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多,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要树立关口前移的统计观念,促使统计管理真正从事后转向事前和事中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

2.加快信息建设,深化技术革新。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数据时代,作为信息管理重要环节的政府统计部门不能对眼前的巨量信息无动于衷。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在做好数据存储处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分析提升数据信息的附加值。现行的网上直报是基于纸质报表的形式进行申报的,没有使用元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必然要改进技术,如推广统计调查元数据系统的控制,减少数据的冗余,实现数据的惟一性,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率,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也为企业统计信息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推动“四大工程”,创新体制机制。马建堂局长曾说:不管“黑猫白猫”,能让中国统计数据真实的“猫”就是好猫,这个“猫”就是体制。而现行我国的统计体制还是比较落后,比如以企业为对象的数据统计的生产方式,各个企业的数据层层汇总,再上报县、市、省、国家,这种数据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的效率和统计数据的质量。处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中的政府统计需要与时俱进,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推动“四大工程”,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规范统计程序,提高统计效率,提升数据质量,真正以洞察时代先机的眼光,扎实推进统计体制、机制的创新。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算法和机器的冰冷世界,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关键还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挑战,统计部门亟需一种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拥有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法规知识,更应懂得网络知识、大数据技术,并知道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为社会公众服务,积极推动政府统计融入大数据时代。通过意识教育、干部培训、人才交流、强化实践等举措,调整政府统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熟练掌握统计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建立客观高效、精干有为的统计队伍,使得政府统计事业在大数据的浪潮中扬帆远航。

综上所述,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冲击,政府统计部门要主动求变,拾阶而上,在冗杂的大数据中剥丝抽茧,识别出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顺势而为,赢得主动,实现政府统计事业的稳步发展。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1日出版。

[2]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1日出版。

[3] 马建堂:“关于统计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当代财经》,2012年第2期,总第327期。

[4]陈如明:“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价值与应对策略”,《移动通信》,2012年第17期。

[5]林伟胜、许卓伟:“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信息与电脑》,2013年01月刊。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大数据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统计数据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