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借鉴: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

2013-02-15 08:45柏学芬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途径德育

柏学芬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所谓德育, 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培养既有较高道德素质、又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中美两国的高度重视。 诚然,受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 两国高校德育在方法和途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一、中美两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比较

(一)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通识教育

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是美国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统一的德育课程,但是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在美国,各大学都普遍开设一些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3-5 门与政治理论相关的课程,如:《公民与法》、《美国历史》、《西方文明史》、《科技哲学和实用主义》等,还有3 门左右的品德教育课程,如《职业道德与社会研究》、《大学生生活导论课》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历史、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道德素养,并使他们树立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2.专业渗透教育和环境熏陶

除开设通识课程外, 美国高校还特别重视专业课的“渗透作用”。 例如,在美国高校,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上心理学课, 理工医农类学生都要选修一些历史、政治、伦理等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渗透德育。 教师在教授一门专业课时, 都会从历史、 社会和伦理学的视角出发,要求学生必须回答三个问题:这个专业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会涉及哪些社会和经济问题?要面对哪些伦理道德问题?[1]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一些相关的社会问题, 并积极地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更有利于实现德育的目标。美国高校还注重通过环境熏陶对大学生进行德育,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歌、校徽,都有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校园风气。[2]在基础设施和硬件等方面,高校也会渗透自己独特的文化。

3.实践活动

美国高校不仅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还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 美国高校特别注重通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校园文艺体育活动,国庆、校庆、升旗仪式,入学及毕业仪式等集体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也是美国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美国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有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两大类。 大学生比较热衷的社会政治活动有总统选举、环境保护、反战运动、争取男女平等运动等,而社会服务活动则比较广泛,如竞选宣传、募集资金、环保宣传、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等。

4.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美国高校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在美国, 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都有正规的编制、 经费和工作管理制度,而且工作人员都是心理指导、卫生保健、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 这些机构除了开展日常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外,还会开展相关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敏感性训练小组、交朋友小组、心理治疗法等,这些训练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的成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美国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中国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国高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在我国高校都设有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些课程都是作为必修课开设,具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纲要, 由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了解相关的道德和法律知识,等等,进而促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社会实践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我国各高校还非常注重通过“第二课堂”即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德育。 当前, 我国高校所倡导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社会调查考察、社会服务活动和劳动教育。 当前许多高校将社会调查纳入教学计划, 要求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开学时提交社会调查报告。通过这种调查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高校还开展了广泛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学雷锋”活动、“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下乡支教活动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 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品性。 此外,高校还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有的高校设有“劳动周”,让学生每一学年都有一次校内劳动体验,使他们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3]

3.校园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和价值取向等,对塑造学生的性格、品性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的德育作用。高校中都有许多由学生自发组织和管理的社团和协会组织, 这些社团和协会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艺晚会、科技讲座、体育竞赛等,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也能普及知识、提高修养。此外,高校也特别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 如建设人性化的教学楼、雕塑名人雕像、绿化校园等,使学生在文明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4.心理咨询

近年来, 我国高校也开始重视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许多高校都相继开展了相应的工作或活动。当前, 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或心理服务中心,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清华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于1988 年初正式成立,其服务项目包括心理测量、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 许多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初还会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调查, 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并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此外,许多高校还开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学选修课, 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中美高校德育途径之比较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两国高校德育途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中美两国高校德育途径的相同点表现为:1. 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2.都注重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作用;3.都将心理咨询与大学生德育结合起来;4. 都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当然,两国高校德育途径也有其不同之处:1.德育课程的设置不同,中国高校有系统的德育课程,而美国则通过开设通识课程进行德育;2.隐性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同,我国高校更注重直接的显性教育,而美国高校更注重隐性教育的作用;3.心理咨询的发展程度不同,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出于起步阶段,而美国高校心理咨询已发展地比较成熟。

二、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两国高校的德育途径可谓形式多样、各有千秋。 我国高校的德育有其明显的优势,如国家对德育的高度重视,理论灌输的统一性、系统性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途径单一、实效性不强等,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伦理课教学我国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目前,我们采取的基本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变化,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国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也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要多组织或举办一些以学生为主体、 能引发学生兴趣并且渗透德育内容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达到德育目的。 最后,要拓宽德育载体,在专科课教学中也要渗透德育内容。

(二)注重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谓“环境塑造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高校特别注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我国也应该注重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学风,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发掘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等,将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理论、宣传、文艺、新闻、出版等方面为德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4]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

虽然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心理咨询的作用,许多高校也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机构, 但是由于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活动经费不足、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短缺等原因,这些机构大多流于形式,在高校德育中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对此,我们有必要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和做法,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首先,高校要从思想上重视心理咨询教育, 将心理教育与咨询纳入高校德育体系中,通过设置心理学相关必修或选修课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等,将对大学生的心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另外,高校也要加大经费投入,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素质较高、比较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

(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德育价值, 发挥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积极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氛围, 如将古代名言警句与校园景观相结合,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辩论会、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 总之,在德育过程中,高校要矢志不渝地重视和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 创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培育具有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大学生,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2.

[2]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9.

[3]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 高校德育的创新与实效[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59-264.

[4]黄紫华,粟 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途径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