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操的分类及其内容

2013-02-16 07:51魏曙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器械体操分类

魏曙光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甘肃 合作747000)

1 前言

古希腊传统的“体操”同现代的“体育”在概念上极其相近,在漫长的时间内,“体操”与“体育”的涵义相同。“体操”一词是在洋务运动后期传入中国并开始使用,至五四运动前,“体操”实际上是体育的代名词。直到“戊戌变法”,“体操”一词才较为普遍地使用开来。[1]从中西方体育概念发展来看,体操曾经承担过体育的总概念,后来外延缩小内涵丰富演变成一个运动项目,正由于体操的概念与特征的模糊性而导致与其它项目的界限难辨。1896年第1届奥林匹克运会上,体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内容有走、跑、跳、投掷、爬绳等,直到1936年才形成现代男子体操比赛的6项;女子体操直到1952年才确立现代的4项。几个大项独立而从体操中分离,让体操成为单独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外延越来越小,内容却显得零乱而无体系,内涵越来越丰富,而从事体操者长期以来对历史上这些剩余部分却予以全盘保留。因此,呈现出保健与游戏并现、技术与组织同在、实用与竞技共存等复杂的状态,至今未能有效地概括出体操的具体显著特征,归纳出体操具有说服力的概念,更未能从某一角度或标准去为体操全面、彻底清晰的分类,最后留予人们的印象则是除了田径、球类、武术等众多特征显著的运动项目之外,其余运动形式均为体操。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那些未成系统或特征不明显,稍有动作结构或形式相似的内容即被认为是体操。

纵观中国高等体育专业院校和师范体育专业出版的各种《体操》教材,从1961年版以前苏联体育学院教材为蓝本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体操》到目前为止的教材,已经出版了8部体育学院体操教材,而“体操的分类与内容”理论研究仍滞后于体操实践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或侧重点去解决体操分类这一复杂问题,用体操运动技术原理去建构内容,为体操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思维空间。

2 现行体操的分类存在的问题

2.1 分类与内容相混淆

从1961年~2000年出版的体操教材版本来看到,体操的内容与名称为:单杠、双杠、高低杠、吊环、平衡木、鞍马、跳马、山羊、跳箱、蹦床、自由体操(垫上运动/垫子运动)、艺术体操(绳、圈、球、棒带)、健美操、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实用体操和团体操等[2]。

李树林在《论体操的内容与分类》一文中,将体操内容整理为: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和跳跃6项。[3]

从这些内容与名称看出,内容与分类相混淆,容易引起混乱,不利于体操运动技术序列的发展。

2.2 缺乏科学的分类标准

据王亮清《论现代体操的分类》可知,目前各版本教材对于体操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见表1)[4]。

表1 现代体操的分类

黄燊主编的《体操》(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把体操分为基本体操、竞技体操和表演性体操等;童昭岗主编的《体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教材,则将体操分为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两大类。

李树林在《论体操的内容与分类》一文中也指出,在目前一个时期内,根据体操的目的与任务,体操可分为两类:一是基本体操,以增进健康为主;二是竞技性体操,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竞技性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运动、竞技健美操、蹦床运动。根据体操运动发展趋势,除竞技体操之外的项目,最终也将脱离体操,成为独立的体育项目。体操分类的趋势是根据目的与任务分为两类:一是基本体操,二是竞技性体操。[5]

以上分类都是以体操的目的与任务、内容、竞技与非竞技为标准分类,结果是将一个完整的体操体系分解得支离破碎,不利于体操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3 合理的体操分类体系的构建

3.1 分类标准的确立

要划分现代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首先需要解决划分的标准问题。历史上采用最多的是以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作为分类标准。按这种标准划分的结果是,每个科学技术部门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各门学科之所以不同是它们的研究对象不一样。钱学森认为这样的划分标准是不对的。他从系统的整体性观点出发,认为“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割的。”[6]这种整体性表现在各个科学部门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个,即客观世界,这是它们的共性,故不能成为分类的标准。各个科学部门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侧面,侧重点不一样。”[7]因此,他认为应当按照研究客观世界的着眼点或角度来划分。分类方法,是认识事物之间差异性的重要手段。据此,本文试图从体操的功能、价值、功效理论角度去解决分类这一问题。

虽然“体操”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变化,而“体操”一词一直未发生更改。有学者采用竞技性与非竞技性的分类标准,让一些体操项目相继从体操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类方法使体操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狭窄,不利于现代体操现实发展,无法形成学科群,因为竞技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成为分类的标准。由于体操运动发展的独特性,从它产生到现在,项目不断地增减,形成了一些相对独立的不同种类的体操项目。体操运动不仅从形式和功能与价值上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都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它的技术动作群主要是人为的动作体系。体操的种类和体操的内容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从体操项目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发现有两种方法来为体操项目命名,第一种方法是用器械的外形来命名,如单杠、双杠、高低杠、跳马、蹦床等,当一个器械上的运动技术序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操项目之后,就用这个器械的属性来命名,在未成熟之前都在基本体操范畴之内;第二种方法是用体操应具有的功能、价值来命名,如艺术体操、健美操、队列队形、团体操等,由于体操运动技术序列的复杂性、艺术性、人文性,无法用每一元素进行命名,就采用了体操运动技术具有的功能、价值来命名。

运用体操发展中项目的器械性和体操具有的功能、价值、功效来研究体操的类型与内容,使体操运动技术在体操这个大家庭下,将一些新发现的体操项目吸收进来或将成熟的项目独立,建立一个体操学科群。体操的功能论侧重研究体操的功能关系及其改变,即体操做了什么(包括体操可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实际做什么);那么体操价值论侧重研究体操价值关系及其变化,即体操满足或得到了什么需要(包括体操可能满足什么,应该满足什么,实际满足了什么);而体操功效论就把两者结合起来,整合研究体操的功能关系和价值,探讨体操如何通过体操功能关系及其改变来达到目的性的体操价值关系的实现,即探讨体操是如何高效率地发挥其有效功能,实现其正向价值的。即确立以体操功效理论作为分类的唯一标准。依此标准,借鉴田径运动名称的特点,在体操这个大家庭的前提下,将体操分为:器械性体操、价值性体操和基本体操3大类型。每类都有竞技与非竞技之型,就看如何组织了。

3.2 体操内容确立的依据

根据器械性体操、价值性体操和基本体操三大类型来规范项目名称,整合与分化研究体操项目的内容体系,本文将体操内容理解为体操分类后运动技术序列的建立。

运动技术序列指运动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时空顺序。这种顺序主要表现为时间维度的次第性、空间维度的叠加性、运动技术体系的逐渐完备性。时间维度的次第性是指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时间逻辑。即“必须先有什么,然后才能有什么”。仅就技术使用的目的而言,现在的竞技技术最早的形式并不是为了“竞技”,而是“自然实用”及“游戏”等。因此,在体操动作技术发展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形式之前,统统归于基本体操的范畴,等到成熟之后上升为其它体操类型。空间维度的叠加性是在时间维度的基础上,标明运动技术在质量、难度等方面的提高程度,是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必然遵循的空间逻辑。完备性表现在:一为数量增多、体系更加完整;二为质量提高。如男子垫上运动的发展50年代为滚翻、手翻、单一空翻;60年代为空翻转体、两周空翻、空翻挂串连接;70年代为旋空翻、直体后空翻两周、前空翻两周;80年代为旋空翻、后空翻三周、空翻挂串;90年代为直体720度旋、前空翻及转体的挂串、后空翻及转体的挂串等。

运动技术序列发展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动态连续性。其基本形式和特点为:运动技术序列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运动技术序列发展既有渐进的、积累的、连续的过程,也有突变的、跃迁的、非连续的过程;运动技术序列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存在“非均衡”现象;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主要动力性因素有竞技需要、规则要求、科技介入等。体操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特征是:“难、新、美、稳”仍是运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处理好技术加难与人文关怀的关系;极为重视运动技术的创新;更加注重运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细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规则的变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整体性影响。[8]因此,依据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时空顺序,建立器械性体操、价值性体操和基本体操三大类型的内容体系。

3.3 科学的分类及其内容体系

3.3.1 器械性体操

以器械的创造与运用来命名体操项目,发挥器械的特点与人体动作配合的极限,创新与发明就是以器械的创新与发明为重点,这里也为体操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如单杠、双杠、高低杠、跳马、鞍马、吊环、平衡木、蹦床、垫子运动(垫上运动/自由体操)等,这些器械都具有固定性,不易移动。此类运动技术的内容由器械与人创新的时空特性来确定。

需分析说明:蹦床与自由体操(垫子运动/垫上运动)两个项目。蹦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起初只是一个辅助器材,随着器械性能的发挥与人体动作的丰富多元,创造出了一种新兴的体操项目。依据这一思路,自由体操确切的命名应为垫子运动或垫上运动,因为自由体操的运动器械有垫子、地毯、垫板并有一定的高度,场地大小有明确的规定,因此,用器械来命名,更具分类性。

3.3.2 价值性体操

由于体操项目是融器械性、技术性、人文性、文化性、艺术性与规则性一体的项目群,要给这些运动命名,是比较困难的,从另一角度出发来确立它的存在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能、价值,其中一些项目主要突出了的功能与价值性,因此,将这些体操项目归属于价值性体操。如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运动、体育舞蹈、文化艺术表演操(团体操)等,在这些项目中即使有器械也是轻器械,未能发展成独立的项目。此类运动技术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动态连续性、人文性与艺术性。

表2 体操的分类与内容

需分析说明的是文化艺术表演操(团体操)和体育舞蹈。文化艺术表演操(团体操)从它的滥觞到现代辉煌,首先它不能离开体育的形式而独立存在;其次,随着规模的扩大,其组织形式更需要团体操的组织方式来完成,但从内容上更具多元化与人文性,因此保持其名称或命名为艺术文化表演操。有一点需明确,不能忽略它的“操化性”与“团体性”。体育舞蹈在动作风格上更具力感,即操化性,随着它与健美操的嫁接,出现许多新风格的健美操。

3.3.3 基本体操

将未发展成熟的准器械性体操、准价值性体操、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趣味体操以及有待开发的东方体育中的体操类型,都归属于基本体操。她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器械性体操与价值性体操做准备。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知识、技能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体操知识、技能的开放性特点,以及体操的观念可以作为一种流动的、开放的系统,逐渐形成了一个体操学科群。现将体操的分类与内容总结如下(见表2)。

4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发现,体操的种类与体操的内容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未能将二者明确区别开来,造成混淆。依据先有类目,然后才有具体内容的逻辑,以体操的功效理论为着眼点,将体操分为器械性体操、价值性体操与基本体操三大类型;依体操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时空顺序确定体操三大类型的内容。新的分类具有元素周期表的特性,能够为新型的体操类型确定位置与名称,为体操学科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拓展了体操学科发展空间。

[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8~389.

[2]王燊.体操(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5]李树林,徐桂贞,韩宏飞.论体操的内容与分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426.

[4]王亮清.论现代体操的分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2):123.

[6]钱学森.系统理论中的科学方法与哲学问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7]钱学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8]刘建和.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器械体操分类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新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编排特征的研究
按需分类
思维体操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健身器械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