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价值追求

2013-02-19 10:32赵月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社区大学生

赵月峰

(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促进我国文化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提出了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选择。大学生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区文化一般是以大学生生活区或公寓为中心,这种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文化理念和实践所决定,从属于校园文化。①而今的校园文化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因为大学生社区文化体现着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体现着青年们的思维形式和价值追求,直接反映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因此,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突出。青年大学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面对大学校园里出现的多元文化现象,如何用一种先进科学的理念引领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在建设中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地区的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文化,甚至是不同时代的文化,都在当代复兴并与当前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文化提供给人们的不再是固定的观念和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由本土文化、外来文化等多种文化组成的多元文化共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我国,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多元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增强,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必然受到强烈影响。

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从多元文化积极意义方面来说,从大学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多元文化并存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良好机遇,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文化价值观上的世界性眼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也有积极作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不同形态文化提供了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出现多元文化并存的事实。我国目前多元文化并存的客观社会环境,不断开拓着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从学术角度和大文化角度,用更加开放和开阔的眼光环顾世界文化,做到在审视本民族文化时,能够对中西文化进行相互比较、相互交流和借鉴,从而提高文化自觉,并确立一种兼容并包、合作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另外,多元文化环境可以为学生个性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大学生社区文化和个性发展本质上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过程同一、目标共同、相互依存,社区文化浸润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个性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文化构建过程中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总体上说,大学生社区文化和学生的个体是可以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只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当前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多元性,在价值追求上务必要体现科学性、健康性、向上性和现实性。

然而,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多元文化并存表现出来的是多种文化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冲突,也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当今社会,文化作为人们活动的大舞台,各种政治力量和势力、不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势力都在这个舞台上进行较量。谁也不能再把文化理解为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了,它更像一个战火纷飞的战场,互相角逐的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②这种多元文化现象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冲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就看到了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上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文字刊物、对外文化交流等多种传播方式,向落后和发展中国家传播其政治模式、价值观念,将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标榜为具有普世价值的观念,使人们对其首先产生认识,再形成亲近感,最终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彻底认同这种文化,从而达到破坏和瓦解落后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目的。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多元文化给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的巨大挑战和严重威胁,过去传统的单一的价值取向不复存在,我们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样,就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文化价值观方面的混乱,进而在行为规范上表现为“失范”状态,从而给大学生社区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具体来说这种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元文化并存使大学生在文化价值判断上产生迷茫,精神信仰出现危机。由于大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还不成熟,在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在文化价值判断中产生了困惑,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经常会遇到外表华丽、内在肮脏且极其诱人的文化价值观。部分政治意识淡薄、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少、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在寻找精神信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他们常常会在思想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甚至迷失方向。有些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自由化和价值观,对我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抨击,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对西方文化大加赞赏,于是乎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这样就不可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关系、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比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内在联系、一元与多元共存等许多问题③,从而影响到其政治信仰。有些大学生经受不住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与诱惑,对社会现实怀有强烈的不满心理,对党的执政理念产生不信任态度,表现出怀疑甚至是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情绪,对社会主义信仰出现了动摇,转而崇尚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渴望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社会制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对高校的文化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在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上产生怀疑,一旦与资本主义文化相接触,推崇全盘西化,这必然使我们几十年社会主义教育的成果化为乌有,使我们在思想文化的建设上出现倒退,进而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第二,多元文化并存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的确立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许多传统价值观念体系被抛弃,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受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行为失范、道德滑坡等现象,许多大学生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生活上一味追求过高的消费水准,在学生社区内逃避学校的管理,花费大量的时间玩网络游戏,有的甚至跑到社会上泡酒吧歌厅,在学业上形成了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无故旷课、考试作弊等消极倦怠的不良风气。同样,在人生目标的确立上,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更多地趋于现实性和功利性,共产主义理想淡化,崇高理想逐渐从大学生的头脑中消失,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所替代。与此相应的是大学生个人本位主义滋生,有的大学生相信“人都是自私的”,并不择手段追逐个人利益,社会理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削弱,部分大学生这种生活方式的堕落和人生目标的失衡着实令人担忧。

第三,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使一些大学生审美心理向感观化、低俗化发展。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要着重在学生审美方面下功夫,无论是知识的传播,还是活动的组织策划,都要体现高雅的审美情趣。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审美低俗得让人痛心。这主要表现在:在审美对象上,追逐古怪离奇,忽略朴素正常;在审美方式上,追求浅显直接,忘记深刻含蓄;在审美感情上,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丢掉自尊和纯洁朴素;在审美意识上,追求时髦现代,失去传统古典;在审美情趣方面,追求庸俗浅薄,淡化高雅厚重。④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的驱动,有些不负责任的电视、报刊、网络等主要媒体,采取不同的手段和形式推出文化产品,其内容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取利润为目标,只重外表不关注实质,缺乏健康向上的指导意义,使许多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出现错位,甚至以丑为美,以恶为师,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教育学生以健康的审美观审视各种文化现象,做到批判性吸收,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追求

多元文化在我国是一种现实存在,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必然是一个趋势。然而,高等学校在多元价值观面前不能无所适从,要正确对待。在理念上,绝对不能把多元价值观简单理解为可以转变为一元价值观,在方法上不能简单采取传统的灌输。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以一种主流价值观为核心,在这一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承认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可以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价值看法,但前提是必须坚持主流价值观的主导性。同时,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得到丰富,因此在价值观培育方面,除了教育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还要重视与大学生个人密切相关的多方面价值观培育。笔者认为,这里主要应包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责任观、审美观四个方面。

第一,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始终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当今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坚持对外开放的中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面对多元价值观的现实,除了包容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多元价值观中如何塑造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以保证引领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以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为总体目标。“主流价值观是以科学价值观为核心,为大多数成员接受并奉行,对个体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发挥指导作用的公共价值观,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积极性、历史性的特点。”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引领着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假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我国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就会失去根基、迷失方向。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硬件方面的建设,还是人文环境软件方面的建设,都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进行,引导大学生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这对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打牢思想基础,防止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树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人生价值观在人的价值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下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从总体上讲,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是积极理性的,即认为人生价值应当表现为对社会的贡献,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有些同学单纯的认为人生价值表现在对金钱的占有、地位的获得或是荣誉的取得上。在具体的人生活动中,虽然多数大学生在思想上认为对社会的贡献是真正的人生价值的体现,但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也不免落入以赚钱为人生第一目标的状态之中。尤其在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是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观。

生活观是指人们对生活及生活方式的看法。处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对生活及生活方式的认识是不同的。生活观在本质上是人生观的问题,生活观包含在人生观中,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将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单独提出,作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来谈,是因为生活观相对于人生价值观来说更加具体,更加贴近于大学生的生活。具体地说,生活观主要包括道德观、学习观、就业观、消费观、恋爱观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水平人才,其健康生活观的构建对于大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意义重大。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正进行着巨大的变革,多元文化的碰撞给大学生的生活观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对于外来的各种生活观念,只要是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都应吸取,但是另一方面,不健康的生活观念也大量涌入,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观受到消极影响,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对未来生活充满迷茫,整日浑浑噩噩,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因此,学校必须从生活观的角度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的道德观念,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节俭适度的消费观,健康理性的恋爱观,适合自身特点的正确就业观,能真正从现实的角度帮助大学生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

第四,塑造大学生高雅的审美观。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与政治、道德等其它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虽然多元文化并存激发了大学生的审美活力,使大学生在审美追求上趋向多样化和审美观念上个性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出现了如前文所述的感观化、低俗化现象。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是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价值追求所在。大学生社区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审美观培养中,要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为统领,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抛弃假、恶、丑,完善审美人格,坚守高尚道德情操。审美观的培养与校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环境是不说话的教科书,优美的校园环境无疑会令人心旷神怡,精神偷快,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审美人格的形成。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校园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既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操,又是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园地。”⑥高校可以通过在大学生社区建立一批反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人物成就的主题雕塑、博物馆、校史展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利用这些硬件设施,举办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观,在科学的物化和直接的感观中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状况关乎到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贴近他们生活的文化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把其作为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增强历史责任感,把握住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认认真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这个根本核心,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因此,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制定全面、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战略,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全方位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使大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综合提高,是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所在。因此,在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全面提高建设水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和引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大学生全面成长和成才。要教育和培养大学生,不能只是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应该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奋斗中,在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交叉点上找到个体生存的意义、个人奋斗的目标。⑦

其次,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⑧这一论断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发挥学生的能力和作用,承认学生的力量和能动性。因此,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思考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性。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从学生主体的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与学校平等的地位上,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方位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这既是我们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也是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最后,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统筹兼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是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方法。在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组织者务必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实事求是,放眼未来。过去,我国高等院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没有处理好知识教育与具有多方面需求的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代替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尴尬局面,大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教育除了进行知识教育外,还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把大学生培养为知识、品德、能力兼备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各种活动、各种内容之间要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全面协调的体系,从而使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能够更大更有效地发挥出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⑨这就为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指出了正确方向。进行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需要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深入了解、发掘自身特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创造出平等、自由和宽松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 释:

①赵月峰.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6.

②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4.

③张发钦,王春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93.

④亓嘉,施敏锋.浅析多元文化冲突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

⑤王征.当前我国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建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2.

⑥韩金铃.浅析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审美观教育[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38.

⑦刘义杰,周倩兰,曾华东.浅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教育[J].老区建设,2010,(6):46.

⑧胡锦涛.胡锦涛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3年 12月 8日(1).

⑨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32.

猜你喜欢
价值观社区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社区大作战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