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队疗养院专业训练实践

2013-02-19 11:35高宏富张志强洪乾朝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训练卫勤疗养院

崔 征,高宏富,张志强,洪乾朝

“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主线,贯穿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和全领域。疗养院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和卫勤保障任务的不断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现将某部队疗养院专业训练的方法报告如下。

1 疗养院专业训练现状

目前开设疗养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极少,疗养医学专业人才来源不足;实际工作中局限于传统训练模式,轻视指导性理论研究;系统性不强,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配套设施老旧,野战卫生装备配发不全、训练效果不明显;科目内容设置少,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训练机制不健全,措施落实难到位。这些问题与部队官兵综合保障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2 专业训练方法实践

2.1 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加强新形势下专业训练理论研究 将创新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紧紧围绕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疗养院专业训练的特点规律。通过组织训练骨干集中培训、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教练员领题调研等形式,研究探索出立足岗位实践练、按纲施训科学练、巧用外力提高练的新型训练模式,通过对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逐步摸索出专业训练有侧重、工作训练相结合、卫勤训练为实战的实施方法。为了充分发挥训练骨干在专业训练方面的参谋献策功能,可将训练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进行细化分解成多个小课题,让训练骨干进行选题调研,集智攻关,取得明显成效。

2.2 坚持以保障任务为牵引,构建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体系 着眼于使命任务,按照训练内容动态更新、滚动发展的原则,及时调整训练内容结构,逐步形成以全院重点抓好协同训练、科室突出集成训练、个人实行分级训练的科学训练内容体系。

2.2.1 将促进康复保健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作为训练重点。把疗养医学、康复医学作为每名医务人员的必修课,同时重点选择疗养心理学、老年医学、中医康复等学科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工学结合、集中授课、定期考核的形式,扭转了疗养专业技术服务弱、接待功能强的局面[2]。定期组织现场心肺复苏、院内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的应用、重症监测等急救技术培训;为确保暑期疗养员海浴安全,集中组织中暑急救、海水淹溺抢救演练,强化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按照训练不间断、培训无假日原则,利用疗养淡季有计划开展理论学习和补差训练,将《疗养技术常规》、《军队疗养院特勤疗养工作规则》等作为基本教材进行辅导提高,同时将疗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有针对性进行补差训练,确保疗养专业训练零误差。

2.2.2 将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作为训练抓手。把“三基”训练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为夯实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医学理论基础,专门引进在线训练考核系统,实现按专业分科随机组卷和标准化考核。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英语、临床技能等全方位训练,医师的基本功有了明显提高。将举办学术活动作为医务人员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捷径;将外出送学作为医务人员开阔眼界、掌握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全院协同业务训练的同时,开展以科室为单位的实时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新药使用、技术操作示范等。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带教式自学,将训练融入日常医疗工作的每个细节。

2.2.3 将提升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实现“保打赢”目标作为卫勤分队训练的宗旨。某院卫勤分队包括14人急救医疗队和50人野战医疗队。将卫勤基本技能训练与平时的医疗保健工作紧密结合,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加强野战医疗分队展开撤收、医疗后送、卫生防护、野战外科手术等常规科目训练[3]。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组织训练,注重解决制约和影响实战保障力生成的重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利用新下发的《后勤训练等级评定系统》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完善落实奖惩政策,实施训练的全过程评估和调控,避免训练走样和流于形式。以军区专业比武为契机,在实战化训练中暴露和发现卫勤训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抓好改进和提高。针对当前任务需求,充分利用驻地外国语学院教学资源,组织野战医疗队成员进行医用外语训练,依托医院航空生理心理训练中心开展心理素质引导训练,有效提高队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凝聚力和行动效率。借助兄弟单位设备、人力等资源优势,深化合作关系,完善协作机制,构建联合训练平台,把帮助基层卫生单位作为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举办多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有效促进战斗力恢复;同时邀请作战部队指导卫勤分队队员军事知识、战术动作的训练,提高协同保障能力。

2.3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平台,拓展先进有效的科研训练模式 学科建设是疗养院技术建设发展的核心。学科水平、知名度是靠有先进的课题及其后继成果来体现的。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不断拓展意识形态、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方位科研训练,从科研实际出发组织训练,将训练内容与科研任务最大限度融合[4],才能建立起适于疗养院功能发挥的训练模式。

2.3.1 强化科技进取意识。组织科学研究理论系列讲座,邀请院内资深专家和获得军地各级成果奖的科研骨干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中期评估、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等科研工作各个阶段进行详细讲解,扭转了“科研就是搞攻关、填补技术空白,高不可攀”的狭隘观念[5]。树立起“蚂蚁啃骨头”的科研意识,立足于工作实际,发挥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可喜成绩:“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军地各级科研立项19项,获得科技奖16项。

2.3.2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疗养科室开展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专病疗养方法研究,既满足了社会需求,也为服务部队构筑新的技术平台。临床科室依托中心优势,以“全军肾脏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为龙头,充分发挥其学术和技术辐射作用,直接带动“军区肾移植中心”、肾病用药研发等学科共同发展。同时,将中医康复与疗养医学有机结合,围绕“三瘫”、慢性腰腿痛及部队训练伤康复治疗开展新技术,既满足了伤病员需要,也使医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康复治疗经验,战事需要时即可转为战伤康复,真正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加油站”[6]。

2.3.3 加强人才梯次培养。根据疗养院的业务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培训对象工作岗位、业务水平、发展方向等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按照医院分级管理建设的要求,对从事一般诊疗工作的低年资医务人员的培训以“三基”训练为主,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医疗技术指导、专业知识发展动态等训练,重点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对学历层次较高(硕士以上),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潜质的中青年技术骨干,以外出送学和专业进修为主,加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适时开展科研工作,确保高学历人才才尽其用[7]。对诊疗水平高、在专业领域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职称人员,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目标,加强学科建设为主要训练内容,组织开展科研攻关管理督促科室人员岗位练兵,积极开展专业协作。通过分层次培训,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合理高效利用了训练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坚持以制度管理为重点,优化教训考评一体化训练环境 良好的训练环境是专业训练水平层次提升的重要保障。从制度管理入手,建立符合疗养院实际的教训考评一体化训练平台[8],形成“教有要求、训有制度、考有标准、评有效果”的训练机制。

2.4.1 严教学。着力克服“管教不管会”的思想观念,落实教学责任制,建立正规的训练教学秩序和“教训考一体、责权利统一”的训练运行机制[9],把新军事训练大纲规定的全部训练内容及科室的专业知识学习明确分到各类担负训练教学任务的干部骨干,将所有训练课目教学责任到人,做到包教、包训、包会,达到规范训练秩序、提高训练质量的目的。

2.4.2 严训练。要在细节上做好文章,把训练过程控制与效果统一起来,加强过程管理、节点控制及质量记录等方面的工作,关注影响训练全局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程与抽点相结合的方式,监控训练内容的落实,切实发挥质量管理的宏观管理作用,确保军事训练的效果[4]。

2.4.3 严考核。坚持以考促训,定期以考试为手段,调动全院人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通过组织军事体能考核、卫生专业“三基”理论考试、急救演练等训练考核检验平时训练成果[10]。同时将考核与晋职、晋级、立功受奖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挂钩。树立“良好是起步、优秀刚上路、有了成果才算数”的思想观念,使每个人、每个科室自觉加强对训练工作的重视,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同时将参训情况与科室年终考核联系起来,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的办法,对参训情况、到课情况进行统计,并纳入绩效考评。

2.4.4 严评估。建立实时量化的评估机制,对训练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动态、准确的监测。在专业训练过程中,改变传统以定性为主的评估模式,用科学有效、及时动态的记录数据、反馈信息来评估训练的真实效果,实现军事训练考评从概略评估向精确量化转变,真正发挥训练评估的作用,确保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

综上所述,只有努力构建与提升综合卫勤保障能力相适应的训练体系,推进疗养院专业训练向纵深发展,才能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疗养院专业训练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坚持向中心工作靠拢,向核心军事任务聚焦,把疗养院建成特勤人员的战斗力再生基地,建成部队在职官兵的健康管理基地,建成老干部的休闲保健基地,同时,在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任务中发挥应有的保障功能。

[1] 孙清华,董晓敏.新时期军队疗养院做好训练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298-299.

[2] 王军,沙兆华.卫生专业训练的组织实施方法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5):359-360.

[3] 刘俊松,张明月,张舜,等.提高军队疗养院基地卫勤保障能力的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6):372-373.

[4] 刘李娜,张建.海军医学科研干部军事训练初探[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3):212-214.

[5] 王倩,郑均,刘玉秀.研究型医院建设中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探索[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1):51-52.

[6] 吴敏魁,谷成晓.某疗养院医学专科中心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980-981.

[7] 韩松,王焕春,向彩良,等.对军队中小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4):396-397.

[8] 张斐,刘世宝,陈雷.新时期军队疗养院建设发展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2):1150-1151.

[9] 陈建明,杨昕,马斌,等.贯彻落实条令推进医院科学发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6):66-67.

[10] 王倩,刘玉秀,袁波.完善“三基”训练考核模式 提高临床医师综合素质[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5):469-470.

猜你喜欢
专业训练卫勤疗养院
“小、快、灵”立法的唐山实践——《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浅谈青少年运动员铅球出手专业训练方法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