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方》中新生儿护理思想分析

2013-02-19 15:36徐苗凤曹征江西省乐平矿务局乐平333300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中焦道教甘草

★ 徐苗凤 曹征 (.江西省乐平矿务局 乐平 333300;.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医心方》中新生儿护理思想分析

★ 徐苗凤1曹征2*(1.江西省乐平矿务局 乐平 333300;2.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医心方;新生儿;护理思想

《医心方》[1],综合性医著,共三十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就其总体内容而言,是一部颇具“类书”性质的医学方书。但它又与一般单纯性方书有所不同,除广收临证各科验方之外,还包括针灸俞穴、本草食疗、服石辟谷、 房中养性,以及相当于“医学总论”范畴的医德修养、治疗原则、服药方法等内容。在当时来讲,可称得上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综合性医著。其中对新生儿的护理,有良多论述,现整理分析如下:

1 新生儿出生生理状态的评估

新生儿出生是否健康,是父母特别关心的,那么在古时医生如何来评估孩子刚出的生理情况。书中《小儿方例》篇记载“《产经》云∶凡儿生当长一尺六寸,重十七斤。”从身高和体重两个方面作出一个基本的评估。今有人考证《产经》为东晋至隋朝年间著作 ,此时间范围内转换为现代单位,即相当于38.7-47.4cm、3.74kg。而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新生儿身高44.2-55.6cm,体重2.1-5.0kg。可见,古时的身高、体重生理值基本相同。

2 新生儿卫生护理

新生儿从母体脱离后,对身体的各部古时有各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经验可为现代所用。

2.1 口腔护理

婴儿自子宫,经产道分娩而出,啼哭,口腔或有血迹进入,应及时清理,避免吞入,以生疾病。书中《小儿去衔血方第三》记载:“《产经》云∶儿初生落地,急撩去(儿)口中舌上衔血,即时不去,须臾血凝,(儿惊哭发声,血)吞入(者,)或令儿成腹中百病(也。去衔血法∶以绵缠手指头以拭去之)。”清除的方法是在婴儿娩出后,以棉布清除口周及口腔内部及舌上血液。如果不及时除去,可能会导致脾胃方面的疾病。书中引《千金方》云∶儿生口中有血,即当去之,不去者,而得吞之,成痞病。凝血进入脾胃,可致中焦痞塞不通,而生痞病,婴儿食欲下降,阻碍生长。

2.2 脾胃护理

胎儿在子宫内会吞食羊水,在开始分娩后,或有血液进入羊水被胎儿所吞食,此种血液古时认为是恶汁,当以吐法除去。《医心方·小儿与甘草汤方第四》曰:“《千金方》云∶……取甘草如手中指一节,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如朱蜜法,连吮,计可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胸中恶汁也。吐后消息计如饥渴,项复更与之,若前服。乃更与并不吐者,但稍与尽此一合止,得吐恶汁。令儿心神智惠,无病。都不吐者,是不含恶血耳。勿复与之。”此用甘草,性平味甘,量取中指一节,水约120mL,取60mL,取甘草味之浓厚,甘者令人中满,易生呕吐。如其胃中有恶汁,中焦塞满不通,浓甘草汁服下则生呕吐,使恶汁吐出;若不吐,则不再服用,使中焦和顺,上下通达,脾胃运化。另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可去胎儿热毒。而使婴儿心神清朗,智慧聪明。

3 新生儿哺乳护理

新生儿,嫩弱无力,乳母的活动对婴儿喂养也有影响,因此有其特殊的护理。(1)在喂乳姿势方面,《医心方·小儿初与乳方第七》曰:“《产经》云∶凡乳儿,母当枕臂与乳头平,当乳,不然则令儿噎。”枕臂,当指前臂,抱婴儿喂乳,小儿头一般枕于前臂肘关节附近,此处当与母亲乳头平行,若低,奶容易流入气管,发生呛咳,甚至呕吐。(2)喂乳前准备。喂乳前,当使乳降温,不致使乳溢过快。“凡乳儿,先以手按乳,令散其热,乃乳儿之,若不然,乳汁奔走于儿咽,令儿夺息成疾也。”用手覆于乳上,使乳房温度稍降,降低压力,使婴儿在吮吸时,不致发生呛乳。(3)辅乳禁忌。①季节因素。“夏不去热乳,以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下痢。”夏天乳母受热,则乳亦热,则易致呕;冬天乳母受寒,则乳寒凝,则使婴儿受寒食或咳,或下利。②日内因素。晨起的宿乳,不宜服食婴儿,其可“令儿吐,可利”,宿乳寒凝,阻碍中焦运化,或呕或利。当挤去宿乳,待新乳生再辅乳。③辅乳量。喂乳不宜过饱,“大饱而令儿吐”。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是水平的,若食乳过饱,容易上溢而出致吐。④乳母的异常活动后不宜辅乳。如情志方面:“母新怒以乳,令儿喜发气疝病。”“母有热以乳,令儿变黄不能食。”房事后,“母新内以乳,令儿羸,肢胫不能行,杀儿。”醉、饱后,“凡母新饱以乳,令儿喘、热、腹满。”“母新醉以乳,令儿身热、腹满、杀儿。”剧烈活动后,“母有疾行以乳,令儿病癫狂。”

[1]黄英华. 《医心方》收载《产经》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新专栏征稿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双月刊)已全面改版,以下重点栏目面向全国征稿:

●理论研究对中医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论述。讨论专题有:中医水理论研究、火理论研究、体质学说研究、梦理论研究、病证理论研究。

●百家争鸣旨在打破中医学术界的沉闷局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争鸣。争鸣要求坚持良好的学术道德,敢说真话,敢亮观点。争鸣的主要内容有:中医教育反思、中医科研走向、中医发展前景、中西医结合前景、新时期中医的生存模式等。

●中医文化研究主要反映中医与古代哲学、古代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文化形态的研究成果以及五运六气研究、生命学说研究的最新动态。

●道教医学研究包括道教医药文献研究、道教医药人物研究、道教医药史研究、道教医学理论研究、道教医学方药研究、道教医学养生研究等,要求观点正确,不违背国家宗教政策。

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通讯作者:曹征,讲师,研究方向:中医养生研究,E-mail:editorczh@126.com。

R 272.1

A

2013-08-20)

猜你喜欢
中焦道教甘草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
HPLC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