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面口合谷收”

2013-02-20 04:25张云洁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颊车合谷针灸

张云洁,孟智宏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300193)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循行经过面部及口唇周围,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合谷对面、口部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四总穴歌》中就曾记载过:“面口合谷收”,也提示了合谷穴在治疗面颊部及口腔周围疾病方面的特殊作用。笔者将“面口合谷收”的文献记载、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现有成果加以整理。

1 “面口合谷收”的历史文献记载

《说文》曰:“合者合口也。”又因手拇、示指合则该处隆起,故又名虎口、含口、合骨。合谷穴最早记载于《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针灸甲乙经》言其:“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手阳明之所过也,为原。”

“面口合谷收”的名词出现最早记载于《乾坤生意》。“面口合谷收”的治疗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鼻鼽衄,目遗目,目痛瞑,头痛,龋齿,合谷主之。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中记载的“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提到“合谷在虎口,两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杂病穴法歌》云:“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赤眼迎香出血奇 ,临泣、太冲、合谷侣 ;鼻塞、鼻痔及鼻渊 ,合谷 、太冲随手取。”《玉龙歌》云:“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如神。”元代杜思敬在其著作《针经摘英集》中描述有循经感传现象的合谷穴针刺手法:“针手阳明经合谷,在手大指岐骨问陷中。随患人咳嗽一声下针,刺五分,内捻针,令患者吸气三口;次外捻针,呼气三口;次又内捻针,吸气五口,令人觉针下一道痛如线,上至头为度,长呼一口气出针。”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合谷穴与头面部功能联络关系最详细的记载。

2 合谷穴治疗面口部疾病的机理

2.1 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根据经脉的循行特点,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头面,其所属穴合谷治疗头面五官病证皆因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头面,因此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可治疗该经经脉、经别、经筋所及的前额、颊、喉咙、下齿、口、下齿、喉咙、以及鼻等部病证。合谷穴又为原穴,原穴特点有二,一为十二经的代表,二为五脏病候的反应点及治疗点,是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联系及与内脏联系之枢纽,故其符合远端取穴的原则。阳明经多气多血,因此临床上原穴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颊、鼻、口腔、齿、咽喉等部病证属风、阳 、热 、实证者,效果良好。

2.2 现代神经解剖学 合谷穴深层分布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朱在波等[1]研究表明“合谷”穴区与口面部的感觉传入可能在颈部脊髓、网状结构、丘脑及大脑皮质均有交汇。李落意等[2]认为针刺合谷穴能激活中央后回初级感觉皮层的手部投射区和面口部投射区,同时激活了面口部的运动皮层,直接反映了合谷穴和面口部的密切联系,为“面口合谷收”理论提供了客观的证据。

口面部的感觉经三叉神经主要投射至三叉神经脊束核。陈淑莉等[3]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眶下缘正中),在脊髓和脑干观察标记终末的分布。得出了电针合谷穴区和口面部穴区均与孤束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的结论。于晓华等[4]认为口面部的感觉传入与合谷穴区的感觉传入在脊髓背根节、孤束核、网状结构、丘脑及大脑皮质的投射终止区相邻或重叠,都有可能发生会聚而互相作用,实现功能上的整合。景向红等[5]认为观察合谷穴处的感觉神经传导通路和头面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通路,可以发现,两条通路在脊髓后柱、丘脑及大脑皮质3个部位内的投射终止区非常邻近或重叠,并有可能发生会聚。以上这些研究都从现代神经解剖学的层面上为“面口合谷收”作了佐证。

3 合谷治疗面口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3.1 面瘫 面瘫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杨振杰[6]认为因风寒侵袭所致的面瘫,必取合谷以祛风通络,疏泄阳明经气。又因大肠经“左之右,右之左”,故临床多取健侧合谷穴,配患侧下关、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穴位治疗,且针时多用透刺法,以减轻患者痛苦。王维健[7]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Bell面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采取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针刺双侧合谷,对照组加针刺双侧颈痛穴。局部取穴并针刺双合谷较单一局部取穴对治疗Bell麻痹效疗效更佳。郭钦源[8]针刺面部局部穴位结合针刺远部的合谷、太冲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邢丹等[9]观察200例患者,主穴取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翳风、颧、下关穴。采用中心随机分为A、B、C、D、E组,得出结论古代取穴亦多取局部与上肢穴尤其是合谷穴。

3.2 头痛 黄淑珍[10]选取观察55例紧张性头痛病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取合谷配合头维、风池、百会、悬颅、侠溪、阿是等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0%,优于对照组的67.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晓明[11]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痛八针治疗组和西比灵对照组,分别给予头痛八针(取百会、风府、风池、太阳、合谷穴)及西比灵,结果针合谷等穴组疗效优于西药组。莫晓枫[12]在临床中发现治疗由于风寒所致血管性头痛配以合谷穴,疗效较好。王立群[13]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西药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循经取百会、风池、头维、率谷穴;局部取太阳、供血;远部取合谷、太冲、太溪、三阴交、血海、丰隆穴。西药组给予西比灵、谷维素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疗效明显。

3.3 鼻炎 刘国庆[14]对58例慢性鼻炎患者均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取穴:合谷(双)、囟会、印堂、迎香(双),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表明,针灸合谷等穴治疗慢性鼻炎,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王秀刚[15]对120例变异性鼻炎患者采用针灸印堂、合谷、迎香、鼻通等穴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灸合谷等穴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达92.5%,效果明显。郭迪[16]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刺迎香、鼻渊、合谷、肺俞穴和隔姜灸印堂、足三里和大椎穴)40例和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40例。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牙痛 罗冬青等[17]采用电针患侧合谷、下关、颊车为主治疗牙痈、胃火牙痛63例,与口服黄连解毒丸63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82.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董玉杰[18]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观察60例胃火炽盛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20例,中药组20例,西药组20例。针刺组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等穴,并设立中药与西药对照组。结果针刺合谷等穴效果优于中、西药组。黄颂敏[19]辨证循经取穴治疗牙痛30例,风火外袭取合谷、颊车、翳风、风池、浮白、完骨、阿是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同时患者配合按摩颊车,或者上下牙作咀嚼动作。在18例急性或亚急性牙髓炎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

3.5 口腔溃疡 顾勤[20]采用针刺双侧合谷、间使、内庭、三阴交等穴,同时配合中药内服,与对照组单纯中药内服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邵锋科[21]将本病患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发作期针刺翳风(双)、大椎、合谷(双)、曲池(双)、足三里(双)等穴,并合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及金嗓子喉片;缓解期服用自拟解郁降火汤,结果显示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配以针刺合谷等穴,可发挥各种疗法的特长,相互为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杨金明[22]选取24例口腔溃疡病人,取合谷、阴交、承浆、劳宫等穴结合中药汤剂,24例中除1例因肺癌晚期治疗无效,余23例治疗1个疗程后溃疡愈合,疼痛完全消失或仅有不适感。贾燕飞等[23]通过检索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s,ROU)的相关文献,得出结论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选穴频次最高为足三里穴,其次为合谷、三阴交、颊车等穴。

4 小结

古人通过对经络循行的研究发现了合谷穴对面口疾病的良好治疗作用。针取合谷,可治疗口、舌、眼、鼻、头、面等部位的多种病证,这就使“面口合谷收”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准则。今人运用多种现代医学科技手段,记录合谷穴与面口部联系的现象,以阐释合谷与面口特异性联系的发生机制,而后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取得的良好疗效再次证明了“面口合谷收”的这个准则。

[1]朱在波,刘立安.面口合谷收机理浅议[J].山西中医,2010,26(2):61-62.

[2]李落意,赵斌.面口合谷收神经生理机制的 fMRI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1):13-15.

[3]陈淑莉,晋志高,景向红,等.“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J].针刺研究,2004,29(3):217-221,196.

[4]于晓华,吴富东.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况[J].针刺研究,2011,36(5):388-390.

[5]景向红,蔡虹,陈淑莉,等.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J].中国针灸,2003,23(2):110.

[6]杨振杰.面口合谷收在针灸临床的运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566-569.

[7]王维健.面口合谷收在针刺治疗Bell麻痹中的作用评价[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8]郭钦源.合谷、太冲穴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1):67-69.

[9]邢丹,倪姗姗,高旭超,等.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89-291.

[10]黄淑珍.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1]梅晓明.头痛八针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3):377-378.

[12]莫晓枫.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琐谈[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2):136.

[13]王立群.针刺治疗偏头痛 83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1):48-49.

[14]刘国庆.针刺治疗慢性鼻炎58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1031.

[15]王秀刚.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5):109-110.

[16]郭迪.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2):610-611.

[17]罗冬青,孙英霞.电针下关、颊车为主治疗牙痈胃火牙痛63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40(5):58-59.

[18]董玉杰.同名经配穴针法”治疗牙痛(胃火炽盛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19]黄颂敏.辨证循经取穴治疗牙痛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86.

[20]顾勤.针药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28-29.

[21]邵锋科.针刺加中药分期治疗复发性口疮3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5):322-323.

[22]杨金明.针药并用治疗口腔溃疡24例[J].中国针灸,2012,32(1):46.

[23]贾燕飞,周红梅,周奇志,等.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选穴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6):1139-1141

猜你喜欢
颊车合谷针灸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小穴位 大健康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