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以新疆师范大学英特尔培训班为例

2013-02-24 03:41刘君玲张雅文张慧丽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国培参训

刘君玲张雅文张慧丽

(1.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以新疆师范大学英特尔培训班为例

刘君玲1张雅文2张慧丽1

(1.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培训需求分析是提升和验证“国培计划”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从理想状态、现实状况和内在需求三个方面,针对新疆“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展开需求调研,通过科学统计与分析,对新疆“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对策。

国培计划;信息素养;需求分析;英特尔培训班

为全面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1]。以此为契机,力举完善新疆“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体系,必将对新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起到引领、导向和辐射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师范大学“国培计划”英特尔培训班展开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其培训体制的局限性及培训需求,为优化新疆“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英特尔培训班置换脱产参训学员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一)承训单位资质

2010年经教育部专家的申报、答辩、评审等环节的严格考核,新疆师范大学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承训院校,并于2012年5月21日获得“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成为全疆唯一的“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基地。

(二)英特尔培训班概况

新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校本培训——英特尔培训,目的是全面提升参训学员信息素养水平,主要内容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核心课程(V10)。该课程是面向在职教师和师范生而设计,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共8个模块50个课时。

(三)参训学员条件

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初中学科教师,来自于新疆各地州市,每班40人,要求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具有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工作满8年以上,其中参加汉语言授课的民语言教师HSK水平需达8级及以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者于新疆

师范大学2012年10月8日至2013年1月5日开展“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期间,在英特尔培训班发放经过精心设计、编制和试样调查、修订的问卷——《新疆“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为保证样本代表性,首先笔者先后在为期三个月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多次英特尔培训班上发放本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率达90%;其次对文理代表性学科进行二次取样,最终确定对文科初中语文、外语和理科初中数学、物理共160份问卷进行数据汇总,并通过spss16.0软件对其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学科方面,文科与理科各占50%;民族方面,以汉族为主占58.8%,其它少数民族占41.2%;学历方面,本科占多数,达到73.8%,专科占26.2%;性别方面,女性占58.1%,男性占41.9%;教龄方面,集中在10~20年之间,占60.6%,10年以下占30.6%,20年以上占8.8%;职称方面,中教二级人数较多占53.8%,中教一级占43.1%,中教三级占3.1%。

表1 参训学员基本分布频数统计

(一)理想状态:对应具备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内容是根据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正式颁布的我国中小学教师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4个能力素质维度设计问题,并要求参训学员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这是从时代、社会和学校战略发展的宏观层面,结合参训学员对自身应该具备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和反映程度,探讨开展信息素养培训的必要性。

表2 参训学员教育技术能力认识频数统计

表2显示,参训学员都比较重视“知识与技能”和“意识与态度”这两个维度,并排在前两位,分别占78.1%和70%;而对“应用与创新”及“社会与责任”方面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分别排在后两位,分别占68.8%和62.5%。

(二)现实状况:对信息素养水平和英特尔培训满意度的调查

问卷第二部分调查结果,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进行数据汇总。旨在确定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水平和了解其对英特尔培训现状的满意度,为信息素养培训内容提供参考和依据。

1.对信息素养水平的调查

表3 参训学员信息素养水平总体状况描述统计

对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水平主要从“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信息检索与加工”、“多媒体技能与操作”、“信息化交流与合作”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五个维度来考察(见表3),其总均值为31.2,略高于理论均值30(理论总值为60)。其中“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维度得分最高,均值为7.8,“信息检索与加工”均值最低为4.9,其它三个维度得分居中。

为进一步分析参训学员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对其与本研究预设的不同背景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

(1)学科方面

表4 文科与理科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

表4显示,文科与理科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t=-2.301,p<0.05),其中“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信息检索与加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学科差异均较显著(p< 0.05),其它维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学科性质在教学工作中会产生不同需要,对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水平有较大影响。

(2)民族方面

表5 汉族与少数民族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

表5显示,汉族与少数民族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有显著差异(t=2.668,p<0.05),在“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和“信息检索与加工”方面差异均显著(P<0.05),而其它维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相对于汉族来说,少数民族教师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比较欠缺,从而影响其信息素养水平。

(3)学历方面

表6 本科与专科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

表6显示,本科与专科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显著(t=2.232,p<0.05),主要是“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差异显著(p<0.05),其它维度均不显著(P>0.05)。说明高学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计算机能力。

(4)性别方面

表7 男性与女性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

表7显示,男性与女性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无显著差异(t=-0.336,p>0.05),性别与各个维度的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

(5)教龄方面

表8 不同教龄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

表8显示,不同教龄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无显著差异(F(2,157)=0.753,p>0.05),其与各个维度的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

(6)职称方面

表9显示,不同职称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无显著差异(F(2,157)=1.162,p>0.05),与各个维度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

2.对英特尔培训工作的基本看法

参训学员对英特尔培训的满意度主要从“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四个方面来考察(见表10),其总满意度均值为11.6,略高于理论均值10(理论总值为20)。其中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最高,均值为3.5,而对“培训需求”的满意度最低,均值为2.6,对“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居中。

表9 不同职称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

表10 参训学员对英特尔培训满意度描述统计

(三)内在需求:对信息素养培训的个体需求

学员内在需求是确定培训需求和方向的侧重点,调查问卷第三部分内容旨在从根本上了解个体所需,以此为提高信息素养培训各方面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表11显示,培训目的方面,多数人希望“掌握技术”,占59.4%;培训内容方面,有31.2%的人首选“信息检索与加工”,其它依次为“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技能与操作”、“信息化交流与合作”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方式上,“校本培

训”的方式比较受欢迎,占54.4%;跟踪培训方面,多数人倾向于“学员沟通与交流”和“专家定期指导”,累计百分比占80.6%。

表11 参训学员内在需求频数统计

总之,从调查结果来看,本研究的整体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据理想状态的统计结果来看,参训学员对应具备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排序基本一致,说明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有着基本相同的认识和需求方向。但整体来看,各个方面的认识程度与《标准》中的要求有差距,表明信息素养培训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现实状况的统计结果来看,一方面,参训学员的信息素养水平总均值略高于理论均值,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参训学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偏高,能熟练应用word、excel等基本软件,在日常教学中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及时交流与合作,并能采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与加工能力较低,尤其是对视频和音频等素材的处理与加工。通过t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科、民族和学历分别对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对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教龄和职称对参训学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学科、民族及学历是参训学员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这与文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相关。即文科相对于理科来说,动手操作方面相对较少,因此会对其信息素养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接受技术的能力及其本身学历的高低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信息素养能力。另一方面,参训学员对英特尔培训的满意度总均值略高于理论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培训需求满意度最低,而培训方式满意度最高,说明英特尔培训不能很好满足学员的个体需求,而其培训内容及倡导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受到参训学员的普遍欢迎。

从内在需求的统计结果来看,多数学员对深层次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愿望比较迫切,对比较贴合实际的校本培训方式能普遍接受和认可,而且希望在日常教学中能及时得到指导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

四、思考与建议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建议今后相关

培训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立足学员需求特点,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参训学员在学科性质、民族种类和学历高低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信息素养培训需求。因此信息素养培训需要在这方面做充足调研,考虑学员在不同情况下多元和复杂的需求,从而为科学设定培训目标提供依据,真正实现按需培训,以增强信息素养培训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以上可知,参训学员的不同学科性质、民族和学历是影响其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建议采用“分层培训模式”对文理科参训学员进行分类,并根据学员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民汉混合交叉分班培训。即在文理分类的基础上,为了让不同民族学员之间产生互相学习的积极效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族过度集中容易产生突发事件,因此建议依据参训学员的不同信息素养水平,采用民汉混合编班的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分层培训。

2.科学制定培训内容,采用多元培训方式

在培训内容上,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背景因素学员在实际教学中会倾向于不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为保证内容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不能生搬硬套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课程,应根据实际需求把握好培训内容的适度和难度。在培训方式上,英特尔合作、交流与探索的培训方式比较成功,但是整体反映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不是所有教师都能适应这种方式。

因此建议按不同需求分类组织和实施培训内容,灵活采用各种培训方式,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进行“阶段培训”。这种“阶段培训”的方式既可以满足参训学员不同的学习需要,又给参训学员留出了消化吸收的时间,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即根据不同学科参训学员的不同信息素养水平,分阶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以保证参训学员学之所想,并利用“阶段培训”的组织特点,让参训学员利用培训的阶段空闲时间学之所用,以消化和巩固培训内容。另外,考虑到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建议根据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远程培训”方式或“集中-远程混合培训”方式。

3.重视后续服务效果,建立长效支持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教师训后的教学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教学中会经常出现新问题、遇到新困难。因此训后长效支持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教师培训成果的不断保持与转化,而且有利于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定期沟通、交流及专家在线指导是比较理想的跟踪培训方式。因此建议建立参训学员交流沟通平台,如QQ、MSN、微博、微信和网站等方式,并设定专门的信息员岗位,它是联系参训学员和专家的中心枢纽。信息员可以实时维护交流平台,并定期收集参训学员之间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或困难,及时与相关专家交流,以保证讯后的长期支持效果。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DB/OL].[2010-06-22].http:// www.gpjh.cn/cms/sfxmbuwen/584.htm.

[2]赵德成,梁永正.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2010,(11).

[3]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

G451

:A

:1671-6469(2013)06-0066-07

2013-09-20

昌吉学院课题“国培计划”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Intel培训班为例(编号:2011SSQD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君玲(1983-),女,山东省淄博市人,昌吉学院物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国培参训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扬州大学国培计划阶段成果剪影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