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的适应性调查分析

2013-03-02 07:28蒋绵绵陈茹云赖丽君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大学

蒋绵绵 陈茹云 赖丽君

(泉州经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高校新生的适应性调查分析

蒋绵绵 陈茹云 赖丽君

(泉州经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大学是莘莘学子圆梦的地方,是人生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很多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校园,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不适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提出了目前大学新生存在的部分适应性问题,并通过数据比较,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此必将有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为大学新生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他们更好、更快的融入新环境,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

高校新生;适应性;问卷调查

一、引言

中学时期,大家心头都压着一块高考大石,当放下这块石头,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刹那,大学新生都带着成功的喜悦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此时此刻,大学新生都沉浸在幸福、自豪之中,理想主义比较严重。当大学生活真正拉开序幕之后,他们发现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与理想相差甚远时,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随即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学新生开学后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图1 生源情况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系、经管系、商务系、会计系和轻工系5个系,以16个专业的1768名同学作为样本。一共发出1768份问卷,收回1364份,扣除不完整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091份,无效问卷273份。其中,从图1可以看出,新生中高中文理科比较平均,都有340人左右,占总数的31%,五年专的新生最多,占38%。

本文以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就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做了研究分析。

三、研究内容

大学与中学相比,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变化,如何让每个大学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已成为各大高校、社会和家庭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新生不适应,可能会有思想抵触、行为消极,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如何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新的环境是我们现在迫在眉睫的工作。以下从五个方面对新生适应性问题进行剖析,分别是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

(一)学习方面

学习,对于每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事情。进入大学,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都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对于大学新生有新的要求。所以,很多新生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都很不适应。

首先,新生学习主动性变差、无计划。其中,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平时经常制定学习计划的只有50名学生,占总人数的4.6%,从未制定学习计划的占到15.3%,其余80%的同学也只是偶尔制定学习计划。可见,对于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现在还处于茫然状态。从中学时期紧凑的教学安排,到大学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新生还没有完全做好这个角色转换。

图2 不同地区的新生对时事的关注度

从图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大学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住在城市的新生都较少关注国家大事,只占总数的2.1%,反而是农村出来的学生更为关注国际动态,每天关注和有时关注的总数达到514人,占这一批新生总数的47.1%,占新生户籍农村的比例更是达到88.5%。可见,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反而是农村出来的学生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一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家庭成员以及高校教师的注意。

从图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大学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住在城市的新生都较少关注国家大事,只占总数的2.1%,反而是农村出来的学生更为关注国际动态,每天关注和有时关注的总数达到514人,占这一批新生总数的47.1%,占新生户籍农村的比例更是达到88.5%。可见,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反而农村出来的学生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一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家庭成员,以及高校教师的注意。

其次,大学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在中学时期,学生有“高考”这个大目标,学习动力十足,但进入大学之后,只期盼顺利毕业,没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学习动力渐渐弱化。

从图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大一新生独生子女比例较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830人,占总数的76.1%,还是占绝大多数,这与大部分学生为农村户籍有关。对于学习的看法,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更多地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只有35.2%独生子女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可见,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家人的溺爱,孩子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一切是来之不易的,应该倍感珍惜。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调查的新生当中,有334名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这是社会和家庭给现在大学新生的无形压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本该拥有的快乐感、幸福感。

(二)生活方面

对于大多数的新生而言,踏进大学校门,也就意味着他们要离开家乡。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适应新的环境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高中阶段,多数新生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家长帮忙料理,但到了大学,所有生活上的小事都要自己做。这就给很多学生造成了巨大障碍,让他们无法融入这个新的生活环境。

图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对学习的看法

首先,日常生活的变化,导致新生很难融入大学生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克服朴素的宿舍环境和地区饮食差异的同学仅有4个人,还不到总数的1%。其中,有574名的学生认为学校集体生活的环境拥挤,不够舒适,影响了他们平时的学习情绪。从这574名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孩子由于在家衣食无忧,父母都尽其所能提供给他们最好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这给我们全社会的父母敲响了警钟,给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对的,但是也要让他们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其次,大学生活的业余时间增多,新生缺乏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11.3%的学生平时都在宿舍打游戏,其余的学生大部分以上网作为自己主要的业余活动。通过图4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1.5%的学生能够合理控制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其余856名新生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在1个小时以上。其中,还有101名新生每天的上网时间高达5小时以上。这种只有上网的业余生活不仅会影响新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图4 大学新生每天上网时间统计图

(三)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一味地埋头苦读,缺乏人际关系沟通与协调的锻炼,所以,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因为不懂得与人相处而变得孤僻、抑郁。

图5 大学新生与舍友、同学的关系

首先,新生在集体生活中,太以自我为中心。从图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只有202名同学能较好地处理自己与舍友、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个数值只占总数18.5%,其余71.5%的同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或与舍友关系不融洽,或与同学的关系不够好。其中,还有398名的同学是从来不主动与陌生人接触,总是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占总数36.5%。从这一调查结果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由于社交关系比较单一,环境比较简单,交往障碍不多。但是,进入大学之后,面对新老师和新同学,很多新生无法适应,仍然我行我素,以自己为中心。

其次,部分新生过早沉溺于“二人世界”,思想不成熟,容易受挫。截止2012年11月底,在2012级 1091名新生中,已经有217名的学生处于恋爱状态,还有249名的学生计划恋爱,合起来占总数的43%(见图6)。大学新生对于爱情承载的责任等理解不够透彻,经常是为了满足爱与被爱的欲望,消除彼此之间的孤独感。这样的恋爱是不利于新生的学业和才能的发展,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增加感情烦恼,部分学生还会因为恋爱导致花销增多,加重家庭负担。

(四)思想品德方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望子成龙越来越心切,不仅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优秀的成绩还希望他们有引以为傲的专长,盲目地为其安排补课、报考兴趣班等,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度却在逐年递减。中小学阶段,由于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地教育,导致很多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到处碰壁。

图6 大学新生恋爱情况

图7 新生与父母、教师关系的统计图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部分大学新生对于父母缺少感恩之心,对长辈不够尊重。从图7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只有35.9%的新生记得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及时帮他们庆祝。虽然只是一件寻常小事,但体现的是新生对于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是否铭记于心,是否懂得用这些点点滴滴来回报他们。图7同时还统计了大学新生遇到老师,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只有480名的学生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其余的学生都比较被动。可见,现在大学新生对于“百事孝为先”、“尊敬师长”等中国的传统美德渐渐淡化,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生活能力方面

大多数新生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前,生活上的一切都由父母一手操办,导致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图8 新生宿舍与个人卫生情况统计图

首先,部分新生不注意宿舍卫生及个人卫生。从图8可以看出,有401名新生平时很少打扫宿舍卫生,甚至是不打扫。这样不仅会影响集体生活的环境,而且还会造成舍友关系的紧张。图中的数据还显示了有207名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个人卫生,经常没梳洗干净就出门。这样不仅会影响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影响学校整体容貌。从这两个调查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部分大学新生不仅日常起居不能完全自理,而且还懒惰至极,不肯虚心学习,这与家庭教育有紧密的关系。

其次,部分大学新生在家很少帮家人分担家务,坐享其成。从图9显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394名女生在家会主动帮忙做家务,占女生总数的56.9%,而男生只有156人在家会经常帮忙做家务,还不到女生的40%。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除了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影响他们长大后的行为举止。现在很多家长仍然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于儿子都比较溺爱,对于女儿比较严厉,会让她们从小学做家务。种种影响,导致了男女之间对于家务分担比例的严重失调。

图9 男女新生做家务情况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091名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目前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之所以不适应,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1.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与中学阶段的巨大差异;2.业余时间较充裕,没有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学习动力不足;3.以自我为中心、早恋、生活习惯不好、心理障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4.对长辈缺乏关心,对老师缺乏起码的文明礼貌;5.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6.大学校园环境与高中阶段期望存在落差,导致消极心理。

综上所述,新生踏入大学校园之后适应性较差,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以上总结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结合当月主题定期开主题班会及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2.引导新生加入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3.教师在教学上应穿插更多的教学案例,多讲授各个行业、企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引导新生热爱本专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总之,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任课老师要了解新生的特点,及时引导新生,关心新生的学习、生活,做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新生活。

[1]Hsing Fang Tsai,Shu Hui Cheng,Tzung Lieh Yeh.The risk fa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a survey of university freshmen [J].Psychiatry Research,2009,167(3):294-294.

[2]冯航,郑召丽.试论构建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计划[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李靖,孙国强.高校新生的适应性焦虑对策研究[J].教育论从,2011,(2).

[4]郎慧芬.论自教自律在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康立芳,朱秀琴.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研究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6]闵斌,高朕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12,(2).

[7]程莉莉.高校辅导员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探析[J].南方论刊,2012,(7).

[8]许蕾.如何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9]黄兆信,李远熙.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中国教育,2010,(5).

(责任编辑:王跃飞)

G647

A

1671-752X(2013)03-0001-04

2013-06-21

蒋绵绵(1964-),女,福建泉州人,泉州经贸学院信息系主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统计学、金融学的教学;陈茹云(1986-),女,福建泉州人,泉州经贸学院信息系助教,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统计学;赖丽君(1984-),女,福建龙岩人,泉州经贸学院信息系辅导员,工学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和数据库。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