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马兰有机栽培技术

2013-03-04 07:30胥成刚杨生高王以荣孙启忠吴素琴谢兰
长江蔬菜 2013年2期
关键词:马兰大棚有机

胥成刚,杨生高,王以荣,孙启忠,吴素琴,谢兰

(1.江苏省建湖县农业委员会,224700;2.江苏省建湖县冈西镇农业服务中心)

大棚马兰有机栽培技术

胥成刚1,杨生高1,王以荣1,孙启忠2,吴素琴2,谢兰2

(1.江苏省建湖县农业委员会,224700;2.江苏省建湖县冈西镇农业服务中心)

马兰又称马兰头、红梗菜、竹节草、鸡儿菜等,属菊科马兰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在过去作为野生蔬菜被采食,现在成了当地种植的稀有蔬菜品种之一。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马兰每年只能收获早春一季,如通过人工设施覆盖栽培,能够延长生产和供应季节,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特征特性

1.1 特征

马兰地上茎圆形直立,茎高(株高)30~60 cm,茎粗0.5~0.7 cm,茎基部紫红色,从下至上颜色变淡,茎基分枝多。植株形态丛生,茎下部叶宽卵形;茎中部叶互生质薄,茎部渐狭,边缘有疏粗齿或羽状浅裂,顶端钝或尖,叶片主脉三条基出,中部以上的叶片边缘具不规则锯齿,两面光滑;茎上部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叶片渐小、全缘。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成疏伞房状,苞片略带紫色,总苞2~3层,倒披针形。果为瘦果,扁平,深褐色,倒卵状椭圆形,冠毛较少。种子无胚乳,能繁殖,发芽力可保持5 a。马兰根状茎细长,在土中横向匍匐平卧生长,分布于10~20 cm的土层内,白色,无限生长,匍匐茎上有节,节间短,节上着生根芽,均能发芽繁殖。

1.2 特性

马兰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抗寒、耐热、耐旱、耐涝,短期内积水不影响植株生长。马兰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喜充足光照,种子在红光下发芽好。种子发芽适温20~25℃,当地温回升到10~12℃,气温回升到10~15℃时,嫩茎叶开始萌发生长。生长期间晴天多、日照充足,在15~25℃的适温范围内,植株生长迅速;在25℃以上生长较慢,高温下叶片易纤维化,品质下降;气温在10℃以下,植株生长缓慢;在-5℃的低温下,植株不会受冻,地下匍匐根状茎能在-10℃安全越冬。虽然马兰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但在栽培时宜选肥沃、疏松土壤,有利于提高品质和产量。

2 品种类型

马兰的野生种有尖叶、板叶、碎叶之分。尖叶马兰叶片窄长,早春萌发早,生长快,上市早,但产量一般;板叶品种叶椭圆形,大而厚,萌发略迟于尖叶品种,但产量高,品质好;碎叶品种叶片小,产量低,萌发迟,品质较差。因此,生产上主要选用红梗椭圆形叶马兰和青梗披针形叶马兰。红梗品种香味浓郁,食用、药用价值高,采集时从香味和叶脉上区别。

3 繁殖方法

马兰的繁殖有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3种,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生长快。根状茎繁殖时,于9月至大地封冻前将采挖的野生马兰的根茎收集起来,保留根上带的泥土,以防根系脱水风干。将马兰的地下根茎剪成10 cm长、带有3~4个芽的根段,根段以粗壮为好。把马兰根段平铺在沟底,芽朝上,须根舒展,按10 cm×10 cm的行株距定植到繁殖苗圃田。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在春季4~5月将植株连根挖出,剪去地下部多余的老根,将已有根的侧芽连同一段老根切下,按株距25 cm移栽到整好的畦面上,每穴3~4株,踏实,浇足水,一周左右成活;在秋季分株栽种,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留种地选取生长健壮的植株,连根挖起,地上部留10~15 cm,分株并剪除多余老枝,移栽到整好的畦面上,每穴定植3~4株,穴间距及行距均为10 cm,一般5~7 d可成活。成活后及时追肥,以促发棵。

4 栽培技术

4.1 播种育苗

如果用种子生产马兰苗株,不可使用经过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一般不需要用药剂处理种苗。马兰一般春季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种,用种量为每667 m2500~700 g。撒播后,用木板轻轻地压实,让种子与泥土紧紧地接触,使种子充分吸水,促进出苗。条播按行距25~30 cm开沟,沟深约1 cm,播后稍加镇压,浇透水,上覆一层塑料薄膜或稻草,以利保温保湿,防止板结。种子萌芽出土后,揭去覆盖物,保持畦面湿润。

4.2 选地整地

马兰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但宜选择水利设施好、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和杂草少的地块,特别是种植有机马兰,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该符合产地规定要求。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农户可单独分开组织生产,做到种植边界清晰。定植前深翻土地、晒垡,整细耙平,开挖畦沟。畦的宽度和长度根据田块大小和大棚覆盖标准而定,一般土地利用率要求在90%以上。把好除草关和施足基肥是获得马兰有机产品的基础,移栽前人工拔除杂草,不用喷除草剂。施足基肥,结合整地于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优质有机肥1 500~2 000 kg。

4.3 定植本田

每年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栽种本田,大棚覆盖栽培一般秋季栽种。于秋季8月上旬至10月下旬,将马兰种株连地下茎挖出后,剪去老枝及衰老的根系,截去嫩的部分,再切成10~15 cm一根的小段, 5~6根一簇,按株行距将茎段穴栽或斜铺在开好的沟中,沟深10~15 cm,沟间距20~25 cm,露出地面5~10 cm,覆土后踏实,浇一遍透水。这种茬口和种法是当前大棚覆盖马兰生产普遍采用的栽培方式。

4.4 田间管理

①苗期管理 播种后15 d左右出苗,出苗以后,保持畦面湿润,适时除草。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 m2施入腐熟的稀薄人粪尿液750~1 000 kg。采取分株栽种的,定植本田活棵后,栽培管理与播种出苗后的相同。肥水运筹方面,每次追肥宜在采收前1周施入,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施肥量不宜过大,以腐熟稀粪水为主。不随意施用其他肥料,更不可施用速效性化学氮肥,确保大棚马兰有机质量要求。使用的人粪尿,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并不得与作物食用部分接触。也可使用经认证机构许可的绿色环保型速效有机颗粒肥料或绿色环保型速效有机液体肥料。

②中耕除草、间苗当幼苗长到5~8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补苗、匀苗,保持适当的株间距。除草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③多种覆盖在使用保护性的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时,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禁止焚烧,禁止使用聚氯类产品。可采用钢架大棚或竹木结构大棚,以大、中棚覆盖为主,也可小棚覆盖。11月中下旬,日均温度10℃左右时,用塑料大棚覆盖,冬季才可以采收,有较好产量。进入12月将大棚四周封严,白天保持棚内温度为18℃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5%~70%,浇水后及时通风。遇到寒冷深冬,可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覆盖或两层棚覆盖,以保持棚内温度适宜,促进马兰生长。大棚种植马兰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且栽种一次可连续采收多年。

④温湿度控制 以白天保持20~25℃、夜间保持10~15℃为宜。晚秋盖棚后,前期温度较高时,应注意通风降温;中期深冬温度低,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加盖草帘等;翌年开春后,温度逐步升高,2月中旬后温度较高时,应加强通风降温,维持适宜的温度。清明(4月4~6日)过后,揭去大棚架上的塑料薄膜,让其自然生长,勤管理、勤施肥,其嫩梢产量更高,且香味浓郁,品质更优。

⑤病虫害防治由于马兰抗病虫力强,一般不需要用药治虫防病。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可通过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内和四周杂草、烧毁或深埋病株等方法,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偶尔发生点状的叶斑病,用草木灰撒施防治即可。一定要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采用无害化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5 及时采收

种植较好的马兰一般出苗后30~40 d即可采摘幼苗。幼嫩的马兰茎白叶绿,萌芽生长约12 cm长时即可采摘。采摘后的嫩梢,要放在阴湿的陶器缸中,喷细水防止萎蔫,用保鲜袋装好及时送往市场销售,做到按时采剪、保鲜上市。采收的方式有2种,常用的大多是一次性整齐收割,另一种是采用收大留小的方式采收。采收的方式不同,采收的次数和经济效益有所不同。采取大棚覆盖栽培,大棚内温湿度条件适宜,马兰生长迅速,采收前3~5 d,在棚内中午前后要进行通风换气,提高马兰品质。一般从1月上中旬开始采收,则能采收3~4次。上市早的,幼嫩鲜绿,品质较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人工栽培的,7~8月采收,填补了蔬菜淡季中叶菜类的空缺,虽然价格比春节期间低,但经济效益仍比一般蔬菜高出许多。大棚种植马兰,每年可采收4~6次,每次每667 m2可采收500~800 kg,效益显著。

10.3865/j.issn.1001-3547.2013.02.020

胥成刚(1962-),男,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电话:0515-86070406,E-mail:Xu13236@126.com

李斌,通信作者,电话:0515-86070406, E-mail:jsjh668899@163.com

2012-12-13

猜你喜欢
马兰大棚有机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堡中堡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我帮爷爷放绵羊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