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

2013-03-18 22:46林丽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实验课综合性

黄 玲,林丽萍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综合实验、模拟实验是近年来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综合模拟训练实验室,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强调以学生教学活动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学主流[1]。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儿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又具备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学生是医学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综合实验是将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实验内容既体现专业特色又注意与实践应用接轨的实验教学方法[2]。对我校2009级124名护理专科学生,于2011年下学期开展了儿科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儿科综合实验教学方法

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学生数据处理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3]。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保持原来的教学计划,只是在儿科护理学课程即将结束时增加了综合模拟实验课,将儿科综合实验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

1.1 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

第一阶段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理论学习以大班授课方式进行,根据理论学习内容,穿插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理论指导实践,又通过实践技能操作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2 第二阶段为综合设计性实验阶段

综合设计性实验安排在儿科护理学课程即将结束时,并提前3~4周通知学生准备。

1.2.1 精心选择实验素材 实验素材的选择关系到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的成败,大班课的自主设计综合实验选题尤其重要。大班课实验不同于科研课题,其课题不能太专太深,时间不能太长,既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一般选择的实验课题应该兼顾以下两个条件:(1)易于开展的、学生易于操作的,且实验方法是在校内实验室条件下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儿科学的实验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候选,如:小儿体格测量及评价;奶方配制;混合溶液的配制;10%氯化钾溶液的配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儿科病史采集;临床病例分析等。(2)实验内容经过重新设计,综合部分可行的内容就可达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扩展视野的目的。我们将124名学生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学生利用已学习的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操作,进行综合实验课的选题。

1.2.2 周密指导实验设计 每组学生在明确实验选题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首先让学生完成实验课题的设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检索相关文献,结合已学习的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互相协商,共同拟定综合性实验课题计划;其次是总结讨论,制订可行的实验方案。小组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完成实验课题设计的初稿,并提交给儿科教研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全体儿科教师对学生综合性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分析,了解学生设计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及是否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有作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综合性实验课题计划,并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

1.2.3 严谨实施实验方案 在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要求每组负责人认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严格按照最终确定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有的综合性实验需要其他教研室提供帮助,如家兔耳缘静脉穿刺补液,需要外科及护理教研室提供帮助,因此,实验分两个时间段展开。先是在儿科实验室进行混合溶液的配制及10%氯化钾溶液的配制,当学生熟练掌握混合溶液的配制方法后,再利用晚自习或周末,在外科实验室利用家兔耳缘静脉穿刺代替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在护理教师的指导下,模拟儿科临床静脉输液、静脉补钾过程。在补钾过程中,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及输液速度,让小组成员仔细观察家兔的心率变化,从中掌握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指导教师计划好综合实验课的时间,提前通知小组负责人,由小组负责人召集小组成员协商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事宜,于实验前一周与指导教师共同制订实验时间与场地安排计划。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别于以往的儿科实验,以往儿科实验均由儿科教研室独立完成,从实验准备到开展都由教师全程负责,学生参与机会较少。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从准备到开展,均由学生主动完成,教师从中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用到了不同的实验操作技术,对实验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协作能力。实验结束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及实验体会。

2 实验总结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4]。通过此次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我们体会到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实验资源的综合利用。传统的儿科实验室仅供儿科学、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使用,实验室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开展儿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重温基础护理学及其他课程的技能操作,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儿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地综合设计,既体现了课程交叉渗透的特点,又体现了实验创新。(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设计性实验课,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前的准备到实验计划的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儿科实验统一的操作流程和要求,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了实验的全过程,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资料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施,学生既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将单独学习改为合作学习,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竞争,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5],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对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儿科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组织设计开展综合实验,对学生操作进行具体指导,解决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4)通过综合设计实验课,我们发现有些方面有待改进。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时间安排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学生要迎接期末考试,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实验,从而影响了综合性实验的质量;另外,有的小组设计的综合性实验中,利用家兔耳缘静脉穿刺代替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实验难度大,加之部分学生胆小,导致穿刺失败,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了深入思考,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进方法,为教师以后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杨延桐,李秀杰,文小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198-200.

[2]王智彬.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吉林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4):37-39.

[3]周瑾,陈小萍,陈三姝,等.综合性设计实验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3):262-263.

[4]郭兴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05(4):153-154.

[5]绳宇,赵雁,张欣.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7):531-533.

猜你喜欢
护理学实验课综合性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