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开卷考试的思考

2013-03-18 22:46韩凤毅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政治课考核能力

韩凤毅

(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

政治课开卷考试的思考

韩凤毅

(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

介绍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开卷考试的优越性,着重探讨如何在政治课中有效地实施开卷考试。

政治课;开卷考试;思考研究

1 政治课开卷考试的优越性

现在很多学校的政治课考试都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其原因是,这种考试与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相比有很多优越性。

1.1 有利于促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政治课教学要摆脱应试教育,面向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原来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应付考试的法宝就是死记硬背,而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核,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它要求教师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关心国内外大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适应开卷考试,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考试方法与教材教法改革相配套,并形成良性循环。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闭卷考试的命题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运用。开卷考试则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核,开卷试题大多在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减少了对记忆内容的考查,也为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更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并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这不仅提高了政治课的实效性,更体现了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1.3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记忆教材中的大量知识点,不少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而开卷考试则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不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课本中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这样,学生就不必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从而减轻了学生负担。另外,开卷考试可以带书、带复习纲要等相关资料,从心理角度讲,这可以或多或少地缓解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2 开卷考试对政治课教学的要求

开卷考试使学生跳出了死记硬背的“苦海”,同时也给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课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适应这一要求。

2.1 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五大解放”思想对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讲授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时,可以用书本第八页的“阅读与思考”中的事例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密切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项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上。

2.3 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像,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景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注重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思维方式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采用“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

3 实施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存在问题

实施开卷考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这是不可忽视的。

3.1.1 片面理解开卷考试 实施开卷考试后,部分教师和学生片面理解开卷就是“抄书”的考试,因而放松了“教”和“学”,有的教师甚至把开卷内容作为闭卷内容让学生背;有的教师则将分析题做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去背;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复习,考试时不求答案正确与否,只求抄得越多越好。这样的“教”和“学”都误解了开卷考试方法改革的目的和指导思想,这不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而是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3.1.2 考试内容局限 政治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成绩评定既有智育的评定要求,又有德育的评定要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的影响,人们判断和评定学生的政治课学习成绩往往只根据其书面考试成绩。虽然当前实施了开卷考试,但考试内容主要局限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忽视了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有的学生尽管在试卷上答题“头头是道”,可是在实际表现中却往往言行不一致,这大大削弱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无法体现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

3.2 解决措施

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如何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真正体现德育课的学科特点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此应有一条新的思路和一种新的探索,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3.2.1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离开了教育目标就不能成立,这就意味着评价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具体分析教育目标并实现这种目标,这是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一种新思路。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纪等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这样的教育目标,我们要寻找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而最终评价应追求的是实施这个素质教育目标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3.2.2 认知考核和思想行为考核相结合 在政治课考核评估的探索和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把政治课上的行为表现与操行评定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政治课的考核评价必须同与之相关的行为表现相联系,而不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整个思想行为表现,即大德育中的行为表现。

3.2.3 精确性评价和模糊性评价相结合 在考核方式上,以单一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是考试方法改革的一大进步。它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注重对学生运用、分析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否可以对开卷形式做进一步拓展,从多角度、全方位来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往的考核比较重视精确领域,比较强调答案的客观性,而较少涉及对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为主的模糊领域的考核。作为政治课的成绩应该是知识、品德、能力等诸要素的融合体,要把精确领域和模糊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要拓展开卷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要想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就必须培养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开卷考试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要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讨,日益完善这种新颖的考试形式,使其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

G420

A

1671-1246(2013)10-0060-02

猜你喜欢
政治课考核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