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2013-03-18 22:46乜国雯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理论课

乜国雯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在医疗实践中对疾病确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微生物学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不能达到高职教育实用、适度和创造力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实验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原则

根据医学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特点,在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适用、适度和接近医学临床实践的原则。在制订实验计划时,尽量减少那些理论验证性实验,安排一些操作性强、接近医学临床实际又突出专业特点的实验。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高职实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由“能做”转为“会做”,继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循序渐进原则。实验内容安排的顺序是先易后难,先定性后定量[1]。对学生的要求重点先放在实验操作的态度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方面,然后逐步过渡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方面。

2 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措施

(1)坚持高职特色,制订科学、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强调“必需、够用”。

(2)结合专业特色,突出实验课的地位。根据国家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高职高专学校的定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除了应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受到检验医学操作技能的系统训练,具有临床检验医学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非常繁琐、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学科,其实验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系部领导和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意识到学好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建立一个有效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实验技能考试和理论课考试成绩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的计划和内容。随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及新检验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出现,其实验室呈现两极分化,一是由大量先进仪器组建的综合性临床实验,注重自动化、微量化,强调新检测项目和方法的开展;一是快速简便的床边检测,直接面向社区和人群。而医学检验学科各主干课程内容设计普遍是普通高校的压缩版,存在比较笼统、“大而全”等问题,且严重滞后于临床。与就业需求接轨是高职教育的原则,应根据目前医学检验岗位的需求,淘汰旧内容、旧实验,充实新知识、新技能及检验资格考试内容到实验教学中。以疾病及相关辅助诊断为学习单元,灵活调整教材章节,缩短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4)加强合作,优化资源。为使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能正常进行,针对专业实验室设备相对不足的情况,对专业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合并、整合和重建,建立公共教学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采用实验替代品,杜绝因实验过程管理不严造成的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易耗品的成本,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加强其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创造较好的条件。

(5)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信任学生,逐步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实验的准备和预实验等过程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参与和探索欲望。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可从学生中挑选出部分操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前实验用物的清点、仪器完好度的检查和调试、配制试剂等准备工作;同时让优秀的学生参与实验,即从实验准备到实验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尽可能地独立操作,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笔者曾经从事我校200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工作,最初选用优秀学生准备实验,后来逐步推广到全班学生分组轮流准备实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增强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不能做到理论课和实验课进度的绝对一致,而实验的原理往往是理论课中几个章节内容的综合。如果单纯讲解实验教材上的原理内容,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听理论课的学生来说,就会茫然不解,再加上对器械、试剂的不熟悉,就造成了操作时的应付态度,实验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在讲述实验原理时,不妨稍作扩展,将理论课的相关章节进行简单复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而且学生在做实验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2]。例如在微生物实验“肠道杆菌的检查”这一部分中,我们要做肥达反应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的O抗原和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分别和病人的血清做定量凝集实验,可测定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含量及其增减情况,以协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病人。此为血清学反应,属于免疫学范畴,在前面免疫学课程中已经学过,很多学生都已淡忘,如果就这样开始实验,实验效果肯定不好。此时,教师不妨先复习免疫学中“特异性免疫应答”章节,然后结合微生物学中的“沙门菌”章节进一步阐述伤寒沙门菌为周鞭毛菌,鞭毛抗原为H抗原,菌体抗原为O抗原,O抗原和H抗原可分别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时再引入肥达反应的原理。这样循序渐进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加深对本次实验课的认识。

(2)加强学生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将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到医院采集标本,并进行标本的处理、分离培养和鉴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几次实验后,能更好地掌握临床标本的鉴定程序,并能自主处理标本、自主选择所需的培养基,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展综合性实验。我们把一些独立的实验合并成一个大实验,如将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奈瑟菌鉴定检验实验合并,定为球菌的鉴定;将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细菌鉴定实验合并,定为肠道菌鉴定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开放实验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是帮助人人成功,应该为每位学习者创造实现多样性发展目标的条件。不同学习者获得不同种类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不同的时间,把学习时间作为“变数”,允许用不同时间达到“合格”。全方位开放实验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空间,更体现了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利于实现人人成功的目标。

[1]王根平,钟江生,陈红.职业教育中的实践课教学探讨[J].职教论坛,2009(10):52-53.

[2]赵晋英,王秀虎,黄泽智,等.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及检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热带医学杂志,2008,8(5):516-518.■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实验课理论课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有趣的实验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