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互动式课堂教学

2013-03-19 08:55刘双清廖晓兰
微生物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张 亚,刘双清,廖晓兰*

(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课堂教学是大学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遵循演绎思维模式,它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即: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按部就班地学,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增加,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将大量知识传授出去,这样使课堂变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课堂,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其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师辛苦,学生收效不大[1]。所以,在大学课堂中广泛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台下的学生却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大学办学模式,强调灌输,特别是有的教师不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提质疑,这样使得大学课堂缺少互动性,缺乏生机,师生之间产生隔阂。长期下去,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课程产生陌生感,不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甚至有的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互动性大学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1 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内涵

互动,是指主体间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活动中的师生相互影响、交流,不断作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双方在无内外压力与制约的真诚敞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探究。互动式教学,既在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二者间的双向交流、讨论、沟通。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目标,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抹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即可提高课堂气氛,又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3-4]。

2 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2.1 侧重师生互动

过去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信息交流方式是完全依靠灌输。互动式课堂教学侧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根据这个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愿望,采取小班上课的方式,以传统教学和互动式课堂教学交替使用的规律,选择2008级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2008级生物安全专业本科生、2009级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2010级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以及东方院的本科生为试验对象,通过QQ群和微博2种互动聊天工具即时交流学生课前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每堂课要求2/3的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动,其他学生跟着互动,每位学生要求至少互动10次,教师则边互动边评论,提高互动效果。对于互动效果较好的学生则平时成绩相对较高,对于被动参与或无故旷课的学生则适当减少平时成绩。经过2 a的互动式课堂教学研究,调动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2.2 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能动性和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就会围绕课堂内容主体分析和解决存在的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学生或教师交流,增强了自信心,达到教学目的。

2.3 课堂气氛活跃

在教师的高压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紧张,学生不能讲话、不能“开小差”,思想高度集中,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感觉疲劳。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目的就是能在课堂上解决某个问题,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提出疑问,互动讨论,教师评价,学生打分等活动,形成了一种自由活跃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2.4 注重交流和创新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情感交流,又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若无情感交流,时间长了,教师和学生就会有隔阂甚至会发生抵触情绪,降低教学质量。此外,假如教师不注意课堂内容的创新,也会使课堂失去魅力,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应更加注重交流和创新[5]。

2.5 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互动性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在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必然增加了其对于相关知识接触、了解和查询的频率,在课外充实自己,以满足在课堂上参与相关学习和讨论的需要。对于教师来说,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老师必然要精心备课,这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鞭策和督促,教师就能更新相关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先知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启迪。另外,在教学成效上,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大收益,始终保持大学教育的先进与前卫。

3 互动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改革的观念淡薄

教学质量是培养优秀人才先决条件,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杰出人才。众所周知,教学注重培养人才,而科研注重成果。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双刃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指导科研,科研辅助教学。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偏向科研导致出现“一头重”现象,忽视了教学的重要性,这可能跟当前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政策落实有关系。然而,长期教学观念淡薄容易使课堂僵化,内容单调,丧失课堂的生机和活力,甚至导致高校破产。所以,教学改革对培养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互动的师生关系差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把握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要掌握好师生的和谐[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放手又要收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进度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过渡放手,让学生自己啃书本,就会导致学生像放羊一样,漫无目的,失去教学的意义。相反,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在对学习的一种由衷的喜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动、自觉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和谐,不能单方面考虑如何向学生提出要求,应该考虑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往对提高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效果。

3.3 互动教学的深度不足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有的教师和学生互动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简单的你问我答,互相提问、照本宣科、互相打分,没有从深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浮浅的进行互动,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时间长了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就会失去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活力[7]。因此,教师需要深度挖掘课堂内容,提高互动效果,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4 缺乏幽默的教学风格

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注意保持幽默的教学风格,互动教学就陷入死板硬套的模式中,教师板着脸点评,学生机械式的互动,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整个教学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互动式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沟通,坚持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注重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学生表达过程中的语言错误进行冷处理,使他们完全处于一种轻松而真实的环境中。

3.5 不敢提质疑,业务水平低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叫学生向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下课后提问题,这归根结底属于自己业务水平低。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进行互动教学的前提。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仍是传统型的,主要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教科书的内容在几年之内几乎是不变的。因此,更新知识,扩充知识储备,拓展知识结构,已成为当前及今后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如果自己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提出的新颖问题,自己就会回答不上来,造成互动教学的被动冷场局面,因此,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善于把生活中的资源转化到课堂上来,从而使课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这样才能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保证教学活动始终处在良性循环的态势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6 突发性问题处理不当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时对互动教学的要求不切实际,互动教学目标过高往往会使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有的还会造成教学事故。例如: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教学辩论赛,正方和反方往往有针锋相对的观点,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控制节奏,以免出现口水战,甚至出现意外的口角事故的发生。

4 保障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条件

4.1 平等的互动,是课堂进行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授课对象,也是教育的核心,平等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尊重学生。若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互动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应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

4.2 合理的选材,是保证互动的关键

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是互动性有效的保证,只有将课堂上进行互动的选材所涉及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后,互动的热情才会被唤起,互动的途径才会顺畅,互动的效果才会呈现。对于互动的延伸内容,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要具有辩论性,启发性,思考性,同时也要具有时效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完善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

4.3 灵活的教学方法,可营造活跃的气氛

尽管大学课堂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但讲授法并不应该成为教师们使用的唯一教学方法。一般来讲,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应穿插使用提问、答疑、小组讨论、学习报告、社会调查、实习等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4 公正的教师点评,可保护学生积极性

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依据选材的境况,提出自身的观点,对不懂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正确与否的评价,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与热情的关键。教师的点评,应当是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互动热情和探讨精神给予更多的赞扬与鼓励,这样才有利于保证互动教学的全面和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

4.5 有效的课后反思与反馈,可巩固教学成效

“温故而知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温故”是指课后整理发言资料,梳理讨论结论,“知新”是指通过反思自身发言的偏失,遗憾,强化自身的思维感觉,这样就保证了课堂互动性的延伸,达到教学的目标。

推动课堂互动性教学进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在参与中收获知识,充实自我,提高受众知识水平,大学的精英文化得以传承,大学教育必能在慢慢求索中形成自己的理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1] 李维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1):78-80.

[2] 张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互动式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657(17):151-152.

[3] 柳思专,田桂香.“双边互动式愉悦教学法”应用模式[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5):19-20.

[4] 方健,张求慧.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包装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68-71.

[5] 斯卡特金.现代教学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6] 何建军,汪德莲.论“互动式”化学教学的程序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654(14):165-166.

[7] 王瑞全.关于高等师范院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7(3):140-142.

猜你喜欢
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