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桃花源

2013-03-19 04:36杨金辉
当代矿工 2013年7期
关键词:桃花源陶渊明桃花

□杨金辉

桃花源据说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誉。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桃花源的声望始于一千五百多年前,东晋大诗人陶公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人间仙境、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桃花源”。高中时代学过陶公写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为其诗《桃花源》作的序),自那时起,我就拥有了一种寻访桃花源的向往,这次终于圆了一个梦想。

桃花源景区

桃花源久负盛名,早就有心前来观光,但总未能成行,这次总算圆了我的一个梦想。煤矿文联的庞主席建议我们开会闲暇时前往桃花源观光游览、寻幽探胜。

桃花源距常德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位于桃园县境内。景区迎门汉白玉石牌坊上书“桃花源”三个鎏金大字,牌坊石柱两旁的对联是“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一进大门,迎面一块石壁上书“福地洞天”4个朱红大字,我们纷纷在此拍照合影。转弯便是一大片桃林,初春桃花节时想必一定是桃花争艳,美不胜收。奈何如今已是深秋,枝叶凋零,风流总被风吹去。过了桃花山,迎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石桥,名曰“穷林桥”,桥下有一池塘,水色碧绿,对面一株木芙蓉花色艳丽、花朵怒放,游人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沿武陵道旧迹,拾级而上,来到渊明祠,无数碑刻,名人佳句,很有意境。蜿蜒曲折,盘旋而上就是桃花观。观内一左一右两棵千年罗汉松,树干千扭百曲、枝繁叶茂,被称之为摩顶松。摩顶松原在桃川宫前,相传是秦人手植,为瞿童白日飞升处。现松为明代所植,高30余米,顶平如盖,荫覆数十平方米。摩顶松鳞甲粗厚,宛若巨虬,髯景婆娑,如青云笼络,树脂喷芳,清心爽神,远望如鹤立鸡群,傲然挺立。历代游人留下许多赞美诗文。沿石阶循溪而上。不多久,溪水转折处,山崖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洞口,上书“秦人洞”。秦人古洞长68米,洞内有小灯照明,山洞中还有许多支洞,黑黝黝的,看不出深浅。穿过古洞,便是豁然台,凭台而望,周围青山环绕。树木掩映间,赫然一古老村落。良田美景、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好一幅桃源景象。小息片刻,沿千米竹廊慢慢前行,先游公议堂,然后是奇踪馆、秦人居、秦人作坊。只可惜,路旁商家招揽生意地叫卖,破坏了山村的宁静。让人不禁感叹,桃源不在了。

桃花源,面对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沿着溪水前行,在秦人洞前留了个影。进洞行走数十步,眼前就“豁然开朗”,看到“土地平旷”的千丘田,“屋舍俨然”的豁然轩。千丘池旁的延至馆,传说这是桃花源中人宴请渔人的地方。听导游讲解,最早来到这里的是一男两女三人。男的叫李立,是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夫修长城;一位郭嫂是为了逃避秦始皇选民女进宫;还有一位老妈妈是失去儿子和媳妇的孤老。他们三人进入桃花源后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以后渐渐组成村落。因是三姓组成,所以这村子叫做“三合村”。

据史载,这里早在汉代就以自然风景区著称,晋朝以后又建立了桃川宫等人文景观。大约在北周时代,人们发现这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开辟了从县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游览区。到了宋朝,从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筑群。

今日我们游览桃花源,景点有所谓的“内八景”,即烂船洲、桃花溪、遇仙桥、秦人洞、空心杉、摩顶松、炼丹台、瀹鼎池等。其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比如说“烂船洲”,说是那位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夫,名叫黄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缆绳结在那里,然后进入桃花源,在里面住了几天,闲聊中,得知这里的人不知道秦后有汉朝、晋朝。渔夫在这桃花源里住了好几天,想家了,就与他们告别。再来到渡口时,却看小船已经烂掉了。原来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于是,这块地方就被称为“烂船洲”了。

景区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长藤缠绕,花草芬芳,石阶曲径,亭台牌坊。据说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粉浪翻江,落英缤纷,宛若仙境。一下午的旅程,走马观花、行色匆匆,看不尽的美景,观不完的山色。桃花源,一个寻梦的地方,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细细品味。

猜你喜欢
桃花源陶渊明桃花
你好,陶渊明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桃花琐话
《桃花源记》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清明,又见桃花红
《陶渊明 饮酒》
不为五斗米折腰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