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2013-03-26 05:29章雨旭
地质论评 2013年4期
关键词:龙门山世界华人青藏高原

为促进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世界华人地质学家的学术水平和凝聚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水平,提高华人地质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自1999年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世界各地华人地学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以来,已分别在美国旧金山、中国香港、台北、南京、赤峰等地召开六届。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13年6月14~15日在成都理工大学顺利召开。出席大会有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前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张洪涛,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立新,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倪师军,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刘树根,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许志琴、李曙光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位华人地质学家。

开幕式上,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代表大陆地质工作者向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地质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并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世界华人地质学家能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加大学术交流的力度,破解地学难题,全面提高华人地质科家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树立华人地质学家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二是希望新一代华人地质学家要像老一辈地质学家学习,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人民,积极主动地把世界上优秀的地学成果引进祖国,把祖国的先进地质成果介绍给世界,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三是希望大陆的地质学家和海外的地质学家针对矿产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现象共同设立课题,共同开展研究,努力破解矿产资源短缺这一难题,努力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做出当代地质学家应有的贡献。

美国密西根大学张有学教授代表海外华人、中国地球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致辞,期望能进一步促进海内外地质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海内外华人地质学家之间的研究合作,期望中国地学教学与科研能尽早领先世界。

倪师军校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并表示做好服务,为大会提供周到的服务。

开幕式后,许志琴院士作了特邀报告《青藏高原——造山的高原》,作为中国构造地质学领域将微观构造与宏观构造研究相结合的开拓者,介绍了她对青藏高原的最新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的隆升与四川盆地6000 m的高差,但是GPS测量揭示龙门山在近代的缩短速率只有<3 mm/a。为此,某些学者用“中下地壳隧道流”观点来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和汶川地震的发生机制。而许志琴院士团队通过新的横穿龙门山精细地震反射剖面及4口科学钻探井的岩芯研究,揭示了龙门山的深部结构为基底和盖层之间的滑脱和断坪—断坡逆冲的组合构造,上部为向东的逆冲叠覆构造。龙门山的隆升与中—下地壳隧道流无关。

张洪涛前总工程师报告了《青藏高原矿产勘查重大进展》,他领导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荣获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自1999年国家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率先开展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以来,全国100余个单位,每年上万人次,突破生命禁区,奋战雪域高原,以4 km 路线间距,拉网式穿越整个青藏高原,填制完成《青藏1:25万数字化地质图》,地质路线总长50万千米,面积220万平方千米,历时12年,获得了青藏高原碰撞、隆起演化等海量新数据,确认了21条蛇绿混杂岩帯,解决了一大批重大地质难题,构建了特提斯演化新模型。

美国地质调查局周义明教授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也分别报告了《中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展望与现代热液实验室的建立》以及《2008年汶川与2013年芦山地震的特征及关系》,向与会专家展示了海外华人地质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学术手段。

两天会期里,与会科学家就青藏高原生长与资源环境效应,岩石圈结构探测及深部作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能源开采与可持续发展,勘探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地下水资源与洁净水供给,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地震与地质灾害,地质遗址保护、地质公园建设与可持续利用,地学研究中的分析与实验方法的前沿问题以及同位素在地质研究中的作用等12个议题进行了163场交流研讨。

本届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香港地质学会、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及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省地质学会和成都理工大学承办,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西藏地质学会、陕西省地质学会、青海省地质学会、浙江省地质学会协办。

猜你喜欢
龙门山世界华人青藏高原
龙门山·卧云台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龙门山居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年开始不再收取审稿费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祭拜炎帝 世界华人的信仰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