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教学在民法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3-03-27 16:30
电大理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法学案例课程

王 荣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锦州分校 (锦州 121000)

当前,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用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华网北京2013年2月20日电(记者周文林)新浪20日发布了其微博用户的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微博用户数与活跃用户数保持稳定增长。微博不仅仅成为大家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同时也被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目前我校正处于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索适合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我仅就自己在民法学课程中的微博教学工作进行探析。

1 微博的简介

1.1 微博的涵义

微博又叫微博客 (micro blo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传播信息的方式。

微博和传统的博客相比较,它只要三言两语,不需要考虑文章的主题、组织华丽的言辞或者图像或视频来叙述长篇大论, “短、、灵、快”是微博最大的特点。微博良好的技术支持可以保证其应用于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家里、单位甚至是行走的路上,游玩时,只要有手机,无论何时只要对问题有了新想法或疑问就可以立刻编辑信息,记录自己学习的点滴想法和感受,随时展现自己的即兴灵感。有些学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将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进行复制、转发、分享和收藏,这种快捷的展示自己想法的途径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受到大家的亲睐。

1.2 微博的特点

微博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以“短、灵、快”的特点备受大家的亲睐。具体特点如下:

(1)发布在微博上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微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感悟,爱好,来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和帖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类管理,进行“关注”,随时跟踪“关注”用户的动态,同时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微博,完全不用“关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2)微博内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内容限定为140字左右,内容简短,微博作者可以三言两语就可以表达自己对某事件的看法,也可随时书写自己的心情,感悟等,不需长篇大论,可以即时的抓住写作灵感,快速、真实记录相关内容。

(3)微博的影响力直接受微博内容的质量影响,具有很大的弹性,它的影响力直接取决于被“关注”的用户的数量。在微博这个圈子中,如果微博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新颖,吸引力较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此微博,关注的人数越多,微博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4)微博中的信息共享方便快捷。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主要是智能手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无论是工作,走路,坐公交,挤地铁,用手指轻轻在手机上滑动,就可以发布在自己的信息,分享自己的感受,其发布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

2 微博在民法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当前我校法学专业学生主要是社会在职人员,集中为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对法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些匮乏,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提出了利用微博开展教学工作的设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我之所以提出微博教学的设想,主要是目前学习民法学课程的学生年轻人占90%,他们接受新事物新方法的能力比较快,而且他们应用手机、电脑及其他媒体手段的技术比较熟练,通过组建微博课堂,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有什么问题和建议,则需要受到时间、地点、学生心理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影响,使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和想法阐述的不深入、不彻底,或者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等问题。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借助微博教学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更加顺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即时发布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相比传统的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微博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学校的课堂原本应是教师和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而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往往成了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学习的画面。教师站在三尺讲台,向学生讲授,即使教师想方设法设疑、启发,可学生还要饱尝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成果,无法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进行学习,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对民法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在民法学课程学习活动中,首先由教师和学生一同组建一个微博团队。微博团队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虚拟教学活动空间。在这个微博团队中,教师既是教师,同时也是微博团队的队员具有双重角色。作为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在微博中发布与教学相关的通知,阐述一些法学理论基本知识,上传热点案例,设定讨论主题,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理论问题进行辅导、教学的反思、经验的交流、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通过添加关注成为团队中的成员参加活动。成为团队的一员以后,学生在团队中可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案例阐述观点,分享法理知识等等。除了教师管理微博团队外,学生中也可以推荐微博队长,队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微博团队中的版务微博纳入自己的关注对象,这样他就可以随时接收所有的版务信息,然后按照团队教师的要求整理版务信息,同时把自己微博帖子地址的链接发布在微博上,以方便微博团队中的其他学生链接查看。团队中的学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队长的微博和版务微博添加为关注对象,自动接收自己感兴趣团长的最新信息情况,可以即时地发布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互相交流学习经验,畅所欲言。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交流。

2.2 微博教学可以转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灌输式的填鸭教学。即使现在很多学校应用对媒体进行教学,但这种方式除了将黑板搬家到屏幕,增加了向学生传输的信息量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改变。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了不提问、不回答问题的习惯,并且我们的学生都是社会在职人员,更没有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授课,也只有教师能够上网,学生也是坐在坐位上看教室演示,被动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学生喜爱的媒体和方式,更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民法学课程教学中,老师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定期上传一些和课程相关的案例,大家共同讨论,这样既能加深理论学习,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以致用。有些学生尤其是成人业余学生,很多不好意思在众多同学面前发言,然而利用微博,这些学生就没有顾虑,想说就说,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次,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民法学课程这个班级学生年轻人的比例达到90%以上,他们的手机都能上网,而且现在的学生很喜欢玩手机,他们可以随时关注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留言,即时发布自己的看法。第三,在民法学现实课堂中,教师利用电脑通过大屏幕同学们可以看到大家的发言情况,因此可以随时补充自己的观点。通过微博可以让计算机和手机充分融合,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民法学课程的学习讨论中,使整个课堂讨论充满生机。同时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可对同一专题在一个页面发表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将微博内容直接转发,更加方便、快捷。如果有个别学生不能到校参加面授辅导课,他们也可以在家里,在单位通过手机了解课程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适合成人学习。

3 民法学课程微博教学设计

民法学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微博教学更加适合开放大学成人学习。首先,辅导教师在微博中上传关于民法学某一章节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从网上下载,进行资源整合,同时也可以由辅导教师根据课程具体内容进行录制短小的视频,在课程的视频中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编排,给同学们以亲切感,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近距离接触法律,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教师在讲解不当得利这个民法学理论时,可以在微博中发布一个有关不当得利的视频案例,让学生们进行评论或转发,视频案例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相应知识,将法学知识融入实践案例中,更易于学生接受。其次,学生在转发微博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以及关于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融会贯通,更好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案例或其他同学发布的看法及意见,学习响应的知识,同时也克服了一些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胆怯心理,在微博教学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丰富虚拟课堂的气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可以自己在微博发布相应案例,也可以鼓励学生发布相应的知识案例,或者通过固定的微博团队互相交流,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沟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微博这种方式学习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微博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发布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方便没参加实时交流的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长时间保存相应的教学资源。微博教学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个及时的、交互性、丰富多彩、灵活性、超越时空性的实时交互服务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更好地学习法学理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民法学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增强了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使学生从中真正收获了学习的动力,真正达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现代远程开放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而具有多重性,职责也是多方面。作为教师,我会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同时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和资源,不断开拓创新,为在远程开放学习的学生们全心全意地服务,为开放大学的发展做出努力。

[1]高欣峰.微博在网络学习社区中的角色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

[2]徐桂兰.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 12,(30).

[3]崔秀美.微博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技术装备,2010,(12):140-142.

[4]陈玲萍.微博萌生作文教学之灵感[J].科教文汇,2012,(5):82-83.

猜你喜欢
民法学案例课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
民法学个案实例教学探索
高校“民法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