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3-03-27 16:30
电大理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专业

崔 明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 110161)

根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有实习或工作经历者签约率较高。

本次调查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2013年1月11日结束,共收回有效答卷10940份。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3439份、本科毕业生3699份、硕士毕业生3802份。调查方式是挂网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都表明:2013年,是史上大学毕业生最难就业的一年,同样的,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呢?

1 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今年经济下行,是其中突出的因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都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多跨国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一些中小企业纷纷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境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9.7%,进出口数据双双由负转正,出口同比增长5.1%,进口同比增长10.9%。7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处于较为温和的区间内。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已在第二季度触底,余下的几个月中国经济将稳步扩张,这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海外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强于预期,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同时,进口的超预期增长则意味着中国内需正在增强。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变为“双向选择”。我国高校的就业工作受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和人事及劳动部门等共同管理。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统筹的管理制度和机制,造成工作效率较低。

3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国家发改委曾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专业结构上,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致使许多专业的就业形势冷热不均。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使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

4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一窝蜂的涌到了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城市无疑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完善的医疗保障、较高的薪酬水平等等。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中,同样对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需求。但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还无法从过去“天之骄子”的角色中逃离出来,还沉浸在象牙塔中。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刚毕业进入社会时,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味追求高薪厚禄,处处碰壁也是在所难免的。屡战屡败后,又痛失信心进而丧失了斗志,再想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也就更为艰难了。同时,大学生不愿意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安心工作,教育体制难以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的就业鼓励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和乡镇企业,由于无法解决用人编制或城市户口等问题,即使给出较高的薪酬,甚至不断降低用人条件,依然“门可罗雀”。

5 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5.1 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解决高校就业难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和农村去,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政府还应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信息服务;政府还应指导用人单位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做到人尽其才。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 ,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经济实体、科技成果转化等。

政府不断完善就业管理体制,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建立高校间、校企间的协作,使之在学生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整顿,剔除就业市场的虚假信息,对参展用人单位进行把关,提高招聘会的质量。

5.2 高校要强化内部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是发展中国家,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展交叉学科专业,打造专业品牌,不断更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

同时,高校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服务水平,利用网络资源,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

5.3 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不能光眼睛朝上,更多的是要眼睛向下,即在就业地区面上,更多地走向中西部地区和小城市与县镇;在单位取向上,未能应聘机关事业单位的,更多地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在职业取向上,未能应聘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可以先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操作性岗位,以后有机会再发展;未能被单位应聘的,可自主创业。

6 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有供需矛盾、毕业生众多和户籍限制等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和就业观不当等原因。因此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引导学生到西部和农村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高校要从教育入手,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理念,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就业观念,增长才干,增强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1]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6.

[2]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7.

[3]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M].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M].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