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调查研究

2013-03-27 16:30
电大理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代 劲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 110161)

职业选择,是指个人对自己就业准备所要从事的行业种类、发展方向等的挑选及确定;是个人进入社会、生活领域之前做出的重要行为,对毕业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产生上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职业选择不当即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关于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研究基本都是以职业发展前景、工作收入、工作稳定性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普遍的没有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考虑进去,如学生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家庭状况、面对就业压力时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及学校所处地域环境等。为弥补上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完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的职业选择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选择观念、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方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1 调查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及其观念是否阻碍学生顺利就业?学生自身因素对职业选择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欲就上述问题展开初步的调查研究,并探索性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为样本,共选择280个样本开展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其中男生为246人,女生为24人。在汇集整理有效样本问卷数据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状况分析

2.1 最优先考虑因素

发展前景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占到调查总数的40.4%。多数学生将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作为就业过程职业选择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说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未来所从事工作有着双重考虑,即个人收入效应和职业效应。除发展前景外,对于能获得的收入待遇、工作稳定性以及是否与个人兴趣、特长相符的关注也较高,分别占到24.6%、14。7%和14.4%。这说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没有因为个人个性忽视未来发展,择业态度更加趋于理性。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地域的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考虑的重点,仅占到3%,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自己的适应能力还是有信心的。对于“专业对口”,表示明确关注的有220人,占81.5%,说明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是谋求未来发展的关键。

2.2 接受的最低月薪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关于“接受的最低月薪”主要分布在1000到1500元之间的占到55.6%。说明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日趋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现实情况下,基本能够做出一个客观、理性的职业定位,但还是对高薪有所期待。

2.3 毕业的就业方向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最希望的就业单位,处于前列分别为:民营企业,占到49.6%;国有企业,占到18.1%;自主创业,占到17.7%;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占到14.6%。以上调查数据反映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宽松的用人机制、薪酬管理机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加有吸引力。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吸引着一批高职院校毕业生前往。

3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因素

3.1 性别差异

问卷调查显示,性别差异因素对高职院校毕业求职考虑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性别选择考虑的就业方向有所不同。对于“自主创业”,男生的热衷度要明显的高于女学生,居就业方向调查的第二位,女生则排在第四位。另外,女生对于选择外资或民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三项选择均高于男生,说明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会更多的考虑到职业稳定性因素。

3.2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关于职业选择因素,“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依高到低的顺序为:发展前景占到46.2%、收入待遇占到20.9%、符合兴趣可发挥特长占到15.8%、工作稳定有保障占到12.6%、工作环境与专业对口分别占到2.7%和1.9%。“未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依高到低的顺序为:发展前景占到36.3%、收入待遇占到27.9%、工作稳定有保障占到16.8%,符合兴趣可发挥特长、工作环境和专业对口分别排在后三位,分别占到13.2%、3.8%和2.1%。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其组织协调能力和人力资源网络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3.3 家庭条件及所处地域

在“就业方向与生源地交互分类”中,选择较多的是民企或国企,学校中本市学生、省内外市以及省外学生,三个群体的选择分别为24.7%、32.2%和40.7%。上述数据说明非本市学生到民营、国营企业工作的可能性更大;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生源地不同,毕业生就业方向选择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4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关建议

4.1 就业指导工作须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在学生入学的一年级开始就着手规划、增强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能力,初步确定学生的成长目标和发展方向。在二年级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与职业介绍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明确不同职业的特点、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社会地位等,同时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及岗位要求不同程度的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及时组织学生了解、分析眼下及未来的就业形势,实施的相关就业政策,将求职方式、技巧等应聘知识内容适时融入日常教学中,并建立良好的信息网络渠道,及时、准确传递就业信息。

4.2 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

职业选择是人与职业相互选择的双向过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和认识,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能仅仅的将工资待遇、发展前景作为职业选择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最主要的是选择的职业要适合自己的个性、能力。

4.3 多形式多方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通过扶持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专项的创业经费,以及通过发放津贴、补助等形式鼓励广大教师推荐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工作,以及邀请各大企业到校园开展专场招聘会等,极力、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4.4 以人为本,完善高职院校毕业就业工作机制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应坚持高职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方向,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目标,逐步拓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着力于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向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重视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改善创业条件,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切实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逐步探索与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

5 结语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解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通过制定促进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协调各方资源,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1]肖静,娄伟.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南农业,2013,(0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