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译法:内隐于外显,增词不增意

2013-03-27 18:07高丽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原文中译法译者

高丽娟

(1.大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2.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引言

奈达的翻译理论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从作者、作品内容、读者、作品表达手段等各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转换出能起类似原作交际作用的译文。他的理论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个方面,就是动态对等翻译观。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形式对应。翻译的重点不应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还应当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加以对比。译者寻求的应当是最切近的对等,也就是说,应当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切近原文。此外,还应是使译文行文自然,不带翻译腔。

在翻译中语言形式的增补是达到动态对等的主要方法。增译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这当然不是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增补出原文所隐含的意思或背景,使行文更加流畅、通顺、自然。

增译法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把不清楚的语义用更多的语义讲清楚,比如presidential historian这个词组译成“总统的历史学家”就不够清楚,用增译法译成“研究总统的历史学家”语义一下子就清楚了;二是在译入语种用增译法调整语言结构,使译文更像地道的译入语,如for mistakes had been made, bad ones这句可译成“因为已经犯了错误,很严重的错误”,但还可以通过增译法使这句话的两部分关系更加协调,进而使中文表达更顺畅,变成“因为已经犯了错误,而且是很严重的错误。”加了一个连接词,但实际没有加任何语义信息。

二、根据语义或修辞上的需要增译

1.概念性(名词)增译

(1) 动宾概念的增译

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his work—sweeping, scrubbing, cleaning.

译文:他每天来干活—扫地,擦地板,收拾房间。

如果不把宾语“地”、“地板”、“房间”隐含在句子里的意思补充出来,译文就不会通顺。

(2)偏正概念的增译

The typewriter is indeed cheap and fine.

译文:这部打字机真是价廉物美。

在形容词前增加名词构成的偏正关系,可使译文增加可读性和流畅性。

(3)抽象、具体概念的增译

a) In the summer of 1969, the Administration publicly urged an easing of tensions with China.

译文:1969年夏天,政府公开主张缓和同中国的紧张关系。

b) He allowed the father to be overruled by the judge, and declared his own son guilty.

译文:他让法官的职责战胜父子的私情,而判决他儿子有罪。

在第一个例子中,tension是由动词tense派生而来的抽象名词,翻译时可根据上下文在其后增添适当的名词,使译文更合乎规范。在这里可以在抽象名词“紧张”后加上“关系”使译文更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在第二个例子中,具体名词father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译文也要根据上下文增加一些适当的名词,因此在“父子”的后面加上“私情”,使译文更加合理。

(4)复数概念的增译:见3.(3)

(5)时间概念的增译

I was, and remain, grateful for the part he played in my release.

译文:我的获释是他成全的,对此我过去很感激,现在仍然很感激。

翻译完成时往往用“曾”、“已经”、“过”、“了”;翻译进行时往往用“在”、“正在”、“着”;翻译将来时往往用“将”、“就”、“要”、“会”、“便”等等。有时为了强调时间概念或强调时间上的对比,往往需要加一些其他的词。例如,此例中“was”和“remain”是过去时和现在时的对比,翻译时应加出“过去”和“现在”表示时间对比的含义。

(6)量的概念的增译

I was extremely worried about her, but this was neither the place nor the time for a lecture or an argument.

译文:我真替她万分担忧,但此时此地,既不宜教训她一番,也不宜与她争论一通。

英语中有些动作名词,译成汉语动词时常需增加一些表示行为、动作量的动量词。在本句中动作名词lecture 和argument 分别译成动词“教训”和“争论”后应加动量词“一番”和“一通”,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7)概括概念的增译:见3.(3)

2.动词的增译

The famous little Becky Puppet has been pronounced to be uncommonly flexible in the joints, lively on the wire.

译文:那个叫培基的木偶人非常有名,大家一致称赞她的骨节特别灵活,线一牵就活泼泼地手舞足蹈。

本句先用了转换法将名词wire变成了动词“线一牵”,又通过加词,把本来想象中的现象用文字表达出来,有人说哪来的手舞足蹈?但手舞足蹈不正是lively的具体化,“线一牵”的结果吗?

3.形容词和副词的增译

(1)An episode of humor or kindness touches and amuses him here and there.

译文:他不时会碰到一两件事,或是幽默得逗人发笑,或是显出人心忠厚的一面,使人感动。

英文中的kindness 只是一个名词,在译文中则用了加词法,译成“显示出人心忠厚的一面”,将文中隐含的语义表达了出来。

(2)O, Tom Canty, born in rags and dirt and misery, what sight is this! (Mark Twain)

译文:啊,汤姆·康第,生在破烂、肮脏和苦难中,现在这番景象确实多么的煊赫啊!

根据原著,汤姆·康第本是一个穷人,穿上王子服装以后,被人认为真是王子,就显得特别煊赫。原文虽无表示“煊赫”的字眼,但含有此意,所以翻译时应增加上去。

(3)There are scenes of all sorts, some dreadful combats, some grand and lofty horse-riding, some scenes of high life, and some of very middling indeed, some love-making for the sentimental, and some light comic business.

译文:看看各种表演,像激烈的格斗,精彩的骑术,上流社会的形形色色,普通人家生活的情形,专为多情的坎坷预备的恋爱场面,轻松滑稽的穿插等。

本句可谓加词的集大成之作。其实,加进去的词的意思在原文中都有,只是不是很明显而已。用“形形色色”更好地表达了scenes indeed,属于复数概念的增补;“轻松滑稽的穿插等”中的“等”是概括概念增补。“专为…预备的”原文字面上没有,但译文绝对没加文外之意。拿掉这些加进去的字也许并非不可,但很可能影响译文的可读性。

(4)He was fascinated by the political processes—the wheeling and dealing of presidential politics, the manipulating, releasing and leaking of news, the public and private talks.

译文:一幕幕政治花招真使他看入迷了:总统竞选活动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新闻消息的幕后操纵,公开发表和有意透漏,以及公开和秘密的谈话。

原文中没有“幕后”,“公开”,“有意”等词,但是在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这个含义,通过加词法将他们补充上,使译文含义更完整,读起来更通顺。以上四例表明,在把一些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可以增加一些适当的形容词、副词。

4.修辞性增译

(1)成语性增译

a) He was also drinking, whoring around, gambling and beating his wife up occasionally.

译文:他吃喝嫖赌样样干,有时还打老婆。(周汉林 译)

“吃喝嫖赌”是属于增加的成语性修饰词。在原文中“drinking, whoring around, gambling”如果硬译出来,就成了“喝赌嫖”,这就不符合汉语的惯用法,必须加以补充,使其成为中文读者所熟知的成语“吃喝嫖赌”。其实drinking这个词在原文的语境中所表示的意思并不只是“喝”,应该包含了“吃”这一层含义,通常吃喝是不分家的。

b) Asia’s strength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owever, has not been its perfection, but its pragmatism and flexibility.

译文:亚洲经济管理向来不以完美见长,而是以务实和弹性取胜。

英文整句已经含有“见长”,“取胜”之意,译文是典型的加词不加意。

(2)助词语气补充词及情态补充词(吗、呢、所谓、而已、罢了、诚然等等,表示在原语中暗含情态的词语)

I express many absurd opinions, but I am not he first man to do it.American freedom consists largely in talking nonsense.

译文:诚然,我发表过不少谬论,但我并不是第一个长于此道者,须知美国的所谓自由,就大抵包含在胡说八道之中。

译文中增加的“诚然”和“所谓”都属于语气补充词,用以表示原文中暗含的情态。“长于此道”属于成语性修饰词。如果把这些修饰性增补词去掉,译文就会黯然失色。

5.背景情况的增译

In April, there was the “ping” heard around the world.In July, the ping “ponged”.

译文:四月里,全世界听到中国“乒”的一声把球打了出去;到了七月,美国“乓”的一声把球打了回来。

这句如果只译为“四月里,全世界听到乒的一声;七月里,这乒声却乓了一下”,读来就不知所云。很明显,这里有必要增译有关中国乒乓外交的背景知识。对原文信息的内隐成分,译者一般都可以在译文的正文中加进说明性成分,使其明确化。但是,有一些与理解原文紧密相关的信息,往往并不是原文中明显的内隐成分,而只与原文的文化背景有关,因此,需要加进背景情况,将隐含的内容外显,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6.重新组织语义性增译

有些原文表达法的语义是经过紧缩的,翻译时必须增补词汇,将语义进行重新组织,才能为译文读者正确理解。例如,《圣经》中若把I am jealous God直译为“我是一个爱嫉妒的神”则会明显的表示上帝心胸狭窄,性情孤僻。显然,这种译文完全与原文背道而驰,因而必须扩展成“我是一个求人们绝对忠实和崇敬的神”,才合乎原意。

三、根据句法需要增译

1.关系词增译

(1) Be angry but do not sin.

译文:即使你生气了,也不应当违反教规。

这是圣经中的一句话,可以解释为包括两个祈使句,但两者互为独立,形式关系松弛。要正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译者必须从两个句子的关系意义上进行必要的增补。加上“即使”将句子的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了。把关系词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往往有加以扩充说明的必要。

(2)The heaven being spread with this pallid screen and the earth with the darker vegetation, their meeting-line at he horizon was clearly marked.

译文:天上悬的既是这样灰白的帐幕,地上铺的有时那最苍郁的灌莽,所以天边远处天地交接的界限,显得清清楚楚。

恰恰如同很多汉语的句子不用连接词表示各语言成分间的关系一样,本句的现在分词短语(being spread)和主句的关系在英文中也没有被一个具体的词挑明。这在英文的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结构当状语的情况下最明显。翻译时译者往往可以把隐藏的关系用一个词表达出来,如本句译者就加了一个原本根本没有的所以。

2.填补涉及各种句法结构的省略部分

The footmen were as ready to serve her as they were their own mistress.

译文:仆人们愿意服侍她,就像他们愿意服侍他们的女主人一样。

原句省略了一部分内容,补全句子应为The footmen were as ready to serve her as they were ready to serve their own mistress.如果不补出省略的部分,译文将无法理解。

翻译中译者不得不在原文的基础上增补出原文中隐含的内容,也就是要经常使用增译法。正确的运用增译法有助于意义的全面转换,有助于语言结构的适度优化,所谓“适度”指与原语的灵活对应,有助于适度提高目的语的可读性,有助于接受者的交感及接受者的审美参与,达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译文。增译法是较灵活的译法之一,虽然本文立足于英汉翻译中增译法的使用,但是在汉英翻译中也是如此,归根到底还是考察译者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要同时提高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真正地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新编奈达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 田艳.冗余信息与增译和省译[J].中国翻译,2001(5).

[7] 冷惠玲.试论语境与英汉翻译中增略译的互动关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原文中译法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