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酱缸文化”的表现、影响及净化理路

2013-03-27 18:07汤天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酱缸知识分子权力

汤天勇

(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高校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单位集合,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理念理应成为社会的道德偶像。曾几何时,人们以“象牙塔”来指称高等学府,赞誉其如世外桃源般纯粹与圣洁。现如今,高校已不再是“与世隔绝”的隐居之地,频频成为媒体曝光的焦点:高校是腐败新的高发区,学术造假泛滥成灾,高校行政化与衙门化严重,“钱学森之问”与高校人才培养瓶颈……随着媒体集中大面积的披露,高校中存在的痼疾犹如冰山开始浮出水面,并且具有一种普泛化与厚积性态势,已然形成了一种“酱缸”效应。柏杨认为:“夫酱缸者,腐蚀力和凝聚力的混沌社会也,也就是一种被奴才政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长期斫丧,使人类特有的灵性僵化和泯灭的混沌社会也。”[1]高校“酱缸文化”对正常人性的戕害,既与外界社会有着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指出高校“酱缸文化”的流弊,并为此寻找疗治机制,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一、高校“酱缸文化”的表现形态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伴随着社会现代性的进程而发生的,现代性具体表象为科学、民主、进步、文明与理性。现代性在带给人们新价值和新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专制和压迫,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而陈旧的文明”混杂在一起,“便如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2]。至于教师、学生与服务人员组成的高校,也在这个“酱缸”里熏制、发酵与同化,已然显示出强大的腐蚀力。

一是权力崇拜。权力的本质就是一种支配力和控制力。由于封建官本位思想的遗毒与现实社会中官僚特权阶层的出现,很容易激发人们潜意识中对权力的无限渴望。高校本应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是聚合着知识与秩序的地方,可悄然间,权力已经成为群雄逐鹿的主要对象。其主要表现是高校掌权者可以随意调动学校资源,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学位提升、职称评定、项目落实等方面享有绝对权威。有些人丝毫不顾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一切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对内实行一言堂,容不得半点非议和质疑,更不用说协商与民主;对外采用“欺和瞒”,在普通民众面前假装两袖清风、一身清高;在领导面前,奴颜媚骨、投其所好。有些人热衷于制定规则,用制度的形式行使权力,用制度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及限制与自己意志相悖之人。还有些人,为了能够谋取一官半职,搜肠刮肚,甚至动用各种龌龊、卑鄙的伎俩,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二是物质至上。我国现代化进程一个较严重的后果便是物质欲望的膨胀。校园如今已不再宁静,经济利益逐渐侵蚀那些灵魂的工程师和纯洁的天之骄子。追求物质并没有错,错的是这种占有的欲望超过了底线,属于不合理的攫取。于是,诸多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在高校出现:有些教授不安心研究和教学,身兼数职,游走于公司与学校之间,不是这个公司的顾问,就是那个公司的专家,甚至有些学者昧着良心为公司说假话、说胡话,纯粹沦为金钱的奴隶。有些老师所有的心思在跑关系上,其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课题申请容易,其追求也是物质。有些教师借助媒体的包装与炒作,成为学术明星,打着文化传播的幌子,干的却是牟利的私活。有部分大学生,为了些许利益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现象层出不穷;也有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廉耻、自甘堕落追逐香车宝马。

三是自甘奴役。知识分子应是精神独立,有思想意识、判断能力和平等自主意识的人。事实上,部分知识分子不仅丧失了精英意识,也逐渐沦为世俗的奴隶。一是放弃尊严,自愿接受非理性的支配,成为权力与物质的忠心拥趸,匍匐在势力与权威的石榴裙下,依照柏杨的说法便是“中国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一种动物,……大多数只有一条路摆在脚前,那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追随一位头目,听凭摆布”[3],屈服于淫威。二是对西方文化缺乏正确的判断与审思。吸收欧美文化,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西方文化的各种思想与表现形态皆是上乘和精华。众多高校知识分子言必称希腊,声必呼欧美,假播撒文明之名,成为西方文化的应声虫。回过头来糟蹋作贱本土文化,以期凸显自己西学背景的先进,这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在作祟。

四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春夏与秋冬。此种方式俨然成为诸多缺势教师的处世原则。他们既没有学校各级领导权,又没有学科领域的话语权,三缄其口往往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于是,学校的发展与否似乎与他们无关,学生的成长与否也与他们无关。即便是与己相关联的事情,也是能躲就躲,以忍为主,不去申辩,不去评判,害怕得罪人影响了自我的生存空间。他们对他人平静如水,一副陌路人的模样;对他人的事,大多置若罔闻,一副无辜的模样。

二、高校“酱缸文化”的现实影响

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高校“酱缸文化”的长期存在,对于国家教育的发展是巨大的掣肘,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1.道德价值缺乏示范。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更是道德价值的标杆。教师过度关注权力,徜徉在金钱之间,放弃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忽视了自身道德伦理的规范,对社会对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知识分子本身的道德滑坡与伦理失陷,不仅表征着个体素质的囹圄与形象的危机,更会让那些以知识群体为榜样的群类失去参照镜像。尤其是涉及是与非、人性与兽性、平等与奴役等价值层面,知识分子失当的言行可以能使一些人处于不辨是非、不分人兽、不清人权的境地。

2.学术事业缺乏动力。学术研究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却是寂寞、平淡的事业。现在众多高校教师,以物质利益为目标,以权与财为动力源,不以科学事业的神圣为终极追求,不以改善民生、服务人民为理想目标,其科研与教学必然走向功利化道路,甚至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成为混日子的第二职业。真正的学术研究让位于捞项目、跑课题、拉关系、剽窃他人成果……这必然导致学术良心的黯淡与学术腐败,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术规范,而且让高校陷入学术游戏、科学荒芜中,成为潜规则恣意肆虐之地。

3.人才培养缺乏质量。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圭臬,除了教师科研水平之外,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酱缸”里,作为管理者无心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反却成为领导政治,今天一个版本,明天一个版本,完全不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不遵守学科规范,在权力寻租中获取物质利益与精神享受。作为教书者,无心学术,无心教学。这样,学生在学校是盲目的,其发展没有指引,其知识接受更无良师引导。举一个不争的事实,西南联大时期,虽无大楼,确有大师,实出人才。而如今,大学里高楼林立,大师鲜有,拔尖人才稀有。那些学高为师,德高为正的教师愈来愈凤毛麟角。诸多高校喊着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却拿不出与国家投入相对等的产出。从近几年,高中生纷纷放弃报考北大、清华选择香港的大学,就可以反映国人对内地高校的质疑与不信任。

4.资源取向缺乏思辨。高校的很多学者为了镀得金身,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外,其中不乏寻求真知,更多的意图土鳖变海龟,博取耀武扬威的资本。他们往往没想到将其所学与国情相结合,使之本土化,成为切合民族、学校实际的知识资源。更有人品欠佳者,直接据别人的成果为己有,以此欺骗国人,谎报成果。其后果有二:一是很多学者不想创新,不去创造,反正西方先进,拿来就是了,何必那么辛苦攻关。二是全民学外语。英语不过一门工具,需要则学。高校中,教师学位提升、职称评定、论文撰写,学生学业完成,不分类别,不分专业,笼统地用外语的杠杆来考量。其实,这背后折射出的并非是开放与容量,而是集体性不自信和固执,是对本土文化否定性的戕害。

三、高校“酱缸文化”的净化理路

高校“酱缸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纠正酱缸文化的影响,使高校走向正规,重回纯洁的圣地,也非一日之功,尤其需要多种机制的整合与多管齐下。

1.加强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关键。高校与外界不是孤立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要想有一个较为民主、进步与健康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国家政治文明建设必须稳步推进。社会是条大河,高校是条小河,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社会正本清源,国家的民主自由、法制建设、执政形式、决策机制日趋完善,才能有效抑制和净化社会中的污浊与肮脏,让高校有个清新、干净的生存环境,高校才不会受到外界消极颓废思想的影响,享受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用以涤荡自身,形成一套完善的优化机制。

2.提高师生的权力监督是基本。摆脱现阶段高校行政的中心地位,尤须强化高校教师与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意识,体现权力的公共属性,正如孟德斯鸠所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4]一是真正落实教授治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教师与学生拥有监督权力,能够保证权力之间的制衡,成为约束高校行政人员庸政、懒政与误政的有效力量。二是监督不能成为摆设,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有明确的指导纲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三是监督群体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原则性与公正性。通过有效的监督,杜绝高校行政的随意现象与不作为,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最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构建知识分子独立人格是重点。余杰认为目前高校知识分子主要问题出在中国政教不分的知识谱系上。因为知识分子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丧失了对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参与现实的过程中丧失了对自身人格独立的捍卫。高校知识分子应具有独立的人格、理性的意识、智慧的认知,既不能躲进书斋做死学问,也不能在现实中投机钻营。他们要以其人格精神,成为社会道德风向标,成为学生灵魂的导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辨出是与非,优与劣;既要放眼世界,吸纳优秀异族文明,又不能摈弃传统文化精华,成为无根之浮萍。

(四)创造宽松开放的育人环境是保障。一是外界尽量给高校以宽松的环境,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横加干涉,尊重教育规律,重建教育道德。二是高校应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措施,无论是办学理念的确立,还是教学思想的定位,都不能假大空,搞浮夸风,更不能跟风而上,要体现学校、专业与方向的特色。三是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夯实坚实的文化品格,保障学生精神成人。

[参考文献]

[1] 柏杨.酱缸震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鲁迅.出了象牙之塔·后记[M]//鲁迅.译文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柏杨.闻过则怒集[M].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

[4]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猜你喜欢
酱缸知识分子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下酱家什
酱缸台
权力的网络
从《武媚娘》看酱缸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