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亭龙须茶

2013-03-31 13:09潘春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龙须龙哥海清

潘春华

(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下河头30 号2 幢507 室 212003)

福建武夷山除盛产武夷岩茶外,还生产工艺独特的龙须茶。龙须茶外形壮直,似蘸满墨汁而直立的毛笔,又似神话中的龙须,因而得名。因武夷山麓八角亭一带所产龙须茶品质为优,故名“八角亭龙须茶”。八角亭龙须茶在理条制作时,采用了五彩线捆扎成束状,故又名“束茶”。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崇安县令(今武夷山市)陆廷灿对武夷茶产地及品种在《续茶经》中载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等类。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谓之莲子心。连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谓之凤尾龙须。”每年谷雨后至立夏前,采摘新梢长达10 ~13cm 的一芽三、四叶为原料。由此可见,龙须茶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八角亭与崇阳溪仅一水之隔,茶树多生长在坦荡肥沃的溪洲上。龙须茶采天地日月之灵气,吸河滩植被之精华,芽梢长而肥壮,色泽墨绿鲜润,汤色橙黄,清澈明亮。不仅具有乌龙茶兰花之岩骨花香,而且香气馥郁,香高持久,经泡耐饮,回甘悠长,不愧为茶中珍品。

八角亭龙须茶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人间仙境的武夷山,不仅有清幽的九曲溪、崇阳溪,还有许多神奇的嘉木,于是引来了龙翔与凤栖。一次,卧于九龙窠看守大红袍的龙,被一只突然飞来的凤凰叫醒了,飞累了的凤凰栖身在九龙窠的一棵大红袍茶树上。凤凰对龙说:“我从武夷山东面八角亭飞来,那里有高大的梧桐树,是我梦寐以求的栖身之处。我听仙人说,九龙窠有几株神奇的茶,凡夫俗子是不能享用的,于是我想来看个究竟。”龙哥告诉凤凰:“这茶树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龙家九兄弟一直厮守着,它是皇帝享用的神茶。”凤凰心想,我八角亭梧桐树下的那溪洲也好种茶咧,于是执意要龙哥赠送九龙窠里的茶苗给她。龙哥在赠送茶苗的同时,还从嘴角拔下几缕龙须,对凤凰说:“凤凰妹子,你种下茶苗时,也要把我的龙须一同种下,然后再找海清大帝显灵,茶苗就可种活。”

凤凰听了龙哥的吩咐,找到了海清大帝。种茶那阵天大旱,海清大帝为她招来了及时雨。春天里,八角亭的茶苗长得粗壮浓绿,凤凰又恳求海清大帝:“我要下凡到人间,像茶园姑娘一样采茶做茶!”于是海清大帝成全了她。凤凰摇身一变,变成了八角亭茶园里美丽的村姑。春茶开采之夜,凤凰想起了九龙窠里的龙哥,想起了龙哥的龙须,于是给茶取名叫“龙须茶”。

后来,地方官把八角亭龙须茶当做贡茶奉献给朝廷皇帝品尝,皇帝一听说茶名含有“龙须”二字,龙颜大悦,遂御赐八角亭庙为“显善庙”。数百年来,八角亭龙须茶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显善庙也供奉着为凤凰显灵显善的海清大帝。

八角亭龙须茶的传说充满了神奇意味,但龙须茶更因它的制作工艺独特而出名。龙须茶也是八角亭显善庙的庙茶,因此每到茶期庙里制作龙须茶时,僧人尼姑就是采茶制茶的主要帮手,萎凋、杀青、揉捻等都由僧人承担。因龙须茶讲究造型,工艺独特,理条扎束是一道心细手巧的工序,这道工序大都是由显善庙里念经用斋的尼姑来完成的。她们精心地理条、扎束,完成了龙须茶造型的关键过程。民间认为龙须与凤尾恰似九龙窠龙哥哥与八角亭凤凰姑娘的配对,因此用两束茶捆成一札,再用一束五彩丝线扎紧。用五彩线的寓意,也就是为了强化龙须茶的神奇色彩。制作中的茶叶,有微散开的,恰似凤尾。于是每束茶中,都具有“龙须凤尾”的形状。

如今,武夷山八角亭的茶农们,仍沿袭着龙须茶的加工旧制,八角亭龙须茶又迎来了生机,它将与武夷岩茶一样香飘海外。

猜你喜欢
龙须龙哥海清
有才不是狗
我愿意死在舞台上
托儿
父母比我们想象得更强大
阿信手工龙须糖 绿色营养又健康
龙须藤5种多甲氧基黄酮分子靶标的预测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治愈系龙哥
海清:年龄越大,越谦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