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五运六气理论与相关气象资料研究概述

2013-03-31 14:53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五运六气运气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综 述·

近50年五运六气理论与相关气象资料研究概述

王利锋,苏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自上世纪60年代,五运六气理论开始运用气象医学模式进行研究,融入统计学、流行病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从近50年文献资料整理中发现:五运六气理论医学气象模式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量化标准,60年周期的研究成为一种趋势,以气象学为主多学科研究五运六气理论已成为主要途径。

五运六气;气象医学;流行病;大司天;南北政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命活动规律的总结,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涉及气象、物候、天文、历法等多个自然学科。现代五运六气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涌现一批五运六气著作。任应秋编著的《五运六气》是现代五运六气理论的开基之作,以现代语言诠释了五运六气理论和深厚的科学内涵。从此现代医家学者开始重视五运六气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深入研究。

1 气象医学模式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提出

任应秋[1-2]提出五运六气理论是“古人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认识”“要从不同的时间空间,以及不同的地方环境,辨证的运用”,并指出五运六气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孟庆云[3]认为五运六气是最早的医学气象学和流行病学理论。这些观点的提出,为气象医学模式研究五运六气理论奠定了基础。气象医学模式研究五运六气的目的是通过气象数据分析,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探求疾病发病流行特点,总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2 气象资料对五运六气理论的论证研究

2.1 早期探索性研究 丁文[4]收集东北双辽地区1953-1972年气象资料,以温度、降水量、风速验证运气理论,得出70%符合率。吴锦洪[5]收集蚌埠地区1952-1978年气象资料,选取年平均温度、降水量、风速等,对运气理论进行验证,符合率为73.7%。李民听[6]以兰州地区1855-1947年灾害资料进行印证,符合率在70%以上。早期受科学技术限制,多选取气温、降水量、风速,气象要素比较单调,气象资料不完整,只能做大体符合率的研究,但足够证实医学气象模式研究的合理性。

2.2 气象医学模式研究的不断完善 张年顺[7]选取异常气候包括干旱、水涝、严寒、大风年份进行研究。王树芬[8]对古代自然灾害奇寒、酷暑、暴雨久雨等六种特征明显的灾害年份进行研究。Young-Min Kim等[9]对韩国汉城和大邱2001-2008年夏季气象因素和死亡数据进行研究。成振镛等[10]通过研究韩国人体质,认为出生时的气候环境决定人的运气体质。

3 五运六气理论指导气象因素对疾病的研究

苏颖等[11]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认为气候变化规律与发病规律是今后研究方向。付帮泽等[12]通过文献整理研究,认为气象和疾病是探求五运六气周期规律的突破口。黄惠杰[13]对北京、上海两地冠心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与岁火太过不及年份有密切关系。胡亚男等[14]收集长春地区1968-2001年甲肝、痢疾、乙脑等10种流行病资料,认为五运六气推求的异常气候与流行病发病具有相关性。苏颖等[15]通过气象资料与流行病资料研究,发现痢疾、麻疹、伤寒等五种流行病在异常气候年份比平气之年变化剧烈。熊壮等[16]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整理认为病毒性肝炎发病规律与六气变化关系密切。

4 气象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数据处理中统计学方法的运用

黄玉燕等[17]对北京市60年内气象变化规律进行纪周期研究中,运用了配对t检验,揭示了运气30年周期的存在。华静[18]在北京市60年降水量的研究中,运用了SNK法,发现年份中存在太过与不及的变化和隔五变化的趋势。高春庭等[19]通过变异系数研究六气时段划分的合理性,论证了六气始于大寒的正确性。汤巧玲等[20]在探讨北京市痢疾发病与气象变动关联性中,采用多元回归方程,为中医运气学说中“三年化疫”提供了依据。

5 五运六气理论相关问题的研究

5.1 实用性的地域问题 程彦杰等[21]也对五运六气适用区域进行研究,认为在南岭以北的中东地区比较适合。林平等[22]对闽西地区气象资料进行研究,指出了区域性影响因素的存在。

5.2 运气起始点的研究 张?等[23]运用10地区51年气象资料,以六气为考察点对大寒日和立春日进行研究,认为以立春日为起始日较符合10个地区气候变化。刘玉庆等[24]通过北京地区60年气象资料印证,认为六气始于立春有一定的合理性。高春庭等[25]通过10地区30年气象资料,对六气时段进行研究,认为以大寒为起始更能反映气候周年变化规律。

5.3 大司天问题的探讨 杨威等[26]对运气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进一步验证并完善了王丙、陆懋修大司天的观点。赵丽等[27]对大司天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大司天所主导的大气候环境,是各学派形成的内在动力,还应考虑战争、地域、生活方式、人类科技介入和干预等其他因素。邢玉瑞[28]通过文献、气象等资料对大司天理论进行研究,发现有些气候变化和医家学术观点并不符合大司天理论,进而强调大司天理论只是人们探索“天、地、人”自然、生命规律中的一部分,不可以偏盖全。

5.4 南北政问题的验证 周铭心等[29]则提出了以地理方位定南北政,酉、戌、亥、子、丑、寅位置属北面南而施政为南政,卯、辰、巳、午、未、申位置属南面北而施政为北政。晏向阳[30]根据木星近日点与远日点与地球的关系,将戌、亥、子、丑、寅、卯归为南政,辰、巳、午、未、申、酉归为北政。周虎等[31]将运气年份分为两纪,利用北京地区60年气象数据分析,发现两纪差异,认为南北政是两纪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南北政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方法。

6 结语

从文献查阅来看气象资料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现状,多是采取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论证的模式,统计学方法较多样,量化标准未统一,气象因素本质和研究方法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五运六气六十甲子周期的特点和各地区气象资料的积累,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时间范围从几年到几十年的增加,各地已经开始60年周期的研究。对于五运六气理论中的疑难问题,如南北政、大司天等问题将随着气象资料的研究逐渐明晰。同时五运六气理论中原有的定式问题也将提出,如五运六气起始时间的问题,随着研究将从新论证。总之,五运六气理论气象资料的研究,是今后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工具,必将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

[1]任应秋.运气学说[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1.

[2]任应秋.五运六气[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74.

[3]孟庆云.五运六气:医学气象历法[J].吉林中医药,1984(4):5-8.

[4]丁文.从二十年气候变化看五运六气的实用价值[J].吉林中医药,1980,1(3):6-12.

[5]吴锦洪.中国古代的医学气象学-运气学说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0(7):56-60.

[6]李民听.从兰州气候谈运气学说[J].陕西中医,1985(5):199.

[7]张年顺.河南省三千年异常气候资料对运气学说价值的验证[J].河南中医,1985(6):27-31.

[8]王树芬.从古代自然灾害史料中探讨运气格局的科学性[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67-469.

[9]Young Min Kim,Soyeon Kim,Hae Kwan Cheong,et al.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Indexes for the Impact Assessment of Heat Stress on Heat-Related Mortality[J].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Toxicology,2011,26:e2011009.

[10]成振镛,李晓君,郭霞珍.韩国运气体质论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1,31(5):480-483.

[11]苏颖,李霞,张焱,等.中医运气学与现代气象学理论相关性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2):49-50.

[12]付帮泽,汤巧玲,黄羚,等.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周期思想[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189-1191.

[13]黄惠杰.从两城区冠心病死亡率窥探运气发病学和“太阳生物学”[J].中医药信息,1986(4):3-4.

[14]胡亚男,苏颖,李秀昌.中医运气学理论与长春地区部分异常气候年流行病发病率比较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4-6.

[15]苏颖,刘芳芳.运气学异常气候年与长春地区气候及部分流行病发病规律的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119-120.

[16]熊壮,刘铁军.运气学说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196-197.

[17]黄玉燕,高思华,翟双庆,等.从北京60年气象数据探讨运气的纪周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4):237.

[18]华静.从北京市60年降水量探讨天干纪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7):12-14.

[19]高春庭,柯资能,王昌忠.从北京1951-2010年气象资料之变异系数看六气主气时段划分的客观合理性[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6):670-671.

[20]汤巧玲,刘宏伟,高思华,等.从六气角度探讨北京市痢疾发病与气象变动的关联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938-942.

[21]程彦杰,黄铁银.五运六气产生与适合的疆域问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12-13.

[22]林平,吴荣娟,黄铭涵,等.运气理论与闽西地区近10年气候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杂志,2011,52(8):649.

[23]张?,朱泉.应用我国10地区51年气象资料对运气学说的统计验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36.

[24]刘玉庆,高思华,张德山,等.从北京市60年气象资料看王冰注释运气计算模式的谬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2):813-816.

[25]高春庭,柯资能,王行甫,等.从气象资料变异系数看六气时段划分合理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50-51.

[26]杨威,于峥,刘寨华.基于”六气大司天”的中医学术流派创新规律认识[J].北京中医药,2009,28(3):198-200.

[27]赵丽,孙外主,张瑞明.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运气大司天理论[J].华西医学,2012,27(2):44-51.

[28]邢玉瑞.六气大司天理论的形成与现代研究述评[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1):1-8.

[29]周铭心,陈智明.《内经》南北政问题解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64-67.

[30]晏向阳.运气南北政初探[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9-11.

[31]周虎,黄玉燕.从运气两纪差异探讨南北政划分方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1511-1512.

R226

A

1007-4813(2013)03-0542-03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编号:2011-zd04)。

王利锋(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五运六气理论与运用研究。

*

苏 颖,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misssuying@yahoo.com.cn。

2013-01-06)

猜你喜欢
五运六气运气长春
运气
初夏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印语长春
百乐眠治疗“丙申之岁三之气”失眠的体会
岂止是运气
走进长春净月潭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词义解奥(一)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