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分析

2013-03-31 20:06武富礼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小层质性油层

王 凯,武富礼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65)

王二虎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 延安717600)

王立龙,雷 迅,罗 星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65)

1 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由太古界、中下元古界变质岩、结晶岩组成,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近海平面、中生代内陆湖盆、新生代周边断陷等主要发展演化阶段。其中,中生代晚三叠世发育了盆地主要的含油层系-三叠系延长组,按沉积旋回划分为10个油层组,即长1~长10油层组[1]。子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坡降为7~10m/k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油层组块状砂岩段,岩性为灰绿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夹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煤线,区域分布稳定。

2 沉积特征

子长油田在河流相发育时期,受河道迁移的影响,河道间微相均不发育,以河道沉积为主体,且主河道占绝大部分区域。该区分流河道发育,只有个别井位于分流河道间,而且位于分流河道间的井砂地比值接近0.5。纵向上,长21-2、长21-3、长22-1小层砂体发育,形成砂包泥的沉积方式,单砂体厚度大,连续性好,对油气储集有利,而长21-1小层以泥岩、粉砂岩沉积为主,一般发育1~2个薄层单砂体。此外,由于该区河道发育,砂体也十分发育,其单井砂体厚度平均值在11.24~15.42m,砂体分布沿河道方向延伸。研究表明,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属辫状河流相沉积,该沉积以心滩为主,在河道沉积中亦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出现在河床底部,表现出以砂岩沉积为主、具有多期河道叠加发育的特点。

3 储层特征

3.1 岩性及岩石学特征

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其次为中砂岩、粉细砂岩及粉砂岩。砂岩碎屑以长石为主,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碎屑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好,颗粒支撑,线接触或点-线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或薄膜-孔隙式,偶见方解石呈嵌晶式胶结。填隙物含量0.2%~30%,一般为5%~11%,成分主要为绿泥石、方解石,其次为少量的钠长石,石英次生加大,部分砂岩中还可见硬石膏、硅质、伊蒙混层、重晶石、黄铁矿等。

3.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1)孔隙类型 长2油层组储层砂岩中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微孔隙、残余粒间孔、裂隙孔等多种孔隙类型,其中以粒间溶孔最为发育,一般占总孔隙的80%以上,其次为微孔隙、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裂隙孔等。孔隙形态多呈三角形、四边形及不规则状,孔隙直径变化较大,平均孔径变化范围在5~96.57μm之间,属于中-小孔隙;面孔率0.2%~13.8%,平均8.4%。

2)孔喉大小及分布 长2油层组储层的排驱压力为0.029~9.258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25.11~0.079μm;中值压力0.15~111.4MPa,饱和度中值半径 (R50)4.896~0.007μm;分选系数0.967~3.374,一般为2~3;退汞效率较低,一般为20%~35%;孔喉半径较细,其均值为4.806~0.009μm;孔喉歪度一般大于零。

3.3 物性特征

1)长21储层 孔隙度为1.52%~24.20%,平均13.38%,分布范围较大,但主要分布在12%~17%,占总样品数的70%以上。渗透率变化范围更大,分布在 (0.01~775.42)×10-3μm2,平均30×10-3μm2,其中渗透率在(0.5~30)×10-3μm2的样品数占全部样品数的68.7%,大于200×10-3μm2的样品约占2.4%。

2)长22储层 孔隙度为1.47%~21.96%,平均13.15%,分布特点与长21储层相似,主要分布在12%~17%之间,占总样品数的71.35%。渗透率在 (0.01~865.28)×10-3μm2,平均40×10-3μm2,其中渗透率在 (0.5~40)×10-3μm2的样品数占全部样品数的67%左右。

3.4 储层的非均质性

1)层内非均质性 ①沉积韵律性。其影响着储层渗透率的垂向分布规律,包括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等韵律类型。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属辫状河沉积,总体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正韵律岩性组合,在岩性上表现为储层下部岩性较粗,向上岩性变细。物性特征上则表现为储层底部的渗透率较高,而中上部较低。此外,岩样粒度分析表明,自下向上粒度由一个或几个由粗变细的正韵律叠加构成。②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一般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等渗透率非均质参数来表示。研究表明,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渗透率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2]。

2)层间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是指某一单元内部各砂层之间垂向上的差异,其中主要指不同小层间的物性差异。研究表明,子长油田单井储层纵向的非均质性较强[3]。

3)平面非均质性 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各小层砂岩的砂体形态呈现不规则状,长21-2小层砂岩厚度平均11.24m,长21-3小层砂岩厚度平均12.6m,长21-3小层砂岩厚度平均15.42m。在平面上,各小层砂岩厚度有所不同,其中长21-2小层以区块东部砂体较厚,长21-3小层在区块中间部位顺物源方向砂体较厚。

4 结 论

1)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沉积,砂岩沉积为主体,具有多期河道叠加发育;河道发育,砂体十分发育,单砂体厚度大,连续性好。

2)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砂岩发育多种孔隙类型,其中粒间溶孔最为发育;储层物性一般,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

[1]刘春燕,王毅,胡宗全,等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 [J].世界地质,2009,28(4):23-26.

[2]张磊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宏观非均质性 [J].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30(5):211-214.

[3]许建红,程林松,鲍朋,等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地质特征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5):13-17.

猜你喜欢
小层质性油层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低阻油层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