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生蔬菜生产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探讨

2013-04-01 15:08李效尊尹静静黄艳刘蓬李自坤吴修
长江蔬菜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水生莲藕栽培

李效尊 ,尹静静 ,黄艳 ,刘蓬 ,李自坤 ,吴修

(1.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生植物研究中心,济南,250100;2.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局)

山东省地处黄淮北部,光热资源充沛,湖泊水库面积较大,以莲藕(Nelumbo nucifera)为主的水生蔬菜食用和种植历史悠久,具备发展水生蔬菜产业的传统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多数水生蔬菜药食同源,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生蔬菜需求逐渐增加。另外,水生蔬菜大多数属于我国特产[2],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3]。水生蔬菜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水生蔬菜大发展和大流通的时期[3]。本文对山东省发展水生蔬菜的优势和水生蔬菜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1 山东发展水生蔬菜的优势

作为我国文明发源地之一,山东文化底蕴深厚,地理环境优越,具备发展水生蔬菜的优势。

1.1 传统优势

山东水生蔬菜食用和种植历史悠久[1],现存大明湖畔的“藕神”祠也是佐证。由于地理环境和种质资源的不同,我省多地出产的水生蔬菜品质独特,备受人们喜爱,其中大明湖产的白莲藕、茭白和蒲菜被誉为“明湖三白”,汶上大荸荠、微山湖和东平湖产的莲藕、芡实等也名扬国内。马踏湖的白莲藕曾是清代皇室贡品,1972年还被用于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另外,由于饮食文化的因素,我省水生蔬菜食用方法也别具特色,拥有多种风味独特的菜品,如“凉拌藕”就是鲁菜中的名菜之一。由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品质独特,我省的“明水白莲藕”(济南章丘)、“沙河莲藕”(济南商河),“八湖莲藕”(临沂河东区)和“孝河白莲藕”(临沂兰山区)已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开发水生蔬菜相关加工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2 区位地理优势

山东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位于东经114°36'~122°43',北纬 34°25'~38°23',光热充沛。境内黄河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另有微山湖(全国第5大淡水湖,也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和东平湖等湖泊分布,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面积较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山东经过,随着南水北调的实施,沿岸水面将进一步扩大。有利的地理条件为山东水生蔬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枣庄、济宁和泰安等矿区都有较大的塌陷区,目前全省塌陷区面积在47 000 hm2左右,相当于3/4个东平湖的大小,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预计10 a后面积将扩大1倍左右。很多下陷区由于积水已变成湖泊,目前塌陷区利用率仅20%左右。塌陷区的利用是当前我省面临的重大课题,发展水生蔬菜将是出路之一。

山东地处沿海,出口便利。作为蔬菜出口大省,成熟的出口渠道为水生蔬菜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2 山东水生蔬菜生产概况

为摸清我省水生蔬菜发展概况,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考查、电话访问和网络检索等多种方式对全省水生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2.1 莲藕

莲藕在山东广泛分布,其中绝大部分是藕莲,其次是花莲,子莲较少。

据我们估计,2013年全省浅水藕种植面积在13 000 hm2左右。济宁、枣庄、泰安、济南、淄博和临沂是我省传统藕区。济宁种植面积最大,其中微山县在2 200 hm2左右,其他区县合计在2 600 hm2左右。东平湖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周边也是我省第二大莲藕种植区域。近年来,在菏泽和东营两市水源丰富的地区浅水藕种植面积较大(均在667 hm2以上),聊城、潍坊、日照、威海、青岛、莱芜、德州和滨州等地也有了较小面积的种植。另外,野生莲在微山湖区大面积分布,面积在2 300 hm2左右。

目前我省栽种的藕莲品种主要是鄂莲4号、鄂莲5号、鄂莲6号和宝应大紫红等南方品种,地方传统白莲藕品种已非常少见。传统品种逐渐消失的原因是其产量低、商品性差。由于市场上传统白莲藕稀少,百姓需求得不到满足。从网上我们还了解到我省还有“南斯拉夫雪藕”、“美国雪莲3号”和“泰国花奇莲”等所谓“品种”,据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刘义满研究员分析,这些名字均是为了推销藕种的噱头,其真正来源应为国内南方品种或后代选育而来。这些情况的出现,凸显了我省莲藕育种科研工作的缺位。

目前山东莲藕的栽培方式分为传统坑塘和池式两种,在水源丰富的地方采用传统坑塘式栽培,而在一些水源相对较少的地方以池式栽培为主。池式栽培主要分为硬化池(由混凝土建成,使用期限较长)和软化池(由防渗膜建成,一般只能使用3 a)两种[4]。有些地方还推广了秸秆种藕的方法,即把秸秆铺在泥中,然后将藕种于其上。这样,不仅便于藕的采挖,同时由于藕田有机质增加和土壤变得疏松也有一定的增产效应。我省莲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是腐败病,目前我省缺乏抗性品种筛选,也没有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通过调查还发现,目前莲藕施肥方式比较粗放,肥料用量较大,所需费用较高。

采收是莲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和用工费用的提高,莲藕采收费用逐年攀高。目前,分散农户还是采用人工采收,一些合作社开始利用喷射水枪或采藕机进行作业。

莲藕出口和深加工在山东还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开始微山湖出产的鲜藕才走出国门出口到韩国。近年来济南维真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对日本出口冷冻莲藕切片。另外,微山县鲁南湖产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发了荷叶茶。深加工企业缺少,资源利用率低,缺少附加值,是限制莲藕生产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

2.2 其他水生蔬菜

除了莲藕外,菱角(Trapa sp.)、荸荠(Eleocharis dulcis,Eleocharis tuberosa)、芡实(Euryale ferox)和蒲菜(Typha latifolia)等水生蔬菜在我省也有分布。其中菱角和荸荠是我省常见的休闲小吃和湖区特色蔬菜。东平湖的菱角,当地叫青菱,20世纪80-90年代曾经大力发展人工种植,最大面积达到近3 400 hm2,年产3 000 t,近20 a来种植面积大大减少。微山湖的菱角个头较大,有野生也有栽培,栽培面积在460 hm2左右。菱角秧是当地的家常蔬菜,鲜菱角或干品及其加工制品很多被销往外地。荸荠在湖区主要为野生,另外在济宁汶上县常年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大约在260 hm2。

芡实(俗称鸡头米)在我省湖区也有一定面积,分为野生和栽培两种,微山湖区栽培面积为800 hm2左右,东平湖区栽培面积为500 hm2左右,芡实叶柄和果柄在产区是家常蔬菜,芡实米远销北京、安徽和江苏等地。

蒲菜(香蒲),在我省水域广泛分布,唯有大明湖蒲菜比较出名,是济南名菜之一。济南大明湖曾经是我国蒲菜的三个著名产地之一(另两个为云南建水和江苏淮安),但目前济南蒲菜的食用人群逐渐缩小。据悉,在聊城等地,蒲菜在市场上偶有出现。

3 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3.1 莲藕品种多样性差

如前所述,目前我省莲藕主栽品种都是南方品种,地方传统白莲藕品种已很少见。当前主栽品种产量远比我省传统品种高,但品质不太符合当地饮食和进口国消费习惯。据一家出口公司反映,日本进口莲藕要求直径不超过8 cm,而目前主栽品种大都较为粗壮。这些都反映我省莲藕品种存在多样化较低的问题。

3.2 莲藕栽培和管理落后

莲藕栽培方式仍以坑塘为主,管理粗放,不仅浪费肥水,也限制了莲藕采收效率的提高。莲藕采收目前仍以人工为主,水枪喷射和采藕机等设备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另外,莲藕病虫害防控体系研究缺乏,标准化种植程度低,存在莲藕生产不稳定现象。相关研究和技术推广缺位是关键原因。

3.3 产品附加值低

增加水生蔬菜深加工比例提高附加值,是保障水生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产品仍以简单包装为主,上市期短,附加值低。其中主要原因是省内缺少水生蔬菜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形成知名度高的品牌。

3.4 小型水生蔬菜发展萎缩

我省菱角和芡实种植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据调查东平湖区目前的面积仅为20 a前的1/5左右。蒲菜虽然在全省水域普遍分布,但蒲菜食用人群也日渐减少。荸荠是备受大众喜爱的休闲食品,但近年来面积并无扩大。其中的原因,既有产量低的因素,产品加工技术滞后和推广不力也是关键原因。

4 促进山东水生蔬菜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如前所述,水生蔬菜在国际市场的潜力巨大,生态效益显著,我省具备发展水生蔬菜的传统和地理优势。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水生蔬菜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我们认为重点是以下3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水生蔬菜研究和技术示范的支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对于其他蔬菜而言,省内各级政府对水生蔬菜科研的支持力度远远不足,我省水生蔬菜遗传育种和栽培研究几乎是空白。虽然政府(主要是乡镇一级政府)扶持了若干示范基地,但是质量不高,示范效果有限。主要原因是我省水生蔬菜专职科研人员长期缺乏。以项目为依托,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的水生蔬菜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是我省水生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二是加强企业和品牌的培育。目前我省水生蔬菜品牌缺乏,“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对产业发展极为不利,应加大对企业和合作经济的政策扶持,尽快扩大水生蔬菜产品的内销和出口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目前全省整体的水生蔬菜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限制了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达到规模化种植,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从而为“龙头”企业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4.2 加快科技创新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水生蔬菜的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要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一是引进和培育莲藕优良品种,增加品种多样性。在高产的基础上,重点要突出地方品种特色,这样不仅有助于满足我省百姓需求,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引种和育种工作还应结合机械化采藕的发展趋势,选择入泥浅的品种。莲藕腐败病抗性育种也应该引起重视。育种工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种质创新,提高育种效率。

二是加强莲藕栽培和病害防控研究。机械辅助采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大力研究和推广采藕机配套的栽培技术。摸清莲藕需肥规律,实现精准施肥,有利于提高莲藕的肥料利用效率,降低施肥量。腐败病是莲藕最严重病害,该病以防控为主,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系统的防控体系。

三是针对荸荠、芡实和菱角生产面积扩大停滞甚至萎缩的问题,应加快新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创新和推广。除此之外,要把这些小型水生蔬菜的推广整合到水生蔬菜大产业发展中去,摸索不同水生蔬菜轮作、套作和水旱轮作等多种农业措施,确保水生蔬菜生产的稳定化、长期化和多元化。

四是加强水生蔬菜地方特色产品的深加工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保障水生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充分发扬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开发地方特色食品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叶静源.我国水生蔬菜栽培史略[J].古今农业,1992(1):13-22.

[2]赵有为,曹碚生,薛林宝.中国水生蔬菜作物品种资源分类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9,10(3):15-20.

[3]刘洪.中国水生蔬菜基地成果集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柯卫东,刘义满,黄新芳.水生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水生莲藕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夏季这样管莲藕
出淤泥而不染——莲蓬与莲藕
莲藕药膳 秋季最宜
自然栽培的味道
互助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夏季苦瓜栽培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