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师为例

2013-04-01 21:32马晓玲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双语少数民族

马晓玲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3)

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双语”需求向“三语/多语”需求发展;与此同时,双语人才的社会认知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从单元性向多元化、个性化和高素质化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对高校双语生的英语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双语生的社会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中国的“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教育或汉语和外语的教育。就新疆来讲,具有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除回族外)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双语类型有三类:民兼民型;汉兼民型;民兼汉型。无论哪种类型,汉语均为第二语言,英语为第三语言。

根据目前国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制度,双语生考入高校后,须与其他民族(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同班就读专业课程,接受同样的考核标准,其中包括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因此,这些双语生在学习三语过程的困难比起其他同学要大很多,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根据Kumaravadivelu(2012)[1]的选择教学策略原则,无论外语教学如何发展,核心问题都是教师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教授群体的特殊性、讲授内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因此,少数民族双语生三语学习的问题有一半源自教师:教师怎么教?教师对课程、教材、学生和环境的认识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现存主要问题

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基础课属公共必修课程。全校必修英语的少数民族双语生由于基础等原因与其他本科学生分开单独组班,现有12级双语班5个,13级双语班4个,共有学生560人。学院现实用的教材是《新视野英语教程》:预备级和一、二、三册。进行英语教学时没有统一的、可具操作性的教学大纲,英语教师参照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了试用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开设两年英语,每周四学时,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

但双语生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却非常严峻,突出表现为: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双语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双语生与其他民族(汉族)学生同班就读的人数必然增多。目前,新疆师范大学某些专业班级里,双语生的人数几乎占一半。由于大部分双语生没有英语学习经历,英语基础为“零起点”,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面对零起点和高中起点的双层面教学,导致教学陷入困境:教师无法全面展开英语课程内容的教学;学生也无法按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学校评价体系也无法按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衡量学生的英语能力。

张红(2004)[2]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调查中发现,在入大学前85.3%的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学过英语,只有14.7%的少数民族学生学过1~2年的英语。此外,在入学前学过英语的民族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英语词汇量不足500。入校以后,69.8%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当前英语学习有困难,还有8.5%的学生认为几乎不懂。55.3%的少数民族希望以后英语学习难度逐步提高。

根据闫玲、古丽米拉·阿不来提(2012)[3]对新疆师范大学双语生的调查研究,44.7%的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31.6%的学生喜欢英语,而2.6%的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

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研究中,吴霞、古力扎·塔力甫(2004)[4]以新疆师范大学的双语生为调查对象,发现在英语学习中少数民族学生拥有非常积极的态度,虽然困难很多,他们仍然感到快乐并且可以忍受这些困难。而学习动机调查选项的结果显示,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以工具型动机为主,并且相当的强烈,这也是维持他们英语学习热情的依据。

就高校双语班英语教学的现状,对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的调查研究很多,但是,教学核心问题是教师,教师的态度、心理、知识构建、教法、人格等无一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来解决双语生教学中的问题。

二、教师访谈

对于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族双语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情况,根据学校的政策,外语学院大学英语部进行了双语生分班教学,并且从2012年秋季新学期始,对一些双语班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由以前每周2次的“精读”、“听力”改为“精读”、“写译”和“听说”。课程改革后,课时未发生变化,只是“精读”和“写译”按单双周排课,由不同的教师来授课,使每种类型的课内容明确、重点突出。

本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刘雪莲(2006)[5]的问卷为模版,并作了适度调整,围绕以下问题对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的老师进行了访谈:

1.您的每周工作量是多少课时?您对这个工作量满意吗?

2.您有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吗?是什么?有压力吗?

3.您的授课班级有多少人?人数合适吗?

4.您的教学选用的教材是哪一种?您对教材的评价如何?

5.您的英语教学采用的设施有那些?您对教学设备满意吗?

6.学生测试的手段有哪些?试题是教师集体出的还是购买现成的?

7.您所在的教研室有集体备课吗?如有采取的方式如何?

8.教学评估的方式是什么?

9.您对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建议是什么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受访的教师28人,这些教师都有过给双语生授课的经历,包括笔者在内。上述十个问题中,第6和7个问题所有的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那就是测试手段固定,即期末考试,试卷由某一位任课教师出,然后在平行班级使用;而备课方式则采用集体备课,平分到各个任课教师,教研室定期地会有说课,即备课的某位教师来说备课、上课的思路,大家集思广益,再根据各班的情况各自调整。

第一、二个问题:您的每周工作量是多少课时?您对这个工作量满意吗?您有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吗?是什么?有压力吗?

受访的教师平均课时是12节,给双语班授课教师的平均课时为4,大家都认为可以接受;60%的教师都有各级各类的课题,包括教育部课题、厅局级课题以及学校课题,而这些课题占据了他们业余所有的时间,双语班每次的备课时间大约40-60分钟;对于有科研任务的教师,既要上好课,尽教师本分还要完成科研任务,他们普遍认为压力很大。

第三、四个问题:您的授课班级有多少人?人数合适吗?您的教学选用的教材是哪一种?您对教材的评价如何?

受访的28位教师,无一不说给双语班上课难,究竟难在哪里?除了学生因素,受访教师提到了很多客观原因:首先,每个双语班级的人数都达到70至80人,个别班级人数更多,所以大班授课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很多教师不喜欢大班授课。其次,教材单一。双语班所用教材为《新视野英语教程》,教材话题选择比较新颖,但是没有体现出民族性与地区性,与双语班学生的文化很少有和谐共振,因此比较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基础薄弱的学生从预备级开始,两年的时间上到第三册;其余学生从一级上起。再次,教师承担课时多,科研压力大,很难投入大量时间在双语班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上。

第五个问题:您的英语教学采用的设施有那些?您对教学设备满意吗?

受访的教师答案基本一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材、教案加黑板。也有教师在精读课用多媒体,但次数较少。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也是双语班课难上的一个原因:课堂吸引力不够。作为70-80人的大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单纯地通过传统课堂很难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在通讯业如此发达的今天,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工具是很难办到的,如此怎样让老师的授课比那些多媒体更加吸引学生是考验教师本领的时候。笔者听过几位给双语班授课教师的课,多媒体的使用很单调,统一的模板配教参上的内容,学生的关注时间不超过10分钟。笔者也听过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外的课程,也是大班授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维持纪律、不禁止学生使用多媒体移动工具,但是所有学生兴致都很高,很配合教师授课。原因除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外,很重要的一点恐怕是多媒体的使用。每一张幻灯片都别具风格,不仅有新颖、贴近生活的内容,更有多姿多彩的画面和动漫图片,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每一堂课都可爱有趣,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也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应该是新型教育模式的体现吧:关注专科知识,也积累综合能力。

第八个问题:教学评估的方式是什么?

教学评估采用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教研室统一听课、评课,教师自省等,也在学生间进行问卷调查来评估教师的授课情况。

第九个问题:您对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建议是什么?

对于这个开放型问题,受访的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提出减少班级人数、采用能体现地区特征的教材、改进教师教法、同民族教师授课等等。

三、结果分析

对于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双语班的难不完全在于学生,有很多主观因素。

3.1 课程与班级设置

韩英(2012)[6]在研究高校少数民族双语生英语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时提出高校英语教育不能适应双语生的实际情况,具体体现为:英语教育制度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尽管大学英语教育制度是从学生整体考虑,符合高校英语教育目标,但还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些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也有哈萨克族,他们来自全疆不同的地区,由于语言差异、经济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差异、心理素质差异,给学习带来不同的影响。要在大学里进行普遍的英语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克服困扰,使少数民族学生顺利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所以在教材选择上要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而不是一刀切地采用全国都在使用的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不能说不好,但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是从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地方开始,双语生首先需要情感上的靠近,再慢慢去掌握。

大班对于语言学习的确是一个限制。作为语言教学,从认知的过程而言需要不断的输入和输出,而过大的班级很难让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很多教师倾向于运用行为主义的方式来教学——即强调模仿和记忆。但是,学生会很容易厌烦这一种教学方式,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如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动作反应法的简称)教学法却很难在70-80人的大班实施,人数太多,浪费时间也无法保证教学的效果。笔者也访问了一些双语班的学生对大班上课的看法,所访的学生都不满意这种状态,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想学的学不到太多的内容,而跟不上、不想学习的又在浪费时间。怎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益呢?这不仅是教师的问题,也是学校教务部门的问题,教师在做深入、系统的了解后上报学校,在教师资源许可的范围内减少班级人数,按照学生的程度再细化班级,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学有所获。

3.2 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想信念。”(王伟廉,2001)[7]对英语教师而言,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教育的新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教师需要丰富自己对学科的认识,不断构想和预期自己追求的工作成效,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是传统上对教师知识储备的高要求。而现在,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还要有全面的教育学科知识。而反问受访的教师,也反问我自己是否具备这些理念和素质,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差很远,远远背离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受访的教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参加了澳门-新疆英语中心外籍教师的近半年的教学培训;近一半教师有过半年期或一年期的内地院校进修或培训。但是,教学的对象一直在变,教学理念也一直在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持续学习和教师的持续学习是一致的。但是,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师教育的课程设计局限在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作为单一学科的理论指导,其结果是英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重学科知识,轻教育理念。外语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杂教学过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具有比较宽广的包括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内的知识结构。

3.3 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学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和教学的成败。目前,新疆地区的英语教师整体学历不是很高,胜任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同时精通民、汉、英三种语言与文化的教师非常缺乏。而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来看,民族学生更倾向于本民族的教师授课,这也符合情感教学的要求。因为民族教师从感情上比较容易获得民族学生的认同,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并且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民族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促进学习的效果。但是,这不是说只能由民族教师带民族班的英语课,而是要求汉族教师要加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生动活泼,贴近民族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其次,教师要培养、锻炼并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吸引学生。“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第一要领就是要学会微笑”。(王利群,周作宇,2011)[8]微笑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它能给学生带来好感与好心情,进而感染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4 教师的期望效应策略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责任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运用期望效应策略,即情感效应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其基础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教师在具体利用和设置期望目标时,不仅要使期望目标与学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还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层次设置远近不同的期望目标。目标不能偏高或偏低,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哪些学生能期望什么,不能期望什么;哪些学生先期望达到什么程度,下一步达到什么程度等,教师应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那种整齐划一、不分伯仲和一味追求高要求、不切实际的教师期望,只会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压抑个性成长,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要经常并善于进行心理换位,了解学生的自我期望,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对于教师的期望效应策略,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爱心与奉献,这与教师面对的科研压力形成了矛盾;但是,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教育者而言,作为有责任感与良知的教育者而言,教师要平衡、协调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质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三语教学”作为新疆地区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惑,怎样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力量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不可避免,但是,教师作为统领与指挥者,其作用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因此,优秀教师不仅能出色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还能在组织教学时营造出充满亲和力的诚信、探究的氛围,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修炼而达到的最高境界。

[1]B.Kumaravadivelu.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2]张红.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P32-135

[3]闫玲,古丽米拉阿不来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P86-88.

[4]吴霞,古力扎塔力甫.新疆师范大学理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学习动机类型及男女生学习动机类型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4).

[5]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韩英.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双语生英语教育的双向适应性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P106-112

[7]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1.

[8]王利群,周作宇.优秀教师的十项基本功[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猜你喜欢
新疆师范大学双语少数民族
新疆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喻白杨作品
吕蓓佳作品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