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的互动关系

2013-04-02 02:54李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校园文化道德

李军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论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的互动关系

李军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活动长计实践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共同形成并认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开校园文化建设是实践社会道德教育的良好途径.文章主要分析了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社会道德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途径.

社会道德;校园文化;互动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学生视作是校园文化培养的对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输出一批批身心俱佳、品学兼优、富于创新精神的社会栋梁.因此,开校园文化建设是实践社会道德教育的良好途径.社会道德教育目标决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向标.本文试图从社会道德教育的视野下去研究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和对策.

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来说,校园文化有着亚文化的特性.亚文化也就是微文化、副文化、集体文化,在一个群体范围中形成的共识.在当代的大学校园中,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活动长计实践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共同形成并认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公共信奉的人生信念和行为准则的真实写照,是由高校的主客体共同创造和共同享有的文化氛围.此外,它也是一种管理、教育和群体文化.有专家学者看来,如果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1].

高校校园文化必然是一个系统的机体,它跟随社会主导的方向行进,强调校内主流的价值观念,涵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风采、学生特质、人员素质、校园环境等因素,在展现了学校文化发展的进程的同时,也展销了学校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充分印证了校园文化在社会主导文化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对内集中体现为某种学术文化氛围,对外则代表着学校形象,并发挥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并不是各种因素的简单加和,而是各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要保证这个有机系统的正常、健康、顺利运行,则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的进行有效地文化建设.

2 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2.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分注重眼前利益

校园文化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做好艰苦、困难的准备.但是当前状况中,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广,高校校园文化的动态性导致其极易染上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价值之中负面或是糟粕的因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管理者往往显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实用性倾向,而忽略了从整体完整性出发的设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表面上丰富多样,但主要针对的还是学生的课余生活,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项日常教学活动,因此无法避免出现校园文化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这无疑会给校园文化对高校社会道德教育的作用形成负面影响,无法显现出学校的特色.

2.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际脱节

由于当前高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各高校都相应加大了物质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却少之又少,无法与硬件相匹配.校训是高校长期运行以来广大师生形成的共识和行为准则,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大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而枯燥,没有在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既繁重又枯燥,通过校园内丰富的业余活动来放松身心,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校园文化中必须融入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娱乐性质不能泛滥、过剩.

2.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纯政治化和形式化倾向

高校校园建设有别于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也无法代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集合了文化熏陶和社会道德教育为一身.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将两者紧密结合,在相互交融和配合之中发挥出文化建设的最大作用,推动社会道德教育[2].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显现出单纯的政治化和形式化倾向,校园文化建设仅仅为了满足形式上的追求,使其沦为了口号、旗帜,从而忽视了本身应有特点和内容,使得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傀儡.

3 大学生社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现状

3.1 诚信观念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核心,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应该身先士卒作为诚信的典范,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等发生着改变,潜移默化间还变着他们的诚信.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学习上进行公开性的考试作弊,通过各种匪夷所思的方法进行作弊,作弊工具也是层出不穷,并且在事后完全没有表示出对作弊行为感到愧疚感和羞耻感;在论文发表上剽窃抄袭,或是出钱找枪手为自己代写;在求职过程中伪造简历,改写在校成绩,肆意篡改获奖情况、购买或伪造荣誉证书等.

3.2 社会公德心失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自我素质偏低.部分学生在校内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文明标准,穿着背心或是拖鞋就出入公共场所,在个人形象塑造上随意放任、奇装异服,甚至在宿舍内聚众赌博,违章使用违禁电器,并且不以这些腥味儿感到羞耻[3].其次,是缺少感恩意识.感恩是人类文明史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但是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只会一味抱怨别人的不好,却从不懂检讨自己,感恩别人对自己的好.再次,使缺乏社会公德心.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不让做,在路上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中满口脏话,乱爆粗口.这种行为,不但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更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毁于一旦.

3.3 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心强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高校学生体会到知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奋斗的过程中过分重视知识的积累,将眼光都放在了智育上,但是却忽略了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养成和提高.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使其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比如说,在选择就业的思想倾向上,大多数学生都表现了相当明显的功利性倾向.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工作所处的地域环境、薪资待遇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工作性质是否合适自己、今后的上升空间又是如何等问题.

4 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的互动关系

4.1 社会道德教育目标决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校园文化是为实现教学目的,遵照教育规律,以学生深思你健康发展为落脚点,长期以来行成的,校园文化的关键作用在于育人.无论是从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等部分的分置风格,还是从校园各项管理规范、条例等制度的制定来看,都要与校园文化的设计相契合.归根结底,校园文化是为整个校园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环境和氛围[4].以学生现有的经验、兴趣、信念为基础,进而对学生将外在的制度内化成为内心的信念和素质起到启发、促进、加速的作用,从而作为行为的指导.因此,校园文化能够推进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4.2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师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园文化中的教育作用,服务于社会道德教育,并将社会道德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感化、感染的作用.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忠诚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社会道德教育改头换面,使其满足当代“90”后大学生的需求,成为了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开展的一条新途径.作为高校社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提高社会道德教育的效率,使其发挥真正实效.

4.3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向标

中国大学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大学.它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人才,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紧随时代发展脉搏,构建校园文化特有的发展机制,使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升级的整体,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识到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致力于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的要求制定方向,要为高校社会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全方面的服务,输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人才[5].

5 高校文化环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的融合路径与措施

5.1 以人为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以教师、以学生为本.校园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尤其是大学生,要激发他们建设、实践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致力于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采用专家引导、激励、协助的模式,进行自我教学、自我反思,希望广大师生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者、实施者,充分发挥职业的生命力,丰富精神生活,满足心理需求,实现个体价值.一批批青年才俊通过勤奋学习,积极参与丰富的社团活动,积极探索科研探究,充满创新精神的科技活动,在充实、多样的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提升内涵,最终达到情感与认识的高度统一.

5.2 重视载体选择和利用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注重载体的选择和利用.首先就是网络平台.网络使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网络文化对师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给师生社会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网络,以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6].要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工作思路,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优化配置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平台社会道德教育工作体系.严格遵守网络文化制度,积极宣传社会道德教育,过滤不良信息,能够占领大学网络领域[16].用开放、接纳的态度,不断甄选、吸收、整合新时代中的新文化、新思维和新精神,使大学校园文化始终保持着先进性.

5.3 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大学文化的建设重要方式,也是开展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按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不断推进学生成长、成才.社团组织具有民间群体组织的自由性、结构松散性和成员的广泛性等特点.高校要加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引导其发挥出正面积极作用.要牢牢把握社团建设的方向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一批满足青年学生精神世界需求的学生社团.尤其是要大力建设理论学习型社团,扶持科技服务型社团,构建监督兴趣爱好型社团.

5.4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社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要唤醒大学生潜意识中的社会道德,更重要的是要规范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以此来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实践能力,首先要发挥父母、老师的带头作用,他们以身说法、知行合一,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其次,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能够对社会有更为真实深入的了解.通过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意识,提高复杂环境中的判断力、识别力,是自己的身心得到磨练和沉淀.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广,高校校园文化的动态性导致其极易染上市场经济的恶习,大学生社会道德建设也面临着许多负面的糟粕影响.因此,要明确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的互动关系,通过以人为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载体选择和利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等途径,来促进高校文化环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的融合.

〔1〕王千月.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J].企业研究,2010(4):64-65.

〔2〕刘姝嘉.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其对策[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41-44.

〔3〕朱静蓓.高职学生道德现状及道德教育的创新厦[J].科技信息,187-188.

〔4〕马益平.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模式[J].高等教育发展,2006.

〔5〕王媛.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

〔6〕王军.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生德育,2006.

G641

A

1673-260X(2013)12-0211-03

2012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地域文化与社会道德建设研究阶段成果(L12CKS016)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校园文化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