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四我”修炼与追求

2013-04-02 05:20吴庆久
传媒 2013年9期
关键词:凤凰卫视电视节目人格

文/吴庆久

美国著名新闻节目《六十分钟》的创始人唐·休伊特曾把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地比喻为电视传播活动的“最后一棒”。当今社会电视传播活动中,尤其是在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泛滥的情况下,节目主持人更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成为节目的标志和灵魂,乃至节目成败的关键。许多电视台在倾力打造名牌节目的同时,也在倾力打造名牌主持人,甚至不惜血本“挖角”名牌主持人。因此,电视节目间的竞争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主持人间的竞争。

那么,主持人靠什么竞争?或者说,主持人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有效提升节目的品质,被观众认可,并成为名牌主持人呢?白岩松曾说,主持人拼来拼去,拼到最后是人格的较量。笔者认为,白岩松所讲的“人格”就是主持人“忘我”追求的本质内涵。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人格的关系可以简单分析为:“本我”在于追求快乐,“自我”在于追求现实,“超我”在于追求完美,“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到平衡关系。江苏师范大学吴义昌在《无我—求我—忘我——健康人格发展过程的标志》一文中讲到,成年期健康人格的标志是“忘我”。“忘我”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指个体致力于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记自我的存在,只有如此,个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二是指个体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和感官享受,而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利益。只有如此,个体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坚守本质 正视本事

众所周知,凤凰卫视成功要素之一,就是捧出了一批家喻户晓、有个性、有魅力的名牌主持人。《凤凰术——凤凰卫视企业文化》一书指出,对于挑选主持人,凤凰卫视提出了两个基本标准: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所谓服务意识,是指要求主持人不是大智大慧的化身,而是平民百姓的替身,绝不允许主持人以俯视的眼光看待大众,而应以平等的态度服务大众;所谓专业素质,并不是要求主持人是科班出身(实际上凤凰的名主持人很少有科班出身),而是指从节目的策划到采编、制作和播出,主持人都要亲身参与,“不仅是内行,更得是高手”“一个不能自主的主持人,一个照本宣科的主持人,凤凰是不需要的”。这两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主持人应有的本质与本事。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传媒业中一个特殊的角色。一方面,在大众面前光鲜受宠;另一方面,责任重大,其一言一行,对大众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实际上是集个人角色、媒体角色、公共角色的三位一体。主持人在追求和展示个性风格时,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本我”人格层面的一些本能欲望和冲动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因此,如何协调“本我”与“自我”,塑造一个怎样的“自我”,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面对和解答的课题。

塑造主持人的“自我”,首先就是要坚守“本质”,不失纯朴与真实,既无需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就个人角色而言,主持人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光鲜受宠,不能说明你高人一等,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应该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生活中的真实与真诚;就媒体角色而言,主持人是媒体的符号,必须成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缺位、越位或者失语、乱语;就社会角色而言,主持人应该是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仅要善于展示自己,更要服务观众,引导观众,为文艺繁荣、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坚守本质的基础上,更需正视本事。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将自己定位为节目的创作者,而不是仅仅将自己看做是节目的表达者。主持人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才学、能力,一方面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你所不了解的,实现自己能量的最大化。优秀的主持人,都会学以致用,把知识、阅历、经验,当作积淀,并转化为节目提升的推动力。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说她小时候听过一个美国广播剧,广播剧的主持人在每晚节目结束后都会说一句“晚安,美国人,无论你身在何方!”这句话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了主持人,也要在节目中对同胞说“晚安,中国人,无论你身在何方!”这种阅历和积淀最终在吴小莉成为凤凰卫视主持人时转为了节目的推动力,一句“祝全球华人平安”最好地诠释了凤凰卫视的宗旨——拉近全球华人距离。

不断学习 换位思考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超我”是完美的我。这个完美的“我”的境界很难达到,因而“超我”之人少之又少。但是,即便我们很难达到“超我”,但可以努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形成独特的个性与风格,但这种个性与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比新闻更“新鲜”的行业了,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和学习新知识是保证主持人在这个变化迅速、信息密集的行业里不会落伍的唯一办法。所以,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学习创新的能力。例如,在传统的印象中,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更看重的是形象和气质,而“说”的能力往往是电台主持人的特长。但近年来,“说新闻”的理念已经被新闻界普遍接受,这就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打破“播”的局限,结合自身个性与条件,完成对新闻稿件的改造,实现对新闻的个性化表述。

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其目的是在“忘我”追求上实现更加博大的我,更加开放的我,能够驾驭全局的我。电视节目主持人塑造“自我”的过程,是形成独特个性与风格的过程,但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做节目需要从自己的价值体系出发,但如果将自己的价值体系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无疑是狭隘与极端的做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在塑造“自我”的同时,更要跳出“自我”,超越“自我”,与观众换位思考。置身观者的思维,才能引起共鸣。2009年,笔者参加由原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记者培训,江西卫视《传奇故事》主持人兼制片人金飞在谈及自己的主持经验时,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传奇故事》有一期节目讲述了两个亲属因为300元钱而反目成仇的民事纠纷,主创编导在初稿中表示“为了区区300元钱而反目,太不值”的意思。金飞就问这个编导:“那么你觉得为了多少钱反目是值得的?”这个小故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种真正的换位思考。超越“自我”并非全盘改变,而是要有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样主持人的个性与风格才会更好地被观众所接受。

手中无剑 心中有剑

在足球界有这样一种共识:要让观众欣赏到一场连贯、精彩的足球比赛,优秀的裁判是不会让观众感受到他的存在的。裁判是一场比赛的主导者,他要通过裁判权威保证比赛的公平和规范。但是,球员才是赛场上的主角,裁判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让自己替代球员成为场上的第一明星。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足球裁判面临着同样的情境。例如,竞赛类节目,主角是选手;访谈类节目,主角是嘉宾;重大新闻事件,主角是新闻当事人乃至新闻事件本身。主持人如何在彰显自我个性风格的同时,又能巧妙地隐藏“自我”,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有“忘我”的追求。

五代时期,有一位武术高手擅长用剑,随着年龄的增长,用剑的长度却越来越短,到了五六十岁时其剑法出神入化,居然不用剑了,每逢交手都是赤手上阵,却从未败过。这在武侠小说中经常被描写为“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在笔者看来,这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忘我”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名优秀的电视主持人,不应局限在主持人的活动小区域、思维小空间,不能只为完成单一的主持任务而主持,而是应该把所想所备融会贯通,以节目现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为统领,放下自我束缚,让主持语言自然流淌,让节目进程顺通无痕,与现场演员、嘉宾、观众(节目参与者)配合相得益彰,在无形中,完成对节目的穿针引线,实现节目的完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以现场参与者为中心,主持人一定要成为节目进程中的主导人物,但不是主体人物。

总之,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坚守本质,正视本事,不断完善和超越自身,扩展自己内心素养,才能构思更大、更美的蓝图。

猜你喜欢
凤凰卫视电视节目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类节目开场白及结束语分析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