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表征和双语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2013-04-02 09:46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语码双语语义

王 勇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双语表征和双语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王 勇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双语表征和双语语码转换问题是近50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双语研究得出的表征理论主要有:共同表征、独立表征、混合表征等理论.每种理论都提出了各自的模型,共同表征的理论模型有:词汇连接模型、概念中介模型、拓展的等级模型;独立表征理论模型有:独立模型;混合表征理论有:词汇/概念分布式模型、双语交互激活模型、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BIA模型、BIA+模型等.双语语码转换的核心是抑制控制,主要的模型是抑制控制模型.该模型主要解释了双语语码转换的代价问题.双语表征和语码转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多的问题.

双语;双语表征;双语语码转换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国际间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掌握两种甚至多种语言,双语现象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语言不仅是传播交流的核心,更是思维、信息表征等高级认知的核心,语言在认知心理学中起异常重要的作用.双语者在使用两种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种语言间的语码转换的问题,语码转换问题成为近50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分别从行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对双语者的语码转换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双语和双语表征

关于双语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研究角度不同,双语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所指的双语者是指能够理解和使用两种语言的人.

2 双语表征理论及理论模型

首先是共同表征理论,该理论认为,双语者两种语言有共同的语义存储系统和各自独立的语言形式系统,两个语言形式系统都与同一个语义系统相联结.

共同表征理论的第一个模型是Potter等提出的词汇连接模型[1],该模型认为,两种语言存在于两个独立的词汇表征之中,但是共享一个概念表征系统,同时概念表征系统也是独立于词汇表征系统的.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和语义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和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直接联系,通过一语的词汇表征再与语义系统相连.

第二个模型是Potter等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概念中介模型[1],该模型认为一语和二语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而是分别于语义系统即概念表征相联系.

第三个模型是Kroll等人提出的拓展的等级模型[2].该模型认为,随着双语熟练水平的提高,二语与概念的联结强度会逐渐加强.该模型既承认形式层次的联结,也承认概念中介的联结,最终的联结方式取决于双语者的语言熟练程度.

其次是独立表征理论,该理论认为,双语者心理词典中存在四个独立的系统,即一语二语的语义系统及一语和二语的形式系统.语言形式的转换必须通过语义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匹配来完成,转换方式主要是通过转译来完成的.

3 双语语码转换及其转换代价

语码转换是指熟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在使用双语的环境中,经常在句子间有时甚至在句子内进行语言的交替使用.语码转换代价是指是指从一种语言转向另一种语言所耗费的资源.目前,语码转换将导致认知代价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比如,当刺激包含混合语言的时候理解和创作的速度会减慢,尤其是当输入语言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时候.当前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关于语言转换代价的本质是由一般的任务控制机制引起的,还是双语者控制语言活动的精确的语言加工过程的结果.近年来的文献中大多数关于语言转换的普遍解释表明,绝大多数都是专门地执行控制因素的结果并且因此向外延伸到语言系统和与之相连的在实验室任务中参加者是如何控制他们的决定和反应[5,6].

在抑制控制模型(IC)里面,任务图式概念在解释双语者在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方面的转换代价中扮演了一个中心的角色.任务图式是全部任务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被用来在双语条件下连接一个明确的词汇加工输出的行为反应.他们是互相抑制的,比如使用任务图式A以后,运用任务图式B比重复任务图式A是困难的,在这个范围内,抑制控制模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应用[7].可是,在实验室外,语言转换被理解成并不包含变换的任务图式.让人惊讶的是,这并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近年来,多数集中在语言转换上的实验研究使用了一个包含与每一种语言相联系的yes或no回答范式.

ERP研究提供的初步证据是单词的激表明:单词的活水平是直接受到语言转换影响的[8].这些研究者测量了当双语者用默读来理解单个单词的含义时的ERP.结果显示,N400 ERP成分是显著地受到单词的语言调节的,尤其是当从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转换的时候.因此,当和无关的二语单词相比较时,无关的一语单词是优先的,N400波幅是显著地大于同样的二语单词的.如果词汇语义的加工过程显示的N400成分是敏感的,那么,该结果就暗示语码转换在单词刺激的词汇的语义加工过程的水平上有一个直接的因果关系.

功能脑成像技术也被应用于双语者的语码转换的研究.一系列的此类研究考察了在语言产生过程中语码转换的执行控制功能的任务.Hernandez,Martinez,&Kohnert要求双语者在一个block里面用西班牙语命名图片在另一个block里面用英语命名并且把这些条件和一个混合的block条件相比较[9].将要使用的语言立即通过一个呈现的线索在将被命名的图片出现之前暗示出来.在背外侧前额皮层,与单一语言条件下相比,在混合语言条件下,激起更强的活动.Hernandez,Dapretto,Mazziotta,and Bookheimer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并且提出在DLPFC区增强的活动,消弱了来自于抑制和增强两种语言交替的冲突[10].另外,运用事件相关的fMRI技术,Wang,Xue,Chen,and Dong发现汉英双语者在早期转换(L1—L2)中完成提示的图片命名任务时产生了一个增强的活动,在随后的转换中几个与执行控制相联系的典型的脑区并没有发现[11].Wang et al.等提出这些情形显示作为一个语言转换的指示功能,和语言转换相关的神经系统可能是不同.然而这些结果也可能暗示,在前面的语言转换中比在后面的语言转换中执行功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语码转换产生中,作为执行功能加工过程的一个主要任务,这些证据也许不能提供任务的本质(线索导致语言选择).然而,来自最近的一个检验理解期间的语码转换的fMRI研究指出左侧尾状核扮演了一个评判的角色,特别是对于语言控制来说[12].因此,在一个暗示的图片命名任务中,尽管一般的执行控制机制在选择适当的语言输出方面可能扮演一个角色,但是,控制语言激活的特定机制也许同样扮演一个角色.

4 语言上的差异

不同的双语语言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有的研究者采用的语言是同脚本语言而有的研究者采用的是不同脚本语言.同脚本语言形似音也似,而不同脚本语言基本上是形也不似音也不似,比如汉语和英语,差异性就很大,研究过程中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可想而知了.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区分被试的熟练程度、学习双语年龄和学习环境.在研究中,要区分出是什么样的被试在参加实验,是双语都熟练被试还是不熟练被试;双语是在双语环境还是在单语环境学习下形成的;双语学习年龄有何不同;把不同熟练被试、学习双语年龄和学习环境作为一个自变量考查心理词典的存储形式和转换代价.

其次,区分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明确是同脚本还是不同脚本语言(比如,英语和西班牙语就是同脚本语言,而汉语和英语就是不同脚本语言)是单词、词组、句子还是段落.以往的研究主要是考查词的形式和语义的关系,而在词的形式方面主要考查视觉而在听觉上(也就是语音方面)未见涉及,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随着科学研究者素质的提高,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的完善,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人类必将解开语言表征和语码转换的奥秘.

〔1〕Mary C.potter K S.Lexical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in beginning and more proficient bilingual[M]. 1984,23-38.

〔2〕Kroll A I S A J F.Languag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 Speakers Chapter proofs[M].2006.

〔3〕de Groot K&.Lexical and Conceptual Memory in the Bilingual Kroll&De Groot 97[M].1997.

〔4〕Dijkstra,T.,Van Heuven,W.J.B.(2002).The architecture of the bilingual word recognition system:from identification to decision.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5(3),281-299.

〔5〕green D.Mental control of the bilingual[J].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1998(1):67-81.

〔6〕Allport T&.Language Sw itching and Language Representationin Spanis-English Bilinguals An fMR I Study[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0(43):44–66.

〔7〕Matthew Finkbeiner,tamarHGollan,alfonso Caramazza. Lexical access in bilingual speakers:W hat’s the(hard) problem?[J].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6,9(2):153–166.

〔8〕Ruben P.Alvarez.Accessing word meaning in two languages An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study of beginning bilinguals[J].Brain and Language.2003(87 (2003)290–304):290–304.

〔9〕Hernandez A E.In Search of the Language Sw itch An

fMRI Study of Picture Nam ing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J].Brain and Language.2000(73):421–431.〔10〕Hernandez A E.Language Sw itching and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 An fMRI Study1[J].Neuroimage.2001(14):510-520.

〔11〕W ang Y.Neural bases of asymmetric language sw itching in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An ER-fMR I study [J].NeuroImage.2007(35):862-870.

〔12〕Crinion,J.,Turner,R.,Grogan,A.,Hanakawa,T., Noppeney,U.,devlin,J.T.E A.Language control in the bilingual brain.[J].Science.2006.

G642

A

1673-260X(2013)12-0199-02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204LX427)和百色学院一般科研项目(2011KB14)的资助

猜你喜欢
语码双语语义
语言与语义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