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与双关两种修辞格的语言兼用现象

2013-04-07 09:57陈晓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辞格修辞格双关

陈晓平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一 引 言

曹石珠先生在《汉字修辞学》中专门归纳和讨论了汉字修辞的九种辞格,把它们作为非语言要素修辞格与语言要素修辞格相提并论地列于汉语修辞格这个大家庭里。由此可见,汉字修辞格和语言要素修辞格虽然属于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他们都是汉语修辞格的一部分,应该属于同一层面。那么,它们中的某些辞格有没有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语言片段之中呢?也就是说汉字修辞格与语言要素修辞格有兼用的可能性吗?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兼用现象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汉字修辞格和语言要素修辞格不是根据同一个标准划分出来的辞格类型,所以两者之间就客观存在产生交叉现象的可能性。可是从修辞实践的角度看,并不是每一个汉字修辞格都可以与任何语言要素修辞格形成兼用现象。只有当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具有某种汉字修辞格的特征和语言要素修辞格的特征时,这种交叉现象才能成为事实。下面我们就专门来讨论作为一种运用较多的汉字修辞格——拆字和语言要素修辞格双关兼用现象。

谭永祥在讨论析字(包括拆字、并字)时说:“‘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是‘狐’字分离出的两个部件(即偏旁),这里只离不合,意思双关:明的是说‘狐’的写法,暗的是骂坐在万福左右的‘孙与二客’。”[1]这是比较早的关于析字(即拆字)可以构成双关的论述。后来,著名的修辞学家王希杰在他的重要著作《修辞学导论》第九章用了1000多字的篇幅专门讨论汉字修辞与双关的问题。他认为:“汉字的形体也是双关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修辞格中的析字格,从表达者角度出发看,他利用析字方式所构成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双关。”“从潜在的可能性来看,汉字双关的潜力是很大的,几乎每一个汉字都潜藏着多种多样的析字双关的可能性。”[2]从王希杰所列举的例证看,王希杰所说的析字涉及到我们所说的拆字、并字、增笔、减笔等4种汉字修辞手段。应该说,王希杰关于汉字修辞与双关的认识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地深化了。但是,由于《修辞学导论》并非研究汉字修辞的专门著作,因而不可能把汉字修辞与双关的问题完全说清楚。例如作为汉字修辞的拆字格,它可以与双关兼用吗?下面我们就专门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 拆字与双关的兼用现象

如前所述,从汉字修辞格的整体来看,拆字是可以兼用双关的。所谓拆字可以兼用双关,实际上是说拆字可能具有双关的特征。而从双关的角度看,双关不仅仅包括过去讲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还有一种字形双关;即传统的双关,作为一个辞格,长期以来它是从语音、语义的角度来概括的:“利用字、词、语在语音或语义上所具备的既适用于甲,又适用于乙的条件,构成一表一里;表是宾里是主的表达方式,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3]后来王希杰打破了以语音、语义为条件来概括双关的传统观念,认为:“双关就是说写者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而自觉地运用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含义的话语。”意思是说,除了语音、语义之外,利用字形也有可能引起双关,那么也就是说,对字形进行拆分的拆字存在与双关兼用的可能性。综合来看,拆字与双关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实际上这就是指辞格与辞格的交叉关系,是一种兼用现象。

前面我们只是从理论上论证了拆字可能与双关兼用,但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是不是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我们还得用事实来说话。

判断某一种修辞现象的言语事实是否构成了某种辞格,那就得必须看这种言语事实是否具备这种辞格的条件。这是我们研究任何一个辞格都必须共同遵守的普遍规律。现在我们既然说到拆字兼用双关现象,那就一定是拆字这个汉字修辞格同时具备了双关的特征。换句话说,拆字要想与双关兼用,是有条件限制的,符合了双关的条件,就说它是兼用双关;不符合双关的条件,那就肯定不是兼用双关了。这也是我们研究拆字可否构成双关这个问题时,必须充分认识,并认真遵守的。

具体来讲,双关的条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话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分属于表、里两个不同的层面,具有“表宾里主”的特征。

其二、作者有主观故意。正如王希杰所说:“双关是从说话语写文章的角度上来考察问题的,只有说写者主观上有意识地利用同一话语的多种含义的时候,才是双关语。”[2]

确定了双关的评判标准,我们便可以列举拆字修辞格的语言事实来具体讨论:

(1)唐裴炎为中书令。时徐敬业欲反,令骆宾王画计,取裴炎同起事。宾王足踏壁静思,食顷,乃为谣曰:“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2)著名的评书家王少堂说到《宋江》中的闹江州:梁山英雄化妆进城,吴用扮成算命先生,给守门的门军相面,说他“眉如直八,鼻如玄田,口如牛一,二目不同,将来必定大富大贵”。门军大为高兴,放他进了城。旁边一个老门军说:你上当挨骂了,直八为真,玄田为畜,牛一为生,二目不同是一木一目,合成相字,他骂你“真畜生相”。

例(1)运用了拆字的方法:“一片火,两片火”,即一片火又一片火,是“炎”字的拆分;“绯”同“非”,“绯衣”即“裴”字的拆分。 那么它是否又具备了双关的特征呢?首先看例(1)是否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且是否有“表宾里主”的特征:从字面意义上看,它是说在“一片火,两片火”的熊熊大火中,有个穿“绯衣”的“小儿”坐在殿堂之上。内里的意思是说“裴炎要当皇帝”。而内里的意思才是作者真正的本意,即这个语言片段包含了“表宾里主”两种不同的含义。其次要判定它是否双关,还得看作者有无主观故意。例(1)作者骆宾王编造这条隐言自然别有用心,他故意以此含蓄地告诉当权的武后,让她怀疑裴炎将阴谋篡位,使裴炎听了,产生推翻武氏政权的想法,以达到“与裴炎同起事”的目的。因此,例(1)完全符合双关的条件,具备双关的资格。所以我们可以认定例(1)是拆字兼用双关现象。纵观历史,自汉至清,每逢社会发生大动荡时,都有附着在假托天意或民歌童谣形式上的文字预言出现,而这些文字预言大都采用拆字等汉字修辞手法,而且大多数就是利用双关这种“表宾里主”的特征,把所要陈述的意思表达得含蓄曲折,颇有情趣。凡是属于此类的事例都可视为拆字与双关交叉现象。例(2)也是个典型的拆字格,其中将“真”字拆分为“直八”,“畜”字拆分为“玄田”,“生”字拆开为“牛一”,“相”字拆为“木目”。从表面上来看,梁山英雄吴用似乎是在夸奖守门的门军长得仪表堂堂,乃大富大贵之相。而实际上却是骂他长得一副“真畜生相”,而这也正是梁山好汉吴用对朝廷走狗的本意。故这个语言片段同样体现了“表宾里主”两种不同的含义,而且这种表里不一的意思的产生完全是作者刻意为之。因此,我们便可以说,例(2)是拆字兼用双关。

三 拆字兼用双关的范围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拆字虽然可以兼用双关,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运用了拆字的语言现象都可以兼用双关。所以拆字兼用双关也有个范围问题。这里,我们将对那些不能兼作双关的拆字作一些描述:

其一、没有表层意义,即从表面看,它们是说不通的,不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样的拆字则不能构成双关。

(3)张俊民道:“胡子老倌,这事在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王胡子道:“我那个要你谢……”(吴敬梓《儒林外史》)

(4)时下网络流行的“马叉虫”一说。例如“请看那‘马叉虫’劲儿,哇塞!”

例(3)是一个明显的拆字格。表面上说“言身寸”,而“言身寸”实际上不能表达任何意义,尽管它的深层含义是“谢”,但也是不符合双关的条件的,因为它并没构成表里两层含义,所以它不能算双关。例(4)也用了拆字,表面上所说的“马叉虫”没有任何意义,尽管它深层的含义是“骚”,指行为放浪、轻佻,或放纵、恣睢之意,但也不是双关。我们应该看到,由于这类拆字只是将汉字拆开来进行排列,作者本身也没有刻意去追求双关,而且表面上没有形成有意味的形式,未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甚至可以说这类运用拆字的语言片段本质上只有一种语意,因而不符合双关的条件,不能算兼用双关。

其二、只有表层意义,没有深层意义,那也不能构成双关。

有些运用拆字手段的语言事实表层是有意义的,但是,它们只有表层意义,没有内里面的意义,因此也不能算兼用双关。

(5)李家十八子,奏事二三人。(《新编巧妙对联》)

(6)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新编巧妙对联》)

(7)妙人儿倪家少女,武士心志在止戈。(《新编巧妙对联》)

例(5)的上下联都用了拆字,“十八子”是“李”的拆分,“二三人”是“奏”的拆分。但是它只有表层的含义,没有深层的意义,即意义不能关涉两项,因而不是双关。例(6)、例(7)都用了拆字,由于它们都与例(5)一样只有表层意义,没有深层的意义,其意义不能关涉两项,因而也不能构成双关。

这类拆字的语言事实与前面的拆字语言事实相比,共同点是它们的语意都只能关涉一项,不能构成“表宾里主”的特征。其不同的地方是:前者只有内里的意义,如例(3)、(4);后者只有表面上的意义,如例(5)、(6)、(7)。

其三、内里的意义补充说明表层意义的,不能构成双关。

(8)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一般拆字联多将所拆之字嵌入联内,使人一目了然。但也有不嵌所拆之字,暗藏机关,需要细心琢磨,方悟其意。例(8)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字式楹联送给他。从楹联字面的意思可以看出,是表示讽刺,甚至带有谩骂的性质,但是这冷嘲热讽的对象是指谁,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作者是通过拆字将被嘲讽者的名字隐含起来了。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借对字的拆分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可见,例(8)内里的意义是把嘲讽谁的问题点明了,这内里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对表面的意义起补充说明作用。我们应该看到,内里的意义对表层的意义起补充作用,其本质并不是包含了两种含义,而是只有一种意义。另外,不管表层,还是内里,反正表达的是在嘲讽一个人,只不过分别担任怎样嘲讽和嘲讽谁的职责而已,而且职责同样重要,并没有“表宾里主”的区别。我们之所以也要把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分成表层意义与内里意义,完全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因此例(8)不能构成双关。

综合来看,拆字兼用双关的现象是有的,关键看拆字符不符合双关的条件。符合双关条件的拆字是拆字兼用双关,不符合条件的拆字就不是拆字兼用双关。这是需要认真辨析的。

[1]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4.

[2]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辞格修辞格双关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双关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探析*——以汉语仿拟修辞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