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

2013-04-07 19:42闫施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笔者交流

闫施宇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一 前 言

Kemmis和Mctaggart(1982)年提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2]。行动研究赋予了教师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双重角色[6]。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师广泛采用行动研究,进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由此可见,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受到极大的推崇。本文针对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的相关研究做了如下调查:日语教师Mari Haneda(1997)在研究中发现,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会尝试完成更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1]。法语翻译教师J.Claude.Romney(1997)通过研究证明,合作式学习会有效辅助翻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翻译和交流能力[4]。程熙旭(2011)打破了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认为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互动和课堂效果[5]。本文亦是从师生关系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反思笔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细节所形成的研究报告。

二 问题分析

(一)最初的观察

笔者在三本独立学院任大学英语教师,教龄近八年。2011年本人共承担四个班级的《综合英语》课程,班均人数40人左右。在2011年秋季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一个班级的教授让我倍感吃力,每次去上课都会觉得头疼。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出于沉默的状态,第一排的学生虽认真听课但与老师并无主动交流,基本上没有学生会主动回答问题,若被提问,也经常以尴尬收场。课堂上虽没有迟到,早退,随意讲话或玩手机的现象,但明显感觉到学生注意力并不集中,有些同学还会很紧张,个别同学悄悄睡着了。若是开展小组讨论和展示,展示的永远是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若点名某些同学代表小组展示,收到的大多数是沉默的回应。如上的现象在刘红梅(2008)的关于改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性的行为研究报告中亦有所体现[7]。

(二)最初的反思及反馈

看到学生如此的状况,笔者首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笔者反问,为什么课堂会是这样的情况?笔者到底忽略了什么?从课堂内容设计到教学方式,理念,态度甚至教学仪态穿着,笔者都相应作出的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除此之外,笔者邀请同事走进自己的课堂,认真听取了反馈。他们认为学生跟笔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导致了学生和笔者之间存在很少的交流甚至无交流。这个反馈让笔者豁然开朗。接着,笔者翻阅了大量的研究课堂互动性的文献。如谢元花(2006)和滕明兰(2009)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会缓解学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有利于建立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8][10]。Lewis & Hill(2009)也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互动有很大的帮助[3]。

笔者开始认真整理自己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确忽视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笔者本身是一位年轻教师,就特别想要树立严厉老师的权威形象,在课堂上就会刻意的板着面孔。在课堂上一直努力追求没有“废话”,与学生几乎没有知识外的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时若尴尬笔者更显尴尬,无交流后便匆忙摆脱尴尬局面。课后会匆匆离开教室,学生单独交流的时候也会故意让学生“敬而远之”。笔者仅给学生们留下了办公室房间号和电话号这两个联系方式用作“学术交流”。笔者最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时完全脱离了情感,并没有建立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若能改善这一点,课堂的互动交流应该很有所改变。对此,笔者采取了如下行动。

三 行动干预

(一)行动设计与实施

项茂英(2004)提出了四条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客户和伙伴,认知与情感并重;2.增加师生交往的时空,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3.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4.注意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9]。采纳了如上建议,并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特点,对教学过程展开了有意识的干预。

(1)加深了解每一位学生,建立情感联系卡片。笔者抛弃了查人数而是认真的点了一次名,清晰地读出学生名字以示尊重。在近两周课,我努力记住了班级里每一位同学的名字,这为自己行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笔者还建立了情感联系卡片,每位同学登记了自己的家乡,生日,爱好等等。这样,一句方言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在意他,一句生日祝福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细心体贴,一个具有“偏爱”的话题讨论会收到积极的回应。

(2)创建师生沟通的平台,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笔者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笔者在课前课间课后均利用10分钟共3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聊天,聊天内容并不会刻意地拘泥于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轻松感会加深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笔者还抽出了专门的时间以网络的方式或亲自接待学生,把各种联系方式都给了学生,方便学生随时联系自己。另外,课外的时候笔者邀请学生参加自己指导的英语戏剧项目组,挖掘了与学生沟通的诸多机会,创建了一个师生交流的多维平台。

(3)以亲和力为“长板”,营造“非严肃”的课堂氛围。笔者放下了教师的“架子”,将教学位置从讲台转移至学生中央。笔者开始意识到年轻对于自己其实是一块“长板”,年轻的真诚可以瞬间融合,由“笔者努力在传授”到“大家的共同探讨”。对话题展开讨论时,笔者会以学习者的视角提出观点并“谦虚”接受来自于其他学习者的批判式观点。以“接受赞同”来代替“表扬”,以“反驳辩论”来代替“批评”,从而做到教师真正走下讲台,与同学生们一起面对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4)引进“友情”机制,提倡情感平衡互信。在教学中,笔者不再急功近利般地去追求学生们的学习认知,而是先循序渐进铺好这条情感的路。笔者抛弃了以往的教学观点即I came,I saw and I conquered.开始思考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并努力使之成为“学习享受”。笔者适时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的难点和兴趣点,这种交流的过程随之被演变成学生交际能力开发的过程,这本身也是我们外语教学者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观察与发现

行动干预过后,课堂互动状况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让笔者不免惊喜。

(1)教师和学生话语量比重均有所改变。笔者将行动干预后的课堂以录音的方式进行了录制,听过之后,笔者发现了很大的改变。首先,课堂上学生发言的声音加大,信心更强。原本在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的同学居然能在阐述本小组观点的时候用生动的例子加以论证。学生L1中文吐字不清平时上课不抬头,录音里回答问题的时候虽语速较慢,但却完整基本无语法错误,后面紧接着学生的掌声(学生对录音并不知情)。原本语言能力优秀的学生进步更喜人,他们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会引入并采用图片例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更新,有时笔者会听得“如痴如醉”。

(2)“点”式到“面”式的回应,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这一点的改变非常明显。以前在自由提问环节,最好的情况也是座位上仅有零星的几位同学作出回应。行动干预后,笔者感觉到学生们的回应如“潮水”般涌来,这更激发了笔者课堂设计的信心。笔者根据课文内容适度设计了角色扮演和辩论等课堂活动,学生的认真准备和创新演绎如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3)和谐的“无阶级”课堂,学生畅所欲言。笔者将学生真正的当作朋友,课下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侧面了解到了笔者教学的人文特征。课堂上,学生熟悉了笔者的教学环节和设计,笔者的用意得到了理解和接纳。课堂外,笔者很容易就了解到了学生们的教学困难。学生L2在自己的聊天工具上发了一条状态,即Nothing is more torturing than do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笔者随即发了一条信息给他问他阅读理解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推荐看有关阅读理解策略的书籍,这位同学在大二学期结束后留了张字条给我,上面写道:“这两年的学习很幸福。”

(4)自主学习性提升,学生“当家作主”。笔者第二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刺激性因素。当个别同学观看了学哥学姐们自编自导的获奖英文戏剧后,倍感震撼。学生L3观看过后专门写了封邮件给笔者赏析了这部剧作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若干学生提出要参与到英语戏剧表演中来。英文戏剧中主角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成为了学生努力的标杆,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英语的主人,他们可以用这门语言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奴隶”般的“被动式”学习。

四 行动反思

回顾整个行动干预,采取措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不严肃”与“纪律性”些许相悖,出现了迟到,旷课,“讲人情”等现象,课堂氛围有些随意,课堂控制有时会出现困难。

(2)有些同学过重看待与老师之间的情感,忽视了知识认知。

(3)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情感付出与回报有时不成正比,有时会心理失衡。

五 结 语

程熙旭(2011)认为,师生关系虽然不是影响课堂互动的全部因素,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互动,继而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把理解和处理好师生关系作为自己教学努力上的一个方向[5]。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建立和谐平等的合作互信关系,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课堂互动。

[1]Haneda,M.Second-language learning in a community of practice:A case study of adult Japanese learner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7,(1).

[2]Kemmis,S.& R.McTaggart(Eds).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3rded.)[C].Geelong,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2.

[3]Lewis,M.& J.Hill.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4]Romney,J.C.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a translation course[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7(1).

[5]程熙旭.打破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提高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1,(1):25-30.

[6]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2):48-51.

[7]刘红梅.改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性——行动研究报告[J].山东外语教学,2008,(1):75-79.

[8]滕明兰.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146-149.

[9]项茂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外语界,2004,(4):37-42.

[10]谢元花.外语课堂学生沉默与教师的教学风格[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30-32.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老师,别走……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