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肾调经四则

2013-04-07 22:22王联庆万金娥
陕西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桑寄生肾阴枸杞子

王联庆 万金娥 耿 青 王 昆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青岛266003)

月经是胞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其产生与天癸成熟,冲任通畅,脏腑气血旺盛有关。肾藏经,精化血,维持月经之正常。因此治疗月经病,其本在肾。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补肾法调治月经病4则,主诉经间期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喘咳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注重固肾培源,标本兼治,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经间期出血 某女,20岁。2010年5月16日初诊。经间期出血4个月。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行4d,量多色红,有血块,经期下腹部疼痛,伴腰痛,大便略干。近4个月来,月经干净7d后,又出现阴道流血,出血量不多,色暗红,时呈咖啡色,持续6d左右。末次月经2010年4月2日,2010年5月14日起阴道流血色暗红量不多至今淋漓不断伴头晕乏力腰酸,心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经间期出血;中医辨证:月经病(肾阴亏虚、冲任不固)。治宜滋肾养阴、调补冲任。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各20g,熟地、山药、茯苓、白术、白芍、川断、枸杞子、白及各15g,牡蛎30g,丹皮、山萸肉、泽泻、知母、黄柏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7剂。二诊:患者服药后阴道流血停止,诸症消失。巩固治疗7剂,以善其后。

按:经间期出血,属于中医的“月经病”范畴,临床上以阴虚阳亢、虚火内动为多见。肾气盛,肾的阴阳平衡,天癸才能泌至,冲任二脉才能通盛,精血方能注入,胞宫化为经血,经间期是肾中阴阳转化时期,肾气较充,相火易动,肾阳开泄旺盛;若肾阴亏虚,阴不制阳,阳气内动,虚火内煽,扰灼阴络,冲任不固,则阴道流血。过此时期,相火潜藏,阴阳渐趋平衡,阴精固藏,故阴道流血可止。但若不及时补充肾之阴精,下次再值此期,又复发作。故应用六味地黄汤以滋补肾阴,加二至丸滋阴益肾、凉血止血;白术、白芍、川断、桑寄生、枸杞子健脾补肾;黄柏、知母补肾阴而降相火;白及、牡蛎收敛固涩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益肝肾,补阴以配阳,使肾之阴阳平衡,气血平和,标本兼治,则月经自调。

2 功能性子宫出血 某女,17岁。2010年9月18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既往经史14(3~5/28)。上次月经于2010年6月20日来潮,经期3d,此次月经于2010年7月12日来潮,至今未止。2d前阴道出血量增多,曾用止血药治疗,仍流血不止,伴小腹隐痛,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辨证:崩漏(肾气阴两虚)。治宜补肾益气,收敛止血,标本同治,以塞其流。方药:女贞子、旱莲草、川断、桑寄生、何首乌、炒侧柏叶、延胡索各15g,茯苓、白术各12g,枸杞子、覆盆子、太子参、地榆炭、当归各10g,甘草6g。水煎服,1d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3剂。2诊:诉阴道流血量减少,小腹疼痛轻,上方再服3剂。3诊:阴道流血已止,头晕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改用补肾之法以复其旧。方药:川断、桑寄生、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山药、白术、何首乌各15g,芡实、覆盆子各10g,甘草6g。7剂,1d1剂,水煎服。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按: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血气皆始于肾;冲为血海,任主诸阴,二脉同起于胞中。血行失常,崩中漏下,与肾之封藏失司,冲任二脉亏损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始用补肾止血法,标本同治,用女贞子、旱莲草、川断、桑寄生、枸杞子滋养肾阴覆盆子温补肾阳何首乌益肾填精太子参茯苓、白术益气统血,炒侧柏叶、地榆炭收敛止血,当归养血活血化瘀,袪其离经之败血而治其标,延胡索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血止后以治肾为主,用川断、桑寄生、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何首乌益肾补精、养肝血,覆盆子能补能敛、补肾固精,山药、白术、芡实、甘草健脾固精。全方共奏补肾益精固藏之功,则月经正常来潮。

3 经期喘咳证 某女,39岁。2010年5月21日初诊。主诉:经期喘咳5年余。5年前因感受风寒加之烹调吸入油烟气味后,出现喘咳,此后每年发作数次,近半年,经前1周,开始烦躁,乳房胀痛,继则喘咳发作,月经来潮时症状加重,需用支气管舒张药及糖皮质激素等控制症状,停药后喘咳又发作,月经干净喘咳逐渐缓解。平素月经不规律,先后不定期,量多有血块,色暗红。喘咳发作,吐痰黄稠,伴神疲乏力,请求中医治疗。患者月经来潮,喘咳,喉中有痰,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经期喘咳证;中医辨证:喘证(肺肾两虚、痰湿内阻)。治宜补益肺肾、降气平喘,方药:生地、熟地、山药、党参、浙贝母各15g,山萸肉、麦冬、五味子、杏仁、苏子、黄芩、紫菀、款冬花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服药7剂,症状明显减轻,守上方再服7剂,喘咳缓解。此后月经正常,行经无喘咳发作,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病属于祖国“月经先后不定期”、“喘证”范畴。患者久病,肾气亏损,根本不固,不能蒸化津液,水津不化而壅滞为痰。每于经前,肾精化血以充经源,肾虚益甚,摄纳无权,影响肺气之肃降逆气上奔,痰随气升,相互搏结,壅塞气道,故经将行则喘咳发作。《类证治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疏泄而藏血,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肾亏精少,则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气机不调,血脉失畅,故月经先后不定期;肝郁气滞则见乳房胀痛。此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补益肺肾以治其本,降气平喘以治其标。方中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肾益精,党参、麦冬、五味子补益肺气、滋阴敛肺,杏仁、苏子、浙贝母、黄芩、紫苑、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标本兼顾,肺肾同治之功,疗效显著。

4 围绝经期综合征 某女,51岁。2009年7月10日初诊。主诉:月经不规律2年余。经量时多时少,色鲜红,伴烦躁易怒,头晕,出汗,面部烘热,腰酸耳鸣,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服更年康等药无明显效果,故来中医科诊治。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绝经前后诸症(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治宜滋阴潜阳,补益肝肾。方剂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物:生地、熟地、白芍各20g,山药、山萸肉、钩藤、茯苓、菟丝子各15g,丹皮、泽泻、菊花、百合各10g,珍珠母、牡蛎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服药7剂后,症状好转,仍烦躁,上方加合欢皮30g疏肝解郁。三诊:上方服21剂,诸证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不足,阴阳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肾之阴阳的失和,使脏腑气血失衡,功能失调,导致月经紊乱,烦躁,面部烘热,头晕,耳鸣,多汗,腰酸等证,舌红,少苔,脉弦细为肾阴虚之象。因此,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肾虚是其发病之根本[1]。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经水不调,病多在肾”,故治疗月经病补肾时,当重视其藏元阴而寓元阳的特点,分清阴阳而补之。故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之阴,加牡蛎、珍珠母、白芍、百合、菊花、钩藤育阴潜阳,菟丝子辛、甘、平,即补肾阳又补肾阴,“阳中求阴”。全方滋阴潜阳、滋肾养肝,使肾中阴阳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协调,取得良好效果。

5 讨 论 月经的产生与天癸成熟、冲任通畅,脏腑气血旺盛有关。肾主月经,为生殖之本,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相互滋生,肾精又能产生肾气,而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无论是月经的初潮、绝经、还是中间行经时期,都与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冲任之本在肾”,“经水出诸肾”。肾的功能正常,其他脏腑无病,则月经有规律;肾的功能失常,出现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俱虚,则月经失常。故治疗月经病当补肾气,填精血,使肾中阴平阳秘则月经自调[2]。即滋补肾阴肾阳,使阴阳调和,达到养血调经、标本同治的目的。但也不可忽视调理其他脏腑的作用,如疏肝、健脾、调理气血等,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8.

[2] 傅金英.褚玉霞教授诊治月经病经验介绍[J].陕西中医,2009,30(7):861.

猜你喜欢
桑寄生肾阴枸杞子
El descubrimiento de las hierbas terapéuticas La historia de Shennong,el “Soberano de la Agricultura”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半寄生植物连载·一桑寄生
春季,枸杞茶应该这样喝
不同寄主桑寄生药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影响
脾胃虚弱者慎食枸杞子
益肾又安胎的桑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