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从络论治探析

2013-04-09 01:10何振晶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络病玄府叶天士

何振晶 李 丰

(北京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中医皮肤科,北京 10014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该病易复发,病程长,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中医治疗多以凉血清热法为主,但疗效不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可用络病学说进行解释,在治疗中加入通络之法是治疗该病的切入点,探析如下。

1 络病理论

1.1 络脉的生理功能 《灵枢·脉度》中记载“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形态迂曲,四处布散,纵横交错,相互贯穿于人体内外,具有网络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的生理特点。络脉主要有渗濡灌注、贯通营卫、互渗津血、沟通表里经脉等功能,在人体气血津液代谢环境中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桥梁作用。

1.2 络脉病证的临床特点 由于络脉从经脉分出后,像树枝样逐级细分,随着络脉分支层次的增多,络体愈加细窄迂曲,络中气血运行渐趋缓慢,故络病的病机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1]。叶天士云“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故致病气缠绵不去”。可见,络病多久病、慢性病,多病情顽缠,不易速愈。

2 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与络病

银屑病的发病有内外因,外因以风、寒、湿邪为主,内因多为禀赋不良、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风寒湿邪客于腠理,搏结气血,引起气血否涩。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致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日久均可损伤络脉而导致络病发生,产生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息成积和络虚不荣等病理变化。

3 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络病

3.1 久病 有学者发现许多疾病在病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血瘀络阻的现象,而且病程愈长愈明显[2]。而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顽症,很多患者数年甚至几十年不愈,符合络病学说“久病入络”的学术思想。

3.2 难治 清代医家张聿青云“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指出“久病入络、胶着难去,是疑难杂症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3]。银屑病的治疗显效慢、疗程长,符合络病“易入难出、胶着难去”的特点。

3.3 血瘀 银屑病除了皮损表现为黯红肥厚性斑块外,也存在广泛的血管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其病理显示存在甲皱、皮肤微循环障碍现象,如真皮乳头毛细血管弯曲畸形、管袢顶部淤血、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含量增加等。此外,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4],而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认识到络脉与小血管及微循环的相关性,络病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1]。

3.4 全身症状 络脉具有渗濡灌注、贯通营卫、互渗津血等功能,络脉不通则必然影响气血、津液敷布。临床上患者往往伴有烦躁、性急易怒等气郁以及口干、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表现。其病理显示表皮干燥,而真皮层却水肿,符合脉络不通、渗灌失常的病机。银屑病患者皮损往往遇寒加重,并且出汗较少,即玄府郁闭。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形色外诊简摩》中指出“细络即玄府”,也有专家认为玄府是气血、津液、神机通行的门户,应属于经络系统中最细小的孙络的进一步分化[5]。

4 从络病角度用药治疗

4.1 辛温通络 叶天士认为,治络病非辛味药不能助阳气旋运,化气行津,推崇以辛为主,以润为辅。王永炎院士也指出“综观通络、活络最要紧处在于通阳……通阳的目的是恢复络脉出入自由、充盈满溢的状态”[4]。对于屡用凉血清热之剂而疗效不佳的患者,若表现为秋冬发病,受寒皮损加重,平时出汗少,出汗后皮损有所减轻,此时可以酌加麻黄、桂枝、细辛、莪术、附子等温散之品使络气通,则邪毒散。

4.2 虫蚁通络 叶天士十分赞赏张仲景首辟虫蚁通络的治法,他认为络病经年累月,已非草木类药物攻补可获效,虫蚁药物攻冲跃动之性能深入络脉,攻剔痼结瘀痰。对于银屑病的慢性状态,皮损往往肥厚呈斑块状损害,经久不退。此时可用乌梢蛇、全蝎、蜈蚣等加强散结通络之功。

4.3 藤类药通络 《本草便读》曰:“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根据取类比象原则,对于银屑病的风湿阻络证表现为关节不利者,可加入鸡血藤、雷公藤、络石藤等藤类药。对于皮疹平扁色淡,表面干而脱屑的精血不足、络脉失养型患者,酌加制黄芪、鸡血藤等,可达到充络摄血、扶正祛邪之目的。

小结银屑病的病机可以用络病病机进行解释,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与络病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从络论治银屑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叶天士曾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强调“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从络论治将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当临床采用凉血活血、清热除湿等常规疗法效果不佳时,可以从络病角度,根据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息成积和络虚不荣等不同病机辨证治疗。用药上可遵循叶天士提出的“络以辛为泻”、“虫蚁通络”的观点,适当加入麻黄、桂枝、细辛、莪术、附子等辛温通络之品,乌梢蛇、全蝎、水蛭、蜈蚣、穿山甲珠等血肉有情之品及藤类药物,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刘雪琴.中医络病理论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7,29(7):658-660.

[2] 张滨.从络病学说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J].山西中医,2009,25(8):58-59.

[3] 张志银.疑难杂病从络论治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3):23-24.

[4] 吴以岭.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81-484,93-95.

[5] 白雪,王明杰.从玄府论治心系疾病的经验浅析[J].首都医药,2005,12(12A):41-42.

猜你喜欢
络病玄府叶天士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络病理论”从瘀论治中风
玄府理论与应用研究❋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叶天士棋子治病
叶天士拜师谦学